DT数据 | 前三季度新建成加氢站39座,500大关不远了

科技   2024-11-01 02:45   英国  


作为氢能产业重要的基础设施,加氢站一方面是发展燃料电池应用的基础,另一方面,加氢站往往进行适度地超前建设,故加氢站建设情况一定程度上能够前瞻性地反映出燃料电池应用市场情况


据DT新能源氢能产业数据库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新建成加氢站39座,主要包含以下4个特点:

1、500大关不远了。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全国累计建成加氢站462座,离500大关已经不远了,从目前项目的推进情况来看,预计到2025年上半年全国加氢站将突破500大关。

2、非城市群地区超八成,皖渝蒙川前三。今年前三季度新建成的加氢站超过八成来自于非城市群地区,其中安徽、重庆、内蒙古和四川位居全国前三。目前燃料电池企业牵头的示范效应在非城市群地区表现不错,较为典型的就是明天氢能等企业在合肥的布局以及博世、国鸿等企业在重庆的布局使得相关地区加氢站建设提速。

3、超14家集成商。虽然前三季度建成加氢站的数量不算多,但是参与配套的集成商超过14家,结合城市群加氢站建设情况,新的国家政策以及补贴落实情况急需到位。

4、首个换氢站、30MPa长管拖车...今年加氢站市场同样迎来了新的进展,如全国首座制氢加氢换氢一体站落地乌海、液空申能上海配套30MPa长管拖车、1吨及以上加氢能力加氢站显著增多、IV型瓶轨道车配套加氢站等等。



 Renewable Hydrogen
一、地区分布:皖渝蒙川前三,非城市群地区超八成


18个省份发力,皖渝蒙川前三。如图1所示,2024年前三个季度共有18个省份有加氢站新建成数据,但地区分布较为分散,多数省份前三季度新建成的加氢站均只有1-2座,其中安徽、重庆和四川位列全国前三。而从燃料电池车示范城市群的分布情况来看,2024年前三季度新建成的加氢站超八成来自于非城市群地区。


明星燃料电池企业联动效应。前三季度安徽省加氢站建设位居第一,主力地区则为合肥等非城市群地区。随着明天氢能等企业落子合肥,合肥氢能产业供应链逐步成熟,由明天氢能打造的“氢城联盟”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合肥首批燃料电池公交已投运。目前合肥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持续引进优质产业项目,筹备开展总规模100辆氢能公交示范运行。其中合肥已初步建成了一座加氢母站,氢气为氯碱工业副产氢,该加氢站则由海德利森配套。


图1 2024年前三季度各省份新建成加氢站情况

来源:DT新能源数据库


非城市群地区成为加氢站建设主力的现象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地区参与到加氢站的建设中,发展氢能产业,这也体现出了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溢出效应的成功之处;忧的是城市群地区离规划的加氢站建设目标相去甚远,但目前已放缓加氢站的建设,缺氢、储运成本高、补贴要求低于成本价运作、补贴资金落实情况以及后续城市群政策不明朗等因素是影响加氢站建设的重要原因。



 Renewable Hydrogen
二、合建站增多,日加氢能力提升



合建站近四成。前三季度新建成的39座加氢站中,合建站和单一站分别占比40%和60%,合建站为除加氢外包含加油、充电、加气等任意一项或若干项功能的能源补给站。


目前中石化、中石油等新建的加氢站基本为合建站,且主要来自于对既有加油站的改造,一方面既有加油站的改造在项目审批、土地成本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另一方面,单纯的加氢站盈利困难,合建站能够对加氢的运营进行成本覆盖。


图2 2024年前三季度各省份新建成加氢站情况

来源:DT新能源数据库


吨级加氢站显著增多。前三季度新建成的加氢站中,日加氢能力达到1吨及以上的加氢站有15座,其中由荣程集团建设的黄骅港加氢站日加氢能力更是达到了6吨。此外有4座加氢站具备70MPa的加氢能力,制氢加氢一体站则有6座,其中电解水制氢4座、甲醇制氢2座。



 Renewable Hydrogen
三、集成商情况:“玩家”增多,市场集中度低



虽然前三季度新建成加氢站的数量仅有39座,但据【DT新能源】初步统计,参与配套的集成商数量超过14家,包括海德利森、厚普、舜华、氢枫、伯肯、林德、中石化机械、东方锅炉、安瑞科、国富氢能、优捷特、派瑞华氢、正星科技等。加氢站的市场情况与目前燃料电池车类似,一定程度上面临了“僧多粥少”的情况,市场集中度也显著降低。但另一方面,这也说明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并投资氢能产业,但目前氢能产业仍处于导入阶段,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



 Renewable Hydrogen
四、市场进展:首个换氢站、30MPa长管拖车



全国首个换氢站。针对氢源问题,换氢重卡概念也逐步火热,与此同时全国首座制氢加氢换氢一体站落地内蒙古乌海市。乌海西来峰制氢加氢换氢一体站由制氢、加氢、储氢和换氢四部分组成,其中制氢由水电解制氢系统、氢气分离系统、水处理系统和电源系统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年制氢量约40万公斤;加氢和储氢部分主要由压缩机、储氢瓶组和加氢机等设备组成,固定储氢能力570公斤,移动储氢能力1200公斤;换氢部分由换氢系统和运氢车辆组成,换氢能力每天可达150至200套。


