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坛,湖田山畔。在燕窠之下。郑家溪之上。
老早到燕窠,百步街都要经过的。现在,马路“迈”掉村庄,不特意走,真的是不能看“真面目”的。
古老的的黄坛,长毛之前就有100多户人家。有祠堂的。具体什么原因户头减少人口急剧下降,不大清楚。老者估计是长毛的洗劫。现在人口按生产队时候也是130多人。
古老的黄坛,不姓黄。都姓董。来自杞梓里的传说中的“董家巷”。应当是叫“董坛”。才名副其实。至于为什么叫“黄”之坛,当地老者说不晓得原因。
我想,与杞梓里到这“神龙峡谷”畔的旮旯有关。传说董家明朝时候在杞梓里也是兴望得不得了的。用水缸铺底,再在上头铺上石板,一路走来走去“扛琅”“扛琅”的好有鼓点节奏韵律的美妙。有“好事者”就添油加醋到皇帝那儿扇阴风点鬼火,皇帝就派人追杀此处董家,几个兄弟先得知消息就逃到浙江淳安去了。只有一个逃跑躲避到黄坛。为保全自己身家性命,自然就叫黄坛。要是直率性烈还叫“董坛”,那不是自找麻烦?
这么个意思,是我的琢磨和猜测,对错,也是姑妄听之,姑妄听之。
同时,为什么不叫“金坛”呢,或其它的什么“坛”呢,我想,这就是艺术和智慧。黄,就有金黄的意思。是富裕之地,富贵之乡。富在深山啊!
同时也可以“反其意”理解为“奉皇帝之命来此绝境”之意(因为,斗是斗不过皇帝的,不能改变现实,就只能适应现实)。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黄”有飞黄腾达的美好寓意。
古老的黄坛,底部圆圆,中间肚子大,上面四围的山一层一层的高低错落参差倒影光线变幻,就真的像一只“坛”,三分像七分想嘛,还真的有那么个形象生动入木三分的意蕴。
“坛”的周边环境大同小异。做屋门的朝向也就东南西北中的配着来,怎么好就怎么朝,想怎么朝向就怎么朝向 。好像荷花形村似的。于是你走在村中如同步入八卦阵,路路畅通,曲里八柺。好在村庄不大,否则,要让外地佬陷入迷魂阵。
古老的黄坛,老早“塘”有点多。有上塘、中塘、下塘,老早水田多,雨季蓄水,干旱应急,旱涝保收。当然也有防火浣洗等妙用。
还有一个塘叫“塘冻”。叫什么塘什么塘,很正常。叫塘什么塘什么的,就有点特别。就像大部分人都是用右手,那塘冻就是用嘞左手似的。
塘冻,风水意义大于形式意义。
老者讲,就是要把那山边坞里一切的邪气恶气“冻”住,让它作不了怪。这个就有点玄而又神的感觉了。
小小的黄坛,塘居然有如此之多,大概和“土话”中“坛”“塘”话音基本一致有关系。
估计是是四面八方包围着好像四川盆地似的形成“火炉”,筑塘蓄水也有调节小气候的妙用。
古老的的黄坛,吃的是溪坑流水。水氻也随着自来水的使用而退化而被人为改造,不见踪影。
现在的自来水来自对面湖田山的“龙洞湾”的“龙洞”之下。那天然的灵水简直就是“矿泉水中的矿泉水”。
古老的水口有几棵老大老大的大枫树,可惜那个年代“斫”掉了。现在还有四季青等杂木组成“树障”,水口很美。
老早的村子要稍微上头点。老者用手指指,那叫“老屋坦”的落地。
古老的黄坛,茶叶比较有名。山核桃也不少 ,笋干也有好名声。是比较富的落地。
现在交通畅达,水泥马路双向四车道,周边环境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