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村”翻身,探路共同富裕的“乡村样本”

民生   2024-11-11 17:01   江苏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一个远近闻名的落后村,如何“摘帽”翻身?一个没有禀赋优势的村子,如何走向共同富裕?丹徒区宝堰镇团结村把产业振兴作为“解锁钥匙”,朝着“产业发展有突破,群众收入有提升,人居环境有改善”的方向努力,实现“后进变先进”的逆袭。


产业兴盛拉动乡村振兴


宝堰镇团结村地处茅山老区,下辖12个自然村、876户人家,计2963人,全部耕地3100亩,人均耕地1亩挂零,种植业和养殖业是村民历来的传统,“纯农业村”的属性造成该村经济基础薄弱,曾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穷则思变,差则思勤。团结村深挖地域特色,因“村”制宜发展多元产业,最大限度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村民稳定增收。

走进国能宝堰渔光互补发电项目现场,只见一排排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与波光粼粼的水面交相辉映。据团结村党委书记姚俊伟介绍,该村利用地方水域建设“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实现渔业养殖和绿色发电融合发展,预计每年能为村集体带来50多万元的“阳光”收益。

2022年,按照投资比例,团结村获得宝堰镇现代农业产业科创园中3个食用菌大棚,并与苏州禾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10年承租协议,种植黑皮鸡枞菌。通过“飞地物业”,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净收益7.5万元。

年初,江苏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宝堰镇的“干拌面制作技艺”和“米酒酿造技艺”双双上榜。团结村是这两项传统技艺的核心传承地,为此,该村通过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整合优质稻米、非遗米酒、宝堰美食等资源,生产销售优质大米2.5万公斤、牛肉1500公斤,出售米酒70吨,全年销售农副产品70余万元。

产业多元化发展,让团结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2021年的66.4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175.4万元,今年有望突破200万元。


“和美乡村”展现幸福成色


房前屋后整洁有序,河岸沟渠水清岸绿,走进团结村刘甲自然村,“和美乡村”景象令人眼前一亮。

2023年,刘甲村被命名为镇江市特色田园乡村。在特色田园创建中,团结村邀请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团队对刘甲自然村环境建设、景观设计、文旅要素进行科学规划,突出“酒香渔歌 水韵刘甲”主题,最大限度彰显美丽乡村的独特价值和韵味,打造彰显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富有持久活力、体现现代文明的当代乡村。

俗话说,一路通则百业兴。团结村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契机,积极响应村民诉求,投资29万元对行宝路升级改造,“出新”路面2000米,铺设大理石路牙2800米,路边绿化2500平方米,增设路灯、垃圾分类亭、人行步道等附属设施;同时对惠民路进行提档升级,“黑化”路面2400米,改善了村内交通环境,方便了村民出行。

2022年以来,团结村借助市委统战部线上“99公益日”和线下专项筹款募集的资金,共同打造了“同心共富工程”实验区,建成“同心院”暨团结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将62位村民的养老心愿变为现实,升级2.1公里长的“同心路”,建设500亩的“同心田”,培育18亩“同心林”,建成5个文体设施齐备的“同心小广场”,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环境治理刷新“乡村颜值”


团结村把改善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抓手,促进村容村貌由“局部美”向“全域美”“一时美”向“长久美”转变,用人居环境“质量指数”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该村根据12个自然村实际情况,制定卫生长效管理制度,分配相应的保洁员,对其配备定村干部进行管理,并由3名督查人员进行督查,明确工作标准和完成时限,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落实落地。

坚持从“细”处入手、往“实”处用力,实行“党组织+村干部+党员+群众”的模式,充分发挥村干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全民参与、合力攻坚、强力推进,达到“卫生状况改观、村容村貌整洁、村民素质提高”的效果。同时,实行人居环境“积分制”月考核、季评比管理,提高村民自治积极性,村容村貌由“谁来治理”转变为“我来治理”。

此外,团结村积极引导村民自行改造自家庭院,打造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发展民宿、农家乐产业,夯实田园生活基础,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新场景、新业态,为乡村振兴增添活力。


来源:丹徒发布


丹徒区融媒体中心 制作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宝堰古镇
镇江市丹徒区宝堰镇人民政府官方公众号。新鲜资讯,民生热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