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拍摄、图片、制作:刚巴特尔 巴图
文字:宏格尔珠拉
当新年的钟声在祖国北疆深处悠悠回荡,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满都宝力格镇迎来了一个别具一格的蛇年春节。在这片广袤无垠的草原上,一场意义非凡的集体活动正悄然启幕,为新年勾勒出一幅充满温情与传承的独特画卷。
踏入满都宝力格镇,往昔新年那些绚烂夺目却略显喧嚣的灯光秀不见了,高档饭店里奢华铺张的宴席也没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质朴而温馨的场景。只见牧民们围坐成圈,欢声笑语在空气中弥漫开来,他们沉浸在沙嘎等传统游戏里,每一个笑容都透着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当下的珍惜。
格日勒,这位满都宝力格嘎查的热情牧民,穿梭在人群中,脸上洋溢着藏不住的喜悦,她拉着身旁的年轻人,打开了话匣子:“孩子,你知道不,以前家里要是有人碰上25岁、37岁、49岁这些本命年,一家人都得在饭店大摆宴席,好几桌大鱼大肉,看着是热闹,可太浪费了,好多菜都没怎么动,最后都被服务员倒进了垃圾桶,现在想起来,心里还揪着疼呢。” 格日勒微微皱起眉头,眼神里满是对过去浪费行为的惋惜。“今年就不一样喽,大家聚在一起玩这些老游戏,挨家挨户串串门,唠唠家常,这才是过年该有的热乎劲儿。”她一边说着,一边望向远处嬉笑玩耍的人群,眼睛里闪烁着幸福的光芒,那是对纯粹年味儿的深深眷恋。
在沙嘎游戏区,满都宝力格嘎查党支部副书记孟根其其格正全神贯注地参与其中。只见她熟练地拿起沙嘎,轻轻一抛,又精准地接住,动作行云流水,仿佛带着岁月的记忆。“我们小时候,沙嘎就是我们最好的伙伴。那时候没有手机、平板电脑这些高科技设备,一到放假,小伙伴们就聚在一块儿玩沙嘎,一玩就是一整天,都不知道累。” 副书记停下手中的动作,目光变得有些悠远,似乎陷入了对童年的回忆之中。“后来日子越过越好,大家都忙着挣钱、奔生活,这一晃,都三四十年没碰过沙嘎了。”她缓缓站起身来,环顾四周,看着大人们专注的神情和孩子们好奇又兴奋的模样,语气坚定起来:“这么有意义的游戏,承载着我们的童年,也承载着咱们的草原文化,可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断了根,一定要传承下去。”
小小的沙嘎在人们手中起起落落,每一次抛掷和抓取,都伴随着欢快的笑声与呼喊,仿佛将时光拉回到了那段无忧无虑的童年岁月。滑轮胎的赛道上,无论是天真烂漫的孩童,还是平日里忙碌奔波的成年人,都尽情享受着游戏带来的快乐。他们的发丝在风中飞扬,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成为冬日草原上最温暖、最动人的画面。
这种节俭又充满趣味的过年方式,让大家在简单的活动中,深刻体会到了传统年俗的深厚魅力。过去,过年似乎总是和铺张浪费紧密相连,人们为了所谓的面子,不惜花费大量金钱,大摆宴席、购置过多不必要的年货。然而热闹过后,留下的往往是一堆被丢弃的食物和物品,还有内心深处隐隐的遗憾。而如今,满都宝力格镇的牧民们用实际行动,为春节赋予了新的内涵 —— 家人的陪伴、邻里的互动、传统的传承,让春节回归到它最本真的模样。
在这场集体活动中,人们找回的不仅仅是童年的欢乐,更是对新年最纯粹的美好期许。每一个笑容、每一句问候,都饱含着对新一年的憧憬与祝福。这种节俭过年、移风易俗的新风尚,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小镇的每一个角落,也温暖着人们的心灵。它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更弘扬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为蛇年新春注入了别样的生机与活力。
满都宝力格镇的故事,只是蛇年新春众多节俭过年故事中的一个缩影。在东乌珠穆沁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过去的过年方式,摒弃铺张浪费的陋习,选择用更加环保、节俭、有意义的方式庆祝新年。有的家庭,三代人围坐在一起,亲手制作传统的年货,在欢声笑语中享受着难得的亲子时光,同时也避免了过度包装带来的资源浪费;有的社区,组织志愿者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居民们在欣赏传统艺术、参与民俗游戏的过程中,感受文化的魅力,让年味在文化的熏陶下愈发浓郁。
复审: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