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汽车从传统能源进入到新能源时代,汽车座舱也经历了机械座舱到电子座舱,再到如今智能座舱的转变。在智能驾舱时代,汽车被定义为第三移动空间,车内空间除了娱乐互动功能外,健康需求也越发受到主机厂、消费者的重视,新时代下健康智能座舱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包含座舱净化功能、安全健康监测功能、护理保健功能等。可以说,汽车座舱上半场是智能化,下半场是健康化。
智能健康座舱最主要的载体是车内监测系统,主要可分为DMS(驾驶员监控系统))、OMS(乘客监测系统)、IMS(车舱监测系)几大类,相对于DMS和OMS而言,IMS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IMS既包括DMS、OMS,也包括FACE ID、手势识别、体征监测、远程监控等。总趋势是DMS向IMS的方向演进。
市场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
(一)政策驱动
一直以来,驾驶员身体健康、疲劳驾驶等因素造成的交通事故频发,这致使各国政府逾发重视车内监测,降低意外发生率。
Ø 欧洲:从2023年1月开始,如果没有搭载DMS的主动安全系统,很难获得欧洲NCAP的五星评级。同时,按照欧盟发布的通用安全法规(GSR),到2026年,欧洲市场上投放的每一辆新车都将强制标配DMS系统。欧盟驾驶员疲劳监测法规(DDAW),其要求2022年7月6日起对车速超过70公里/小时的M类和N类新认证车型强制实施DDAWS要求,2024年7月7日起对所有新注册车型强制安装DDAW系统。
Ø 美国:在美国,拟议的立法将使用 DMS 来监控受损(醉酒)驾驶,而美国国家公路安全运输管理局在其对特斯拉致命车祸的详尽调查中一再提出安全建议。必须采用强大的 DMS 来监控驾驶员的参与度。
Ø 国内:24年1月,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2024版正式发布,并且将于2024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就新增了DMS作为主动安全板块的评估项目。
(二)消费理念不断升级,健康智能座舱要求显现
随着汽车在大众生活中的普及,国内民众对于汽车与自身健康之间的关系认知不断演变。早期,民众主要关注的是车内应用材料是否安全环保,是否会产生有害味道,危害乘车人员的健康;之后,伴随国内雾霾和新冠疫情的影响,消费者的车内健康要求也进一步提升,希望可以造出一个净化、除菌的车内空间。现在进入智能汽车时代,用户首先仍然最关注出行安全性能,座舱除了拥有基本健康环境外,拥有实时健康监测与异常报警功能的座舱,更加受到用户的青睐。
想象一下,每天早上开车去上班,汽车如同一个贴心的伙伴,静静守候。当发动引擎时,仪表盘上不仅仅浮现出速度和油量信息,还显示着一份关怀——我的健康数据。
座椅轻微调整,方向盘握在手中,车内摄像头悄然启动,开始记录面部数据,分析呼吸频率和心率。此时,车辆已不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它更像是一座移动的健康诊所,时刻关注身体和心理状态。在这个移动的空间里,血压、血氧饱和度和体温等都在实时监测。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都被记录下来,成为用户的健康状况的真实见证。仪表盘上的数据闪烁提醒用户保持良好的坐姿,轻轻调整座椅,以避免长时间驾驶带来的疲劳。
智能健康座舱不仅是科技的结晶,更是对驾驶者健康关怀的体现。它不仅关注车内的空气质量、温度和湿度,还细心记录每一个健康数据,分析驾驶者的疲劳程度和情绪状态。一旦健康数据出现异常,系统会及时预警,提醒驾驶员注意休息,甚至在必要时联系紧急联系人,确保驾驶安全。驾驶不再是单调的行程,而是一场与科技亲密对话的体验。每一次旅程,智能健康座舱都在默默守护,让驾驶者不仅享受驾驶乐趣,更能安心无忧。
图表 1 消费者对车内健康环境变化
(三)采集和算法技术不断进步
经相关研究发现,人的一些生理指标,如脑、电、心、电、脉搏、呼吸等在疲劳、酒驾、血压非正常等情况下,都会偏离正常的状态,因此可以通过生理传感器去检测驾驶员这些生理指标,来判断驾驶员是否处于适宜驾驶的状态。
