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科目
命题人:张燕萍、余艳审核人:赵珮君
本试卷共7页,21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21分)
1. 默写古诗文。
(1)停杯投箸不能食,______。______,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2)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3)马作的卢飞快,______。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持节云中,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中国文人以诗文道尽失意时的感慨:刘禹锡借用典故,用“①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感叹时光流逝,世事变化;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抒发了“人不寐,②______”的凄凉之感,但是人生的失意从未击垮中国文人的峥嵘风骨,他以“古仁人之心”勉励友人,提出了“③______,______”(《岳阳楼记》)的忧乐观;苏轼把酒问月,高歌“起舞弄清影,④______”(《水调歌头》),表达了积极入世、热爱人间烟火的人生态度。让我们品读中国文人的诗文,感悟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吧!
【答案】 ①. 拔剑四顾心茫然 ②. 欲渡黄河冰塞川 ③. 春蚕到死丝方尽 ④. 弓如霹雳弦惊 ⑤. 赢得生前身后名 ⑥. 何日遣冯唐 ⑦. 怀旧空吟闻笛赋 ⑧. 到乡翻似烂柯人 ⑨. 将军白发征夫泪 ⑩. 不以物喜 ⑪. 不以己悲 ⑫. 何似在人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拔、剑、顾、茫、渡、塞、蚕、丝、霹雳、弦、赢、生前、身后、遣、赋、征、己、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亚历山大·史密斯曾说:“读书是一次旅行,让你看到未曾涉足的地方。”翻动书页,piē jiàn那一刻,灵光一闪,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明亮起来。循着古人的思绪,漫游于历史长河:踏着诗圣的足迹去四川成都,寻“杜甫草堂”,文人雅士畅游的精神家园;隆岳阳楼,______,览山河胜景,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zhēn yán,抑或纵马隆中,小憩茅庐,鲜诵先贤,聆听诸葛亮“三分天下”的______;走完古迹还看“今朝”,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待晴日看______,分外妖娆;最后回到“故乡”,睹绍兴发展的日新月异,看无数企业家qián pū hòu jì,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感鲁辽作为民族脊梁的深沉与忧思。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piē jiàn( ) (2)zhēn yán( ) (3)qián pū hòu jì( )
3.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远瞩高瞻 高谈阔论 红装素裹
B. 极目远眺 谈笑风牛 红装素裹
C. 袖手旁观 谈笑风生 广袤无垠
D. 极目远眺 高谈阔论 广袤无垠
4. 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踏着诗圣的足迹去四川成都,寻 “杜甫草堂”,畅游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
B. 踏着诗圣的足迹去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是文人雅士畅游的精神家园。
C. 我踏着诗圣的足迹去四川成都,寻“杜甫草堂”,文人雅士畅游的精神家园。
D. 踏着诗圣的足迹去四川成都,寻“杜甫草堂”,难道这是畅游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
【答案】2. ①. 瞥见 ②. 箴言 ③. 前仆后继 3. B 4. A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1)piē jiàn——瞥见,动词,指很快地看了一下,无意中看到某事。很快地扫了一下。
(2)zhēn yán ——箴言,规谏告诫的话。
(3) qián pū hòu jì ——前仆后继,意思是指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英勇斗争,不怕牺牲。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第一空,远瞩高瞻: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极目远眺:指尽眼力之所及眺望远方。袖手旁观: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此处指登高远望,应使用“极目远眺”;
第二空,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言论(多含贬义)。谈笑风生:形容谈话时有说有笑,兴致很高,并且很有风趣。此处描写诸葛亮与来访者交谈的轻松氛围,应使用“谈笑风生”;
第三空,红装素裹:指衣着淡雅的妇女。也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相映衬的景色。广袤无垠:形容广阔得望不到边际,辽阔无边。比喻非常广阔。此处指的是“晴日看雪景”,应使用“红装素裹”;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该句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应将“文人雅士畅游的精神家园”改为“畅游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故选A。
班级围绕“自强不息”这一中华传统美德开展下列活动,邀请你参加。
5. “强”古体字作有,由“虫”和“弘”构成,本指米虫多,后引申为强壮有力、内心坚强。诗句“吾将上下而求索”阐释的自强不息的内涵是奋斗不息、求索不止,“千磨万击还坚劲”阐释的自强不息的内涵是______。
6. 从媒体上了解到刘子旭自强不息的故事后,班级打算对他进行电话采访。假如你是本次的采访记者,请在实施采访前列出采访提纲。(至少两点)
人物卡片 | 刘子旭11岁时,一场意外致使单侧下肢截肢,靠轮椅和拐杖行动。体育重新给了他直面生活挑战的勇气。滑行训练中一次次在风雪中摔倒再次爬起,双手冻僵仍坚持,从没停止努力的他2022年收获了中国代表团北京冬残奥会首金。 |
【答案】5. 坚韧不拔
6. (1)您是如何克服身体上的困难,坚持进行体育训练的?
