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罗古村的锣鼓传奇

时事   2025-02-08 12:06   陕西  

罗古村的锣鼓传奇


打起鼓,敲起锣,闹元宵,耍社火,锣、鼓不可少。2月4日,大年初七,记者来到武功县小村镇罗古村,远远就听到永宏锣鼓厂里叮叮咚咚铁锤敲打。

库房内,300余面鼓整齐摆放,直径从60厘米到2米,包括社鼓、牛拉鼓、腰鼓、战鼓等5大类十几个品种。

工匠沿着粉笔线将一片片木料加工成鼓板,用乳胶拼接成鼓腔,虽已严丝合缝,但仍加涂了一层“神奇”胶水。

“这样制作的鼓结实耐用,不掉漆不裂缝。”年过六旬的小村镇永丰村村民赵选会对于胶水的熬制技艺不愿多说,只言“古法熬制”。

新春走基层 罗古村的锣鼓传奇(2851232)-20250208095151.jpg

赵选会正在给鼓上红漆。

水牛皮经过煺毛、浸泡、抛光等十几道工序,蒙在鼓板上,打上黄铜泡钉,红漆层层涂上鼓腔。一面鼓达到完美状态,工匠既需把握工序,也要打磨细节,虽是力气活,也要下绣花功夫,粗细之间,交替自如。

“这面鼓从年初一开始制作,至今刚好7天,红漆晾干后就可出售。”赵选会说,鼓用途不同,价格不一,从50元到8000元,去年的鼓已售罄,目前库房的存货都是今年元宵节的订单。

相较于鼓的制作技艺,锣和钹的制作技艺更精细。

作为厂里的铜器锻工,从业多年的赵选会,对熔铜、塑形、测音、定音等步骤了然于胸。

“制作响铜类乐器,关键是备料。”他介绍,原料铜以紫铜为主,原料锡以云锡为上,合理搭配才可确保音质,铜和锡的配比是厂里的“商业机密”,锣按照用途主要分为社锣和马锣,按斤销售,每斤85元—90元。

据了解,罗古村村名取自“锣鼓”谐音,家家户户制鼓已传承上百年。“女人会烧火,男人精铸铜,老人善做鼓,青年跑经营。”祖先留给村民的谋生技艺曾代代相传,但后来随着社会发展和同类产品的增多,传统的锣鼓产品逐渐沉寂。

距离相近,耳濡目染,小村镇永丰村的8位村民将这一技艺传承,在罗古村办起了这家锣鼓厂。

“近年来,国家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咸阳牛拉鼓2007年被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永宏锣鼓厂负责人赵选会说,如今,每年元宵节前,天南海北的乐器采购商、爱好者、艺术家都会来选购锣鼓。

小村镇党委书记梁军刚介绍,为了促进“锣鼓”经济的发展,镇上完善了村里的基础设施,便于运输,此外,每年元宵节各村也会组织锣鼓表演,营造浓厚的氛围。

“锣鼓不仅仅是能敲能打的‘热闹’,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赵选会说,但是制作技艺的传承遇到瓶颈,目前厂里的8名工匠年纪最大的已过八旬,最小的也年过六旬。

罗古村的“锣鼓传奇”需要后来人“演绎”……












海报轮播


咸阳日报全媒体记者:李石 文/图

编辑:陈静

审核:闫莉   签发:王鹏飞

声明:我们重视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图片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侵权的,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往期回顾

咸阳:改革扬帆风正劲 勇立潮头逐浪高

过大年,逛咸阳!春节假期,咸阳年味浓,活力旺→

泾阳:大棚西红柿映红幸福年

这一费用,今日起上调!


咸阳日报
传播党的声音 反映群众意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