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兴旺 牛气冲天 ——由江城县庆和牛体彩绘所想到的

旅行   2024-11-01 15:52   云南  

今年五月,我有幸参加了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县庆大会,以及“砥砺奋进70载、勇毅前行谱新篇”为主题的系列庆祝活动。特别是看了以牛文化为主题为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70岁生日祝福的第六届牛体彩绘表演,聆听了中共江城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龙德生在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了解到江城人民7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百业俱兴,从封闭落后到开放进取,从贫困潦倒到全面小康的巨大变化。202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63.55亿元,比1954年的248万元增长了2561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54年的43元增加到2023年的15454元,增长近360倍。这些数字充分展示了江城70年来的发展变化,是江城人民正发挥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三牛”精神(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取得的辉煌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牛年新春讲话中提到:“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奋、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江城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发扬为人民服务孺子牛精神,俯下身子、迈开步子,把党和国家惠民、富民、强民政策落到了实处。他们大力发扬创新发展、攻坚克难的拓荒牛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高举旗帜聚民心、兴文化,满怀“拓荒牛”的豪情和创业精神,保持耕牛韧劲,主动作为,团结带领边疆人民努力奋斗。他们发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老黄牛精神,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续写了新时代的篇章。






看到江城的发展变化,我感叹!我高兴!我要写、要宣传、要学习。我是澜沧人,是长期在农村的基层工作者,澜沧去年的70周年县庆我也挤在人群中默默地倾听着县长在县庆大会上的讲话,澜沧也有发展变化,我们的边疆在发展在壮大。







江城崇山峻岭,原始森林保护完整,绿水青山、人畜兴旺、牛气冲天,三国境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这次县庆,哈尼族、彝族、傣族、瑶族、苗族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民族特色进行了精彩的表演,特别是举行了“牛饮三江 象往生活”为主题的具有江城特色的第六届牛体彩绘表演大赛。在县民族文化广场上,46头水牛挂着编号进行表演,每一头牛身上都绘有一个精彩的故事。7个艺术家用细腻的笔画和丰富的色彩,将江城传统民族文化和美丽的自然风光画在46头水牛身上,形象生动、五彩斑斓,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在水牛身上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立体的艺术品。比如画有各种植物和咖啡,还有一个“茶”字画在水牛身的中央,表现了边疆各地五谷丰登、果实累累,具有层次性、艺术性和多样性,牛体彩绘得美丽极了,真让人喜爱!也真实体现了江城人民、边疆人民爱牛的风貌。





据说,很久以前,哈尼族、彝族就生活在中老越三国交界的江城,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有一天哈尼族小伙龙嘎带唯一的水牛去犁田,突然从树林里窜出一只老虎扑向水牛,打斗中水牛滑进泥塘里,等起身的时候身上沾满了鲜血、汗水、黄泥、黑土,在阳光照射下五彩斑斓、流光溢彩。突然变身的水牛怪异无比,老虎惊恐不已,掉头逃跑。龙嘎和当地群众深受启发,他们采集苏铁(红色)、密蒙花(染饭花黄色)、蓝萣(黑色)、石膏(白色)等各种植物矿石制成色汁,在牛的身上涂抹出火把、眼睛等图案威慑老虎豹子。久而久之,在牛身上彩绘的习俗就沿袭了下来。在春节或重大节日时,人们就会画彩牛来进行庆祝,进而展现彩牛艺术。发展到今天,逐渐演变成了一项深受群众喜爱的艺术活动,画师用画笔和斑斓的色彩让平日里最常见的水牛成为艺术作品,让美丽的故事和美好的愿景在牛身上延伸。







比赛场的主席台上坐满了评委,给46头比赛的水牛评选出了冠亚季军,其中15号参赛选手作品《勇毅前行·奋力拼搏》获得冠军,34号《欣欣向荣·鹇鹇象荣》和40号《光辉奋斗》评得亚军,16号、38号41号是季军,主题分别是《共绘美好家园》《牛载三江象承三国》《幸福江城》,10头牛评得优秀奖。县委副书记、县长还专门为15号冠军颁了奖。




普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哈尼族作家李启学总结了彩牛体现的精神:能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沉稳执着,遇到困难遇到虎豹敢于直面,决不后退,是努力拼搏、敢于斗争、永不言败的精神引领,是自强不息、励志求远、勤劳奉献的品德象征。真是牛体彩绘赋新意,福鸟瑞兽显愿景。




世代居住在边疆的各族百姓与牛朝夕相伴,相互依存,对牛有着特殊感情。说起爱牛,哈尼人民更为突出。在上世纪90年代我还在职的时候,曾经跨越9个省,成功解救6名妇女儿童,其中4名就是哈尼族。哈尼族人男孩叫阿咧,女孩叫阿布。每逢他们过年都要来叫我去他们家吃饭,年年叫。这一年,阿咧、阿布的父亲又来叫了,他说:“昨天我们寨子的粮食收割打完了,秋收结束了,明天是属牛日,我们又要过年了,所以来叫你去吃年饭。”我明白了他们的来意,并问他:“你们哈尼族人过年是在秋收完成以后属牛日过的吗?”他说:“是。”我又问为什么?他就说:“人是牛苦给吃的,过去皇帝也是牛苦给吃的,牛比人还苦,一年四季牛耕人种,牛是不会说话的人,牛出的是力,吃的是草,牛出力来牛吃草,牛一年四季耕田犁地,我们盼望的是一年的收成,现在收获完了,秋收结束了,我们就选在属牛日来过年,为的是爱牛、祭牛、护牛。”他说的话真让我感动。哈尼族人各个寨子秋收完毕的时间不同,我这个寨子的秋收结束了,就在这一轮的属牛日过年;如果你那个寨子的粮食还没有收割完,秋收还没有结束,就等到秋收完成后下一轮属牛日过年。所以,也就是各个寨子过年的时间不同,但是他们一定要选在属牛日才过年。可见,哈尼族人民就是这样爱牛和尊敬牛。这就是百姓中流传的小故事,却包含着大道理,折射出边疆哈尼族、彝族等少数民族传统的以梯田为主的农耕文化,突显耕牛在农业中的重要地位。


来源 | 澜沧县惠民镇退休干部 张秀萍/文 

        江城县融媒体中心/图



江城文旅
竭力为您提供江城县文化旅游资讯,感谢您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