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2024年昭化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卷轴,字字铿锵有力,章章绚烂如霞。
这一年,获国家级奖项3个、省级奖项13个、市级奖项32个。
这一年,承办省市重大活动13场次,2场活动承办经验获市委、市委宣传部、区委主要领导肯定性签批。
这一年,做好国家、省市领导来昭调研宣传思想文化工作30余次,受到充分肯定。
一年来,昭化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省委、市委、区委全会精神,聚焦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全国、全省、全市、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各项决策部署,持续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理论武装、文明创建、文化传承等工作实现了新突破,取得了新成果,整体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蓬勃态势。
高举思想旗帜
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理论学习走深走实。牵头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量的实施意见》,开展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研讨10次,示范带动全区各党委(党组)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研讨400余场次。全覆盖推进列席旁听工作。持续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好进课堂、进头脑。
持续打造“葭萌‘广播书记’”“知客说理”理论宣讲品牌,理论宣讲深入人心。组织参加“党的创新理论在广元”进基层巡回宣讲活动12场次。指导各镇、各行业领域围绕中央、省委、市委、区委全会精神等开展宣讲活动500余场次,覆盖群众12万余人。《文明风过杏花村》在全省“理响巴蜀”专栏展播,点击量超800万。《上天入地的王家贡米》获全市首届基层理论网络宣讲大赛三等奖。1人获全市优秀宣讲员称号。
深化理论阐释,不断拓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理论阐释出新出彩。组织撰写理论调研文章30余篇,《培植内生动力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等24篇理论文章在国家省市平台刊发。推选申报社科研究成果9项,《广元市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路径研究—以昭化区“12345”模式为例》《高标准建设中国西部(广元)绿色家居产业城的路径研究》等4项市级课题被批准立项。《昭化区天雄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两手抓,两手硬”》入选新华网2024乡村振兴实践案例,《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提升民生福祉水平--广元市昭化区基层治理“一核四治”的启示》获四川省思想政治工作年度优秀创新案例。《县级党校“全链”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效的路径研究——以昭化区为例》获评全省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 。《广元市昭化区法治护航重大建设项目的探索与实践》等3篇理论文章获全市理论征文优秀理论文章奖项。区社科联在全市社科工作会议上交流发言。
弘扬主旋律
主流思想舆论巩固壮大
聚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省委、市委、区委全会精神,重大主题宣传浓墨重彩、有声有色。区内整合开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牢记嘱托走在前 感恩奋进勇争先”“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等专栏30余个,刊发消息、推文、短视频等36000余条。其中,“徒步古蜀道”网络宣传活动曝光量破1亿次。统筹各类宣传载体,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省委、市委、区委全会精神等5000余条次,完成G5、G75高速沿线、元坝主城区快速通道广告“上新”。
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统筹网上网下阵地,对上宣传报道亮点纷呈、再创新高。在央省主流媒体发稿9652条,同比增长29%,其中人民日报6条、新华社每日电讯1条、新闻联播3条、农民日报3条(头版头条2条),中央电视台其他频道46条、四川日报25条(头版2条)、四川新闻联播63条(头条10条、单条5条),四川电视台其他频道106条,央省媒体发稿量连续4年增长20%。
聚焦昭化自身优势,坚持从群众视角、用群众语言讲好昭化故事、传播昭化声音、展示昭化形象,对外声誉持续放大。“蜀道昭化”APP2.0成功上线,27家部门和单位开设融媒号,上百个实践站(实践所)和志愿队入驻APP,平台聚集用户超30万。脸书、推特、照片墙等3个海外账号共刊发稿件141条。微短剧《新生计》获得四川省县级融媒体新闻奖,《蜀道马帮》获得四川省民协“蜀道传说”系列短片提名奖,《你好蜀道》《葭萌》获省“时代光影 百部川扬”第二季度优秀作品,《罗倩:笔耕不辍履践致远 丹心守护“文化原乡”》获第二届四川省十个巾帼好网民故事,《“鸭蛋书记”工作日记》获2024年四川省新媒体应用技能大赛川东北赛区三等奖,《春天在昭化》获优胜奖,《低碳生产是软资产 绿色发展是硬道理》获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微视频创作大赛二等奖,《红军山上永存的峥嵘岁月》获全市首届网络视听大赛优胜奖。