目前的生理监测一般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接触式优势在于可以持续的监测,但数据采集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压力大小都有关系。非接触摒弃了接触式生理信号监测需要驾驶员佩戴的各种接触式传感器,获得数据的准确度较高,但对被监测人的动态要求高,不能出现大幅度的动作。可以看出两种方法在数据采集方面各有优势。
驾驶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个体差异巨大的、难以用统一变量去描述的一个特殊研究场景,所以当前用视觉的方案基本够用,但普遍存在摄像头拍摄隐私方面的问题,以及识别精度低的现实。驾驶员的头部动作、眼睛闭合与否并不一定能准确反应疲劳状态。接触式检测理论上更加准确可靠,但驾驶员肢体动作会使测量信号伪迹和噪声增加,降低检测准确度,因此“视觉+接触式+驾驶行为”等多模态的融合监测,会提高整体驾驶疲劳的监测准确度。
(四)智能车时代加速了座舱监测系统上车
我国自动驾驶渗透率不断提高,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广泛采用不仅改善了消费者的驾驶体验,亦推动了他们对更舒适及智能的舱内体验的追求,促进了IMS解决方案行业的增长。IMS解决方案利用先进的感知算法,可以提高监控和检测功能的准确性。
座舱监测系统(IMS)是指先进的技术系统,旨在实时检测和监控车内的驾驶员、乘客和物品。IMS解决方案可以识别驾驶员的危险行为,及时发出警告或采取措施,确保驾驶安全性。此外,IMS解决方案能学习驾驶员和乘客的习惯,提供个性化服务。因此,IMS解决方案有望成为汽车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智能舱内先进的多模态交互。
IMS通常包括驾驶员监测系统(DMS)和乘客监测系统(OMS)。DMS是指依靠传感器检测驾驶员的面部表情、眼球运动、生理迹象和其他数据以评估其状况的系统。DMS的主要功能包括监测疲劳、检测分心和观察危险驾驶行为。OMS可对舱内的乘客和物品进行实时检测,为所有成员提供更安全的体验。它还具备多模态交互功能,如手势识别,增强了乘客的娱乐体验。
DMS功能随着软件算法的提升以及硬件设备的搭载,将逐渐发展为一体式的座舱监测系统(IMS),覆盖更广的监测范围与融入更多的感知功能,例如乘客监测、儿童遗落检测等。为驾乘人员提供智能座舱全场景监测方案之外,同样提升了自身产品的溢价能力。
市场规模
庞大的汽车市场提供了巨大潜力。以中国为例,2023年中国汽车消费突破3000万,而2024年上半年新注册登记机动车1680万辆;汽车的存量市场为3.45亿辆。新车普遍都预装了车内监测系统,而存量市场也可以后期加装相关配置与系统。
目前主要通过IMS系统上车率来估算健康座舱规模,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按收入计,中国2023年IMS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约为13亿元,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人民币186亿元,2023年至2028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70.6%。
海外方面,欧洲率先对新车安装IMS解决方案实施强制要求并制定了评级规定,从而成为全球最大的IMS解决方案市场,2023年的人民币22亿元人民币,占全球IMS解决方案整体市场规模的38.2%。
总体来说,健康座舱模块将成为智能座舱领域中高速发展的版块。
整车厂纷纷加码健康座舱
为应对市场上消费者不断升级的需求,各大整车厂也在不断加码自身的健康座舱环境功能,而随着各种技术不断进步,整车厂对于健康座舱的概念不断更新。
前期健康座舱是指可实现驾驶员和乘员健康防护的座舱,包括清新空气、抗菌防霉、健康选材、电磁清洁、低噪隔音五个方面。车企主要研发方向为杀菌抑菌类技术、PM2.5空调滤芯以及智能监测远程一键杀毒等功能,主要依托四大空气净化技术,即HEPA(高效空气过滤器)、活性炭、臭氧发生器以及静电除尘器。北京汽车也在汽车智能座舱的原材料上选择了抗过敏、降低VOC、低异味的材料,后期还会加一些银离子、抗菌成分的新材料,全方位呵护车主健康。
