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海区银滩镇龙潭村位于北海城市的东南面,距市区约8公里,坐落于银滩大道旁。这个看似平常的村落,却在抗战时期建立了中共北海地方党组织的第一个农村支部——龙潭党支部。如今,龙潭党支部活动阵地——龙潭平民小学虽已不存在,但龙潭党支部发动、带领民众抗日救亡的革命事迹却流传至今。
1938年9月,日寇占领涠洲岛,随时有在北海登陆的可能。北海党支部作好打游击战的准备,根据中共广东省委的指示,决定创建北海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这时,中共党员林朗天从福成返回北海,与北海党支部负责人郭芳、卢传义、庞自等商议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有关事宜。经过商议,北海党支部决定在龙潭村创建抗日根据地。龙潭村多为贫苦群众,思想比较纯洁,易于提高阶级觉悟,发展党的组织,建立稳固的农村阵地。龙潭村和周围村庄一样,大多数农民很穷苦,没有小学和私塾,儿童失学,文盲很多。于是,北海党支部积极筹划,从农村教育入手,扎根农村开展党建工作和抗日宣传活动。1939年1月,郭芳以平民小学校长的身份,到龙潭开展农村工作。同年2月,经过紧张筹备和广泛发动之后,平民小学在龙潭村林氏宗祠开办,学生免费入学,不限年龄,儿童和青少年都能到学校读书,学习文化知识。学校平时正常上课,农忙时减少上课时间或放假,不耽误学生帮助家庭干农活。与此同时,郭芳等人在村里举办成人夜校,动员村民夜间到学校读书、座谈,以便了解农村情况,向群众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讲革命道理,提高农村群众的政治思想觉悟。在龙潭平民小学,经过党组织几个月的教育和考察,吸收了陈德藩、林英香、林保章等3人入党。他们都是贫农出身,虽因家贫忙于生计,但热心替群众办事,积极工作,成为平民小学老师们的助手,后来成为龙潭抗日联防队的骨干。1939年5月,龙潭党小组建立,组长郭芳。6月,北海特支(北海党支部已于当年2月扩建为北海特支)为加强开展农村工作,抽调党员王惠澜到龙潭平民小学任职,以教员身份出现,协助郭芳开展群众工作和发展党的组织,很快就培养发展了第二批党员,包括林寿浦、韩瑶晃、张木养、林受权、张冠均、陈心树等6人,并把龙潭党小组扩建为龙潭党支部,书记王惠澜。龙潭党支部分为三个党小组,其中,龙潭上、中、下村编为两个党小组,赤江和横路山村为一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0人,为龙潭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组织基础。其时,沿海一带的渔民、农民最怕日寇登陆,奸淫掳掠,杀人放火,因此群众积极要求组织队伍抗日自卫。龙潭党支部经过讨论决定组建龙潭抗日联防队,队长林晃章(民主人士),副队长林英香。龙潭抗日联防队共有50多人,10多支枪,每3人编为一个小组,轮流到海边放哨,一旦遇有日军登陆的情况就立即发出信号,这样不但警戒日军入侵,而且防范土匪横行。龙潭抗日联防队组建后,歼灭了在当地横行多年的土匪头目“大眼二”,使群众得以安居乐业。至此,龙潭抗日根据地基本建立起来了,成为北海党组织建立在农村根据地的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