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骤降,警惕心危机!冬季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

健康   2025-01-24 20:00   辽宁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们

实时获取作者最新文章动态

冬日寒风凛冽,气温骤降,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冬日的严寒,也悄然带来了一种隐形的威胁--心血管疾病的高发。


在这个季节里,医院的心血管内科往往人满为患,许多患者因突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而紧急就医。


那么,为何冬季会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守护好自己的“心”健康呢?


一、冬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期”

冬季之所以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 气温骤降:寒冷天气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对于本身就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容易诱发或加重原有病情。

  • 空气干燥:冬季空气湿度较低,人体水分容易流失,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容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引发心血管疾病。

  • 生活方式改变:冬季人们往往减少户外活动,饮食也倾向于高热量、高脂肪,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体重增加、血脂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呼吸道感染:冬季是流感、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的高发期,这些感染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对于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二、冬季心血管健康的守护神

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调整和必要的医疗干预,我们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 冬季外出时,要穿戴保暖,特别是头部、手部和脚部,因为这些部位最容易散热,受寒后容易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 室内温度也要适宜,保持在18-22℃左右,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可能对心血管造成不良影响。


合理饮食,控制热量


冬季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辛辣食物。

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暴饮暴食,特别是晚餐不宜过饱,以免影响消化和睡眠。

适量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亚麻籽油等,有助于降低血脂,保护心血管。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冬季虽然寒冷,但适量的运动仍然必要。可以选择在室内进行有氧运动,如跳绳、跳舞、打太极拳等。

户外运动时,要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避免在寒冷、大风或雾霾天气中运动。

运动前要做好热身,运动后要及时保暖,防止受寒。


补充水分,保持血流畅通


冬季空气干燥,人体容易缺水,要养成定时饮水的习惯,保持体内水分充足。

可以适量饮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茶饮,如绿茶、红花茶等,但也要注意适量,避免过量饮用影响睡眠。


定期监测,及时就医


对于有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来说,要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一旦出现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等症状,要立即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预防呼吸道感染


冬季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期,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适量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如多吃柑橘类水果、蔬菜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


心理调适,保持愉悦


冬季天气阴郁,容易影响人的情绪。要保持心情愉悦,适量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与亲朋好友交流谈心。

可以尝试一些放松身心的活动,如听音乐、阅读、画画等,以缓解压力,保持心态平和。




总结:

回顾全文,我们不难发现,冬季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


  • 保暖是冬季护心的第一步,避免受寒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 合理饮食是控制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键,要清淡易消化,控制热量摄入。

  • 适量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心肺功能,但也要注意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和时间。

  • 补充水分保持血液畅通,预防血栓形成。

  • 定期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避免病情恶化。

  • 预防呼吸道感染是冬季护心的重要环节,要注意个人卫生和增强免疫力。

  • 心理调适同样重要,保持心情愉悦,缓解压力,有助于心血管健康。


让我们从这个冬季开始,用行动守护好自己的“心”健康,让心血管疾病远离我们的生活。


 


每天一个健康养生小常识,健康养生常识科普,每日推送,中医养生常识,健康养身小常识。欢迎订阅-每日养生小知识

点击下面链接 查看历史文章

百病从寒起:肝寒抽筋,脾寒腹泻,肾寒精力差!

饭后立刻躺平?警惕!6个身体变化正悄悄发生

冬季养生:早餐这么吃,脾虚、体寒、手脚冷都改善了

每日健康养生小知识
每天一个养生小知识,健康养生常识,每日健康养生推送,中医养生常识,健康养身小常识。每日一则养生小常识。健康知识科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