电动化智能化时期,健康座舱还在上述基础上增加健康预警、健康服务的功能。对司乘人员的健康状态实时监测,当系统感知不健康的环境或情绪时,开启车内智能服务,如音乐、按摩功能帮助驾驶人员缓解;更进一步可以利用车联网生态,提供在线救援等个性化服务。例如广汽埃安近年来累计投入超过5亿元研发健康科技,包括空气滤净、降噪、疲劳监测等,打造广汽埃安“智能健康座舱”。
从目前车企的方案来看,可以分为两类布局:物理接触和非接触式。
(一)实物接触类
通过智能可穿戴设备(耳戴设备、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对驾驶员健康监测,其中智能手表与汽车数据已经开始融合。比亚迪、长安、蔚来等品牌的智能手表可以对汽车进行实时监控,让用户更好地了解车辆情况。未来,将智能手表中的健康数据与汽车打通,有望成为一个发展方向。而国内已有多家车企自研智能手表或与智能手表厂商达成合作,实现智能汽车与智能手表的联动,为车载健康应用奠定了基础。
除了穿戴设备外,整车厂还设计了智能方向盘和座椅压力感应来感知驾驶员人员的健康状况。
比亚迪
智能手表,具有心率监测、睡眠监测功能
东风岚图
神经交互手环,监测驾乘者生物信号
起亚
方向盘安装心率传感装置
长城汽车
座椅监测心跳和呼吸
长安
车钥匙手表,具有智能车控和健康管理功能
(二)非接触健康检测
随着AI技术上车,通过传感器实现对驾驶员健康状态的长期连续监测,形成健康报告。同时在后台实现健康状态与在线医疗资源、语音助手、紧急呼叫系统等连通,对用户实现全场景、全链条的健康服务。目前,这些方案已经从概念性开始慢慢落地。
2019成都车展上,小鹏推出基于心率监测的“小鹏AI健康报告”功能。
2021年,广汽蔚来曾公开一项“健康调节系统”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中的健康调节系统,通过近红外设备、气味探测器、双目摄像头、脉搏采集器、皮肤温度传感器、血糖采集设备等,对驾驶员进行多种生物指标采集,判断驾驶员健康状态,并能够根据驾驶员健康状态对车内灯光、音乐、空调温度、语音提示等系统进行相应调节。
2023年上海车展,红旗发布Health Auto智慧健康座舱概念,采用大数据+物联网+车联网+AI技术,通过主动感应、生物监测等技术来监测并采集用户实时健康数据,建立用户健康档案,保证安全行驶。
2024年奇瑞新纪元ET搭载DHS智慧健康监测系统,可实时根据人体表面情况分析出身体健康状态,并在测量后输出健康报告,为用户提供了随身的“私人医生”。
(三)合作方式
传统车厂在进行DMS部署的时候,大多仍倾向于直接向DMS方案供应商购买高性价比的方案,直接装车,并未全盘考虑车辆整体的智能化体验和未来升级路线。新势力车厂在进行DMS和OMS的开发时,则已经考虑到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在整车的域控架构的设计层面,就已经将DMS和其它域控实现了功能上的联动;同时在硬件预埋上,也预留了足够的空间用于后续应用升级。
硬件设备迭代更新
(一)传感器
目前行业内采用较多的传感器是雷达传感器和摄像头
1.雷达传感器
雷达传感器(包括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UWB雷达)具有穿透固体物质的能力,可以更精确地检测无人照管的儿童、监测乘员状态、预估驾驶员的生命体征,在舱内监控中的应用有望扩大。
2.摄像头
目前主流是利用2D或3D的摄像头方案(一般带红外功能)实现对驾驶员的身份识别、驾驶员疲劳驾驶以及危险行为的检测功能。
2D人脸识别技术的原理就是用一颗RGB摄像头捕捉人脸的2D平面图像和已经录入的图像库进行对比,算法相对简单,模组成本较低。但是由于其捕捉的是人脸的2D平面图像,即使辅以“活体”算法,但防伪性还是很差。
3D人脸识别技术主流的主要有3种:一是双目识别技术:双目识别技术又叫双目测距技术,原理和我们的人眼类似,直接由两个摄像头拍摄,得到两个不同的平面图像,再把两张图像上相同的特征点标注出来,最后再基于三角测量原理计算出深度信息。二是3D结构光技术,该技术需要有点阵投影器和红外摄像头。点阵投影器投影到我们脸上,红外摄像头则找到投影到脸上的光点,然后基于三角测量原理计算出人脸的深度信息,通过深度判断人脸是否吻合。三是TOF又称飞行时间技术,通过传感器发射出红外光,红外光再从物体表面反射回传感器,传感器根据发射光和反射光之间的相位差换算出深度信息,通过深度信息判断人脸是否吻合。
