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兴平市民政局多措并举让社会救助更精细

政务   2024-12-13 18:03   陕西  

社会救助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最后一道防线。为了让社会救助更加精准、高效、贴心,切实满足困难群众多样化需求,市民政局积极探索,多措并举,不断提升社会救助精细化水平。

兜牢救助底线保民生。今年以来,市民政局不断加大社会救助工作力度,精准认定社会救助对象,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人员纳入低保、特困等保障范围。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以保障救助资金及时、足额、准确发放到位。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社会救助资金6846.17万元,惠及城乡低保  4176户9584人,发放低保资金6177.45万元;为低保边缘家庭221户645人,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12.9万元;保障了422名城乡特困人员的基本生活,发放供养资金588.75万元;对遭遇临时性、突出性生活困难家庭实施临时救助  484人次,发放救助资金67.07万元。在资金发放过程中,通过一卡通和银行代发的形式,直接将救助资金发放到救助对象的个人账户,确保资金发放的安全、透明、快捷。同时建立动态管理工作机制,定期对救助对象进行复审,根据其家庭经济状况和人员变动及时调整,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健全数据共享救得准。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整合医保、残联、乡村振兴、人社、住建等部门救助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完成同级部门1467条检测数据比对,精准掌握困难群众的家庭经济状况,将符合救助条件的对象纳入保障范围。通过对救助对象入户调查,结合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实现精准救助,4-5月份,组织各镇(街道)对全市在册城乡低保对象4140户9559人进行复核(排查)及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新增农村低保户60户157人、城市低保户2户2人,取消农低保49户153人、城市低保3户6人,确保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实施分类分层精准帮。积极推进分层分类救助工作,并重点开展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精准识别因大额刚性支出而陷入生活困境的家庭,联合医保局印发《关于做好困难群众医后救助申请认定工作的通知》,召开刚性支出家庭认定工作推进会及业务培训会,督导镇(街道)将符合条件的对象及时纳入低收入人口监测范围。根据困难群众的致贫原因、困难程度和需求差异,将救助对象分为不同类型,进行个性化救助。对于因重大疾病、突发意外等导致基本生活严重困难的家庭进行重点救助;对于一般困难家庭,按照标准给与常规救助。

优化救助服务提效率。社会救助系统全面升级,“民政通”为困难群众带来更高效便捷的救助服务,困难群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端或电脑端获取最新的救助政策信息,提出自己的诉求,实现了救助服务的“掌上”办理,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家庭都能及时获得温暖而有力的支持,今年以来,受理线上申请1493人次,社会救助通过1212人次。

强化公示监督提公信。持续推进社会救助公开公示的常态化、规范化,开展多种渠道信息公开。在政府官方网站、镇(村)公示栏等显著位置,详细公布社会救助的政策法规、申请条件、审核确认流程和救助台账等。印发《关于规范和加强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镇(街道)后监管工作的通知》,通过事前、事中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确保社会救助工作的透明、公正、真实,有效提升社会化救助公信力。同时设立24小时监督举报电话,及时查处群众反映问题,接受广大群众监督。今年以来,共接待来信来访政策咨询申请救助106人次,办结106件,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实施暖心行动传温情。深入开展“爱心民政、情暖民生”主题活动,动员全市民政干部,对低保对象、低保边缘家庭、特困人员、孤儿等困难群体开展走访活动,重点关注面临较多困难的重病、重残人员,排查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和需求,通过多种方式为他们提供精准救助,解决生活实际困难,助力困难群众温暖过冬。此次活动不仅在物质上给予了困难群众帮助,更在精神上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都能在这温暖的大家庭中找到自己的归属。

强化宣传教育促提升。通过走村入户宣传和网络平台宣传等多种渠道和方式,让群众进一步了解社会救助政策。组织镇(街道)定期在人流密集处设立宣传点,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册,现场向群众解答疑问,提高社会各界对社会救助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同时,精心组织开展社会救助业务培训,对基层工作人员进行各类社会救助政策的深入解读,分享实际案例,提高基层工作人员对政策的理解和执行能力,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推动社会救助事业发展,为构建更加精准、高效、公正的社会救助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市民政局多措并举让社会救助工作在精细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真正做到“应救尽救,精准实施”,为困难群众撑起一片温暖而有力的保护伞,让他们在困境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来源:市民政局

编辑:  陈 婷

审核:边阿妮   魏俊娜

兴平发布
宣传党和国家政策,发布兴平政务信息、政策解读、民生资讯。投稿邮箱:xpszfb@163.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