液空申能配套30MPa长管拖车。由法液空、申能、上海化学工业合资成立的上海化学工业区液空申能氢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在上海投资建设的氢源保障基地项目已经竣工,该项目一期具备6000Nm3/h充装能力,其中20/30MPa长管拖车充装规模2500Nm3/h、30MPa长管拖车充装规模3000Nm3/h、20MPa集装格/钢瓶充装规模500Nm3/h。该项目年充装能力5040万Nm3。


此外,7月1日,国内首列四型瓶氢能智轨电车在宜宾装配下线,该车燃料电池系统由荣创新能配套,并且采用了中材科技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IV型气瓶,该车配套建设了相关的加氢站。




说明:本文部分素材来自于DT新能源,由作者重新编写,本平台发布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观点,不代表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问题,请留言联系我们。



为深入探讨液态阳光产业的发展前景、关键技术现状、绿色标准与认证、发展趋势等,液态阳光、DT新能源特定于2024年12月5-6日浙江宁波举办“2024(第四届)液态阳光产业发展论坛”聚焦液态阳光产业技术路径、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关键材料及装备、生物质耦合绿氢制甲醇关键技术及装备、绿色标准及认证、SAF制备技术、甲醇管道输送、绿醇终端应用等核心话题,邀请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产业链上中下游代表性企业进行广泛交流,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与深入合作,助力液态阳光产业蓬勃发展。

论坛信息

主办单位:液态阳光、DT新能源

支持单位:鄂尔多斯实验室

承办单位: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媒体支持:DT新材料、DT气体分离、海洋清洁能源资讯、北极星氢能网、氢能和燃料电池、氢启未来网、生物燃料与生物基化学品、氢眼探索、氢风明月、低碳化学与化工、洁净煤技术、明辉说油

论坛时间:12月5日-6日

论坛地点:浙江• 宁波


论坛日程


主要议题(部分)

主题一:液态阳光产业发展机遇与趋势

1. 液态阳光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2. 煤电掺氨燃烧下的绿氨需求

3. 绿色甲醇产业实践及发展现状

4. 绿色甲醇交通领域(车用、船用)需求

5.IMO第82届会议对航运业的影响


主题二:液态阳光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

1. 绿醇生产-碳捕集关键材料及技术进展

2. 二氧化碳加氢高效制甲醇催化剂

3. SAF生产关键材料及技术工艺

4. 二氧化碳加氢制绿色甲醇案例分享

5. 二氧化碳加氢制备绿色燃料及高端化学品

6. 绿色甲醇精馏工艺路线探讨


圆桌对话:如何推动绿色甲醇项目加速落地?内需与外需市场如何抉择?


主题三:生物质绿醇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

1. 生物质CO2来源如何选择

2. 生物质预处理关键技术及设备

3. 生物质气化技术发展现状及原料要求

4. 如何提高生物合成气中CO和H2含量

5. 生物质耦合绿氢制备绿醇案例分享


主题四:绿醇绿氨SAF认证及储运用专题

1. 甲醇重整制氢应用探讨

2. 甲醇燃料电池(直接、间接)关键材料及技术进展

3. 甲醇管道输送发展现状与趋势

4.二氧化碳、甲醇、绿氨管道关键材料

5. 绿色甲醇、绿氨、SAF的绿色认证(ISCC认证等)

6. 绿醇、绿氨、SAF项目实践及经济性

7. 绿电-制氢-绿色甲醇生产过程中的控制系统


会议注册


扫码提交注册信息
参会 | 赞助 | 需求对接

沈经理
13396601161(微信同号)
张经理
 18158245172(微信同号)


创新交流


海报展示

为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本届论坛收集液态阳光领域科研团队及企业创新科技项目,并于现场设置科研成果展示墙。

1、论文投稿:投稿稿件必须是原创性学术成果,尤其欢迎投递已发表的成果,本次论坛收集文章仅用于学术交流。

2、海报展示:海报大小80cm*150cm(竖版),请按照海报尺寸排版后,发给会务组工作人员。

3、截稿时间:初稿截止时间为2024年11月15日,修改稿截止时间为2024年11月20日


供需对接

为疏通液态阳光产业之间“供需关系”,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对接、项目需求对接等“供应链”,此次会议特针对液态阳光产业所涉及的科研机构及研究院、企业、政府和第三方服务机构等的群体,推出“供需对接收集表”。


工作人员接收您的需求后会将信息归类整合,后续将以线下论坛现场“需求墙”、“一对一需求会议室”等不同形式呈现并进行沟通与对接服务。


供需对接报名

*更多同期活动,敬请期待

往届详情链接:

2021(第一届)液态阳光甲醇高峰论坛

2022(第二届)液态阳光产业论坛

完美落幕,下届再会 | 2024(第三届)液态阳光产业发展论坛

说明本文部分素材来自于网络公开信息,由作者重新编写,系作者个人观点,本平台发布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观点,不代表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dtmaterial (微信)   15355132586

DT新材料
新材料产业一站式科技服务平台(行业媒体、产业研究、成果转化、投融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