对比来说,双目方案,比较大的问题在于实现算法需要很高的计算资源,导致实时性很差。结构光方案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双目中匹配算法的复杂度和鲁棒性问题而提出,该方案解决了大多数环境下双目的上述问题。但是,在强光下,结构光核心技术激光散斑会被淹没,不合适室外。同时,在长时间监控方面,激光发射设备容易坏,重新更换设备后,需要重新标定。随着消费级应用的发展及产品技术的不断成熟,3D-ToF摄像头逐渐开始应用在智能汽车领域,但车规要求相对更高,产品成熟度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可靠性能。
(二)芯片端
传统国外芯片厂商产品力领先,具有市场优势,如高通8155为当前车企采购的主要产品;国内自研芯片发展迅速,替代趋势明显,国产替代成本会进一步下降,代表企业是地平线、黑芝麻。
市场上主要方案产品
(一)吾征AI
致力于智能无感非接触生命体征检测技术的科技公司吾征智能(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正在“非接触、无感”生命体征检测方面不断获得突破。其自主研发的无感非接触式人体生命体征监测技术,能在不接触人体的情况下,仅仅通过一个普通摄像头,即通过深度摄像头分析血液流动时人脸发生的细微变化,从而提取到脉冲信号,并进一步用于心率、心率变异性、呼吸率、血氧、血压等人体生理信号的预测以及疾病风险、疲劳、精神压力和不良情绪监测。在出现一些紧急情况时,座舱还可以一键发起视频问诊、连线专业医生。
吾征智能健康驾舱系统通过集成了上述实时监测、主动感应、生物监测等尖端技术,结合液晶仪表板、车内摄像头、车联网模块、人机交互模块等先进硬件,实现了对用户实时健康数据的全面监测与采集,在车内就可以做全面的体检与健康检查。
方案亮点如下:
Ø 快捷的车内“体检”,“坐”等可取
应用时,基于先进的计算机视觉和生物计算算法,系统感知用户面部测量区域,最快5-15秒就可以测出用户当前的心率、心率变异性、血氧饱和度、血压和呼吸频率,测量结果准确度接近医疗专用器械水平。该技术不仅能够实现血压、心率、心率变异性、氧饱和度、呼吸率、房颤、血糖、胆固醇、情绪(疲劳、压力、焦虑、抑郁等)和人体健康状况分级等十几项生命体征的测量,而且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同步进行健康状况和风险分析,包括疾病风险、疾病发展趋势及医学解读等,并用于人体疾病风险及程度分析、疲劳程度分析、人体健康程度分析及情绪压力分析等,满足多场景健康状况风险评估和疾病筛查需求等。实现了无创非接触健康监测在中国“卡脖子”技术的突破。
Ø 健康档案与多维度健康风险评估
吾征智慧健康座舱系统能够进行多维度的健康风险评估,具体包括但不限于:
·心血管疾病风险:通过心率变异性和血压波动分析,评估用户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呼吸系统健康状况:基于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判断用户的呼吸系统健康状态,包括肺功能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评估。
·疲劳驾驶风险:利用面部表情识别和生理数据结合分析,实时检测驾驶员的疲劳程度,并及时发出休息提醒,以降低疲劳驾驶引发事故的潜在风险。
·情绪状态监测:通过面部表情识别和声音情感分析,监测驾驶员和乘客的情绪状态,预警情绪不稳定可能导致的行为变化和交通安全隐患。
·神经系统健康监测:利用车内摄像头和神经反射分析,监测用户的神经系统健康状态,预防中风和神经疾病的发生。
手机端报告效果图
Ø 数据兼容性高
吾征基于生理信号异常变化特征参数数据以及对应的健康情况的样本特征参数数据,通过建立人脸视频信号预测人体健康的认知参数模型,并对各个参数的采集结果进行计算分析,从而实现智能预测健康情况的结果。吾征车载方案兼容性强,车载环境传感器、可穿戴设备、心电方向盘、车载雷达、车内摄像头,以及为其他类型的感应设备均可接入。
Ø 实现了四种关键技术的突破