深化价值引领
社会文明程度有效提升
探索实施文明交通、文明楼道、文明养犬等微治理,文明创建取得实效。高质量完成文明城市创建第三次中央评估工作,申报全国文明镇1个。创作“2024年网络文明主题公益广告”作品6个、童谣作品15个。抓实实地评估点位、宣传引导、网申材料报送工作,着力解决车辆乱停乱放、流浪犬只、昭化古城占道经营等顽瘴痼疾问题60余个;解决供水系统升级、充电桩增设等群众民生诉求问题300余个。
坚持立精神支柱、树价值标杆、育时代新人,文明培育持续加强。上榜敬业奉献“中国好人”“四川好人”及四川省“道德模范”、“市级新时代好少年”4人。青牛镇白牛村村规民约成功入选“川渝乡约”优秀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昭化区抓关键办好群众“身后事”》被中国社会报(殡葬周刊)采用,《文明低碳祭扫 树立移风易俗新风》被 CCTV4中文国际宣传报道,“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及“文明村镇巡礼”短视频等信息在国省平台刊发30余次。
坚持由点扩面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动能,文明实践蔚然成形。通过整合阵地资源、队伍资源和制度资源,完成全区16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阵地规范化提升建设;高质量开展“文明集市”“我们的节日”等文明实践活动近万次,《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构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新格局》等300余条经验信息在省市平台推广运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经验在全省全市会议作交流发言。
坚持守正创新
文化事业产业繁荣发展
紧盯历史文化遗产资源,重大活动亮点纷呈。高质量承办中华蜀道文脉传承与发展学术交流系列活动、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文明集市”惠民活动、广元市第三届乡村知客大赛决赛、第三届青少年书画传习大会广元选拔赛、“广元832”IP农副产品网络直播赶场暨桃博园采摘节启动仪式、名家走蜀道社科普及夏季活动、国际媒体人古蜀道采风行活动、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全球名人蜀道行活动,全国经济媒体昭化行、万千气象看四川第三季度集中采访活动、“古蜀道徒步游”系列活动等。其中“古蜀道徒步游”系列活动、蜀道研究成果发布暨专家学者蜀道行系列活动经验获市委主要领导及袁敏常委肯定性签批。成功举办《蜀道遗产丛书》《还看今昭》《葭萌逸韵》等新书发布会。设立蜀道生态文学奖并开展首届评选,出版历史文化类书籍《史说昭化》。表演唱《家谱》获全国群星奖四川选拔赛第一名,柏林沟镇、磨滩镇在魅力乡镇市级竞演中,分获一等奖、三等奖。柏林沟镇获第四届乡村文化振兴魅力竞演大赛线下竞演金蜀稻优秀奖,杨崤峻获线上竞演乡村代言人三等奖 。“葭萌山莺”合唱队在全市群众合唱音乐季比赛中获二等奖。
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持续繁荣发展,文化供给持续丰富。加快推进昭化古城连片区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柏林古镇国家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等重大项目10个。李大富入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苟银春进入四川省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公示名单。成功申报市级非遗项目3个,非遗工坊3家。开展非遗进景区、进社区、进学校200余场次。成功申报省文化项目7个;新培育规上文化企业5家。创作《古城新景》等优秀文艺作品100余件。开展“书香昭化·全民阅读”、百姓大舞台、送文化(戏曲)下乡等群众文化活动80余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2200余场,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影片80场。免费开放区图书馆、文化馆、镇综合文化站和太公山红军遗址陈列馆,惠及群众28万余人次。完成3镇4村农家书屋提质增效工程,增补农家书屋图书60种12000余册。
聚力打造文旅融合新样板,深入实施景区“二次创业”行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建设完成时光田园、昭化区曲回水厂提质增效工程等项目,新签约广元市昭化区昭化古城旅游度假项目、中军帐三国军事主题度假营地馆项目、广元市昭化区大野之盟(水通坝)度假综合体项目、元坝镇驿家民宿酒店项目4个;建成柏林古镇湿地科普馆、研学中心、平乐龙堡亲子乐园等新业态。申报天府旅游名镇(村)品牌2个,创成天府旅游名县特色县。2024年,全区共接待游客1120万人次,同比增长5%;旅游综合收入96亿元,同比增长11%。
又踏层峰辟新天,更扬云帆立潮头。2025年,全区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市委八届十次全会、区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抢抓机遇、锐意进取,不断提升思想引领力、舆论影响力、文明塑造力、文化竞争力,凝心聚力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奋楫扬帆、行稳致远,为昭化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罗 楠
责编:徐 波
审核:白 琳
监制:杨 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