数据标注方面,面向人体医学生物特征领域实际应用的小样本特征的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分类技术和方法;语义计算模型,人体医学生物特征图像卷积文本分类和语义提取、语义计算模型以及自学习算法和架构;认知计算技术,基于人体医学生物特征认知计算的多模态选择及多层次融合技术;疾病风险评估和认知辅助诊断,针对不同的人体医学生物特征应用场景,进行科学的生物特征认知诊断系统规划和设计。
Ø 多维度监测与感知能力
方案囊括了车内环境,人员健康状态实时监测等基本服务,同时基于吾征无接触健康检测计算,可以分析驾驶员的健康状态,并给出相应的饮食、运动和医疗救助以及保险方案。
Ø 车内服务升级
车辆出现事故或危急情况驾驶员可一键呼叫救援或车辆自动触发救援服务,可以提供与全国2800个县市、348家急救中心业务对接。
Ø 数据隐私有保障
可以通过外加计算板卡或者车载自身算力平台的方式实现数据处理,只会上传用户计算结果,不会上传用户图像信息,以保护用户隐私。
(二)商汤绝影
商汤绝影是商汤科技发布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独立新品牌,全称为SenseAuto绝影,包含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路云感知三个平台。
SenseAuto Cabin绝影智能车舱解决方案,该方案由驾驶员感知系统(DMS)、车舱感知系统(OMS)、智能进入系统及车舱APP等产品组成。
DMS能够根据驾驶员身份同步完成座椅、后视镜等调节。驾驶过程中,还可以对驾驶员行车状态,对疲劳、分心及危险行为进行预警,并且根据驾驶员注视区域及视线方向,提供安全的无接触式交互。
商汤绝影上线了“旅医”版块,在原有健康监测的服务进一步升级,与自己的医疗云平台相联,提供专业医疗服务。
(三)健康有益
健康有益成立于2014年9月,专注于人工智能在健康医疗领域的技术创新,是技术先进的AI+健康医疗产品及服务提供商,目前已涵盖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领域80%的AI核心技术,并构建千万量级的专业知识体系,结合独创的BTCM专业理论,搭建了健康医疗智慧大脑-ego,为行业提供多元化的产品与服务。
(四)虹软科技
虹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计算机视觉行业的算法服务提供商及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以手机视觉方案为主,近两年向汽车领域扩展。
其23年年报显示,公司舱内外算法产品搭载量持续提升。分别搭载了公司 DMS、OMS、Face ID、TOF手势、舱外体态识别拍照、健康监测、AVM、智能尾门、哨兵监测等算法的量产出货车型累计已有数十款。
持续推进座舱健康监测技术落地量产。其中,心率检测算法,利用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扩大高低心率支持范围到[46, 150]bpm,提升测量期间运动鲁棒性,降低 CPU 占用 20%,已量产上车;呼吸检测方面,新增胸腔区检测、相位检测、呼吸计数、憋气等功能,扩大慢/快速呼吸支持范围,提升场景鲁棒性和算法运行速度,通过率达到 84.6%,已量产上车。血压监测持续优化,收缩压和舒张压的 MAE 均已降至 7 以内;IR 心率在特定摄像头下 MAE 降至 3 以内;完成了心理健康算法功能,包括压力指数、身体能量、情绪的测量。
系统搭载的车型为奇瑞星纪元ET(2024),车载DHS智慧健康监测系统,根据人体表面情况,测量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以及心率变异率等身体特征指标,并在测量后输出健康报告。
(五)智柔科技
浙江智柔科技于2016年1月在浙江嘉兴成立,公司面向健康医疗,专注于研发生产可与人体集成的柔性电子医疗器械产品。公司在智能座舱领域的主要产品是智能健康方向盘,通过打造“传感芯片-驾乘监测-云端管理”柔性智能监测生态闭环,实现公共交通驾驶场景的智能化与数字化。依托体征监测方向盘套、智能心电算法、ADAS/DSM摄像头、健康监控云平台,构建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分析三位一体的安全监控体系。
(六)各家方案总结对比
综合来看目前市场上已量产上车的健康驾舱方案主要还是对驾驶员的疲劳监测为主,提醒驾驶员的行车安全,同时包含了车内环境监测和健康升级服务的企业只有吾征。
市场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
趋势一:健康出行意识日益强烈。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新生代消费人群的消费理念的转变,消费者拥有一个全流程健康出行的需求愈发强烈,进而带来汽车座舱向健康智能座舱升级。
趋势二:整车企业积极打造健康座舱满足用户需求,实现市场差异化需求。汽车制造已由技术导向转为需求导向,围绕用户的健康需求,整车企业也更加注重为用户打造了一个舒适健康的移动空间,从调节座椅、空气净化到座椅按摩,再到全流程健康管理,健康智能座舱的概念不断被深化,成为车企对外宣传的产品卖点和获得用户认可的重要策略。
趋势三:实现汽车与医疗平台之跨领域的数据流转。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时代,新车型纷纷搭载人工智能大模型、健康类的传感器,辅以主动感应、生物检测、边缘计算、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了车内各种智能化的交互体验,使得汽车变得更加“聪明”,能主动关注人们的健康,运用智能交互与网联的思维对车内乘员健康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并提供全面、专业的健康管家服务,如将驾驶员健康监控系统、智能穿戴设备、车载健康联动系统打通,实现全方位健康管理。未来还将车载健康数据与在线医疗平台、健康知识大模型联通,实现跨终端的健康数据流转,激发数据的乘数效应。
趋势四:市场渗透率将持续快速提高。以DMS系统来说,高工智能汽车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1-2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渗透率为12.47%,这一数字在2021-2023年分别为2.78%、6.54%、10.94%,市场渗透率快速增长。预计未来在市场、技术和政策的多重驱动下,健康智能座舱的市场渗透率还将持续处于快速增长状态。
政策与建议
综上可以看出健康智能座舱是未来发展一大趋势,但作为一个新兴领域,行业发展仍存有一些问题。
一是制定统一分级标准。目前,仅有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与业内相关机构的联合出台的智能座舱分级标准,建议国家相关部门联合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及主要车企,共同制定健康座舱的统一技术标准和认证体系。
二是推动国际互认。在制定国内标准的同时,也要积极与国际标准接轨,推动健康座舱标准的国际互认。这有助于提升我国健康座舱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国际贸易和技术交流。
三是针对新兴功能与技术标准的缺失。智能座舱的车机交互模式增多,还新增了人脸识别、多模交互、健康监测功能,但这些都缺少相应标准,易造成数据收集不合规,不同设备之间数据传输不顺畅的问题。建议出台新兴功能的标准化。
四是打通产业间的数据要素。随着汽车平台与医疗平台联接,未来会有更多的产业或设备接入到汽车座舱内,要想更好促进产业间的融合,建议同步开展接口、测试设备等智能座舱相关领域的标准制定,以利于产业融合发展。
FOLLOW US
点击下方在更多地方遇见我
微信公众号
东湖产业通
视频号
东湖大数据
头条号
东湖大数据小喇叭
▼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
东湖大数据是国内领先的融合认知计算技术服务商。秉承技术驱动、数据融合、场景驱动的发展理念,开展区块链安全赋能AI创新、产业数据资产登记评价、数据开源共建赋能数实融合和数据人才培育。公司已通过DCMM3级认证,获湖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光谷金种子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世界计算大会优秀成果等多项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