(2)您获得北京冬残奥会首金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语句内涵。
“千磨万击还坚劲”形容在经历无数磨难和冲击后,依然保持坚韧顽强的精神。依据句意可知,这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即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屈不挠,经历磨难时坚韧不拔。
【6题详解】
本题考查采访设计。围绕“自强不息”这一主题进行设计。要求设计至少两点内容。
结合材料“一场意外致使单侧下肢截肢,靠轮椅和拐杖行动”“体育重新给了他直面生活挑战的勇气”“滑行训练中一次次在风雪中摔倒再次爬起,双手冻僵仍坚持”“从没停止努力的他2022年收获了中国代表团北京冬残奥会首金”可知,刘子旭经历意外,但体育给了他勇气,在一次次跌倒之后爬起来,最终靠着努力获得北京冬残奥会首金。因此可从“在滑雪训练中,是什么动力支持您不断努力和坚持下去的?”“您认为在实现冬残奥会首金的过程中,最困难的时刻是什么?您是如何克服的?”“请问体育带给您最大的改变或收获是什么?”“您对与您有相似经历的人有哪些建议或鼓励的话?”列出采访提纲。
二、阅读(49分)
(一)(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登南昌滕王阁韥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然大观。然不若武昌黄鹤楼。虽水与滕玉来去不殊①,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鹤矶上,直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总之有不如岳州岳阳楼。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选自王士性《广游志》,有删改)
【注释】①珠:差别。
7.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属予作文以记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 前人之述备矣/执策而临之
C. 故其胜为最/故渔者歌曰
D. 故其胜为最/其喜洋洋者矣
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9. 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然大观
10.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二字极具表现力,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气势。
B. 【甲】文第3、4段构成对比,一暗一明,一悲一喜,像两股激流,传达出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境界。
C. 【乙】文写岳阳楼目的就在岳阳楼本身,意在突出岳阳楼景致最好。【甲】文的目的不在岳阳楼本身,而是由岳阳楼引起下文,表达作者的情感。
D. 【甲】文在内容上,作者详写楼,略写湖,概括写景,重在言志抒情。作者既圆满完成了楼记之作,也收到了规劝友人之效,可谓文章妙手。
11. 【甲】【乙】两文都用了对比的写法,请结合原文简析其作用。
【答案】7. C 8. (1)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2)三座楼都面向西,岳阳楼更加雄伟。
9. 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然大观。 10. C
11. 甲文通过写迁客骚人登楼时或悲或喜览物之情,与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形成对比,突出古仁人的高尚品德。乙文通过对比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的景观,突出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和独特地位。
【解析】
【导语】【甲】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绘和对迁客骚人登楼时不同心情的抒发,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文章语言骈散结合,情景交融,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
【乙】文通过与滕王阁、黄鹤楼的对比,突出了岳阳楼的景致之美。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岳阳楼的雄伟壮观和独特魅力,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文章语言简洁明快,结构清晰严谨,是一篇值得一读的游记佳作。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A.通“嘱”,嘱托、嘱咐/类;
B.助词,的/代词,代指千里马;
C.两个“故”的意思都是“因此”。
D.代词,代指岳阳楼/指示代词,可解释为“那”;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重点词语:
(1)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沉璧,像沉入水中的璧玉。
(2)西向:面向西。岳阳:这里指岳阳楼。雄:雄伟。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登上南昌的滕王阁,赣江水从西面流来向北注入,滕王阁与江水相互映衬,构成一幅雄伟壮观的景象。
“登南昌滕王阁”是动宾短语,交代了地点和事件,句意完整,其后应断开;“赣大水西来注北”是主谓短语,“赣大水”是主语,“西来注北”是谓语,描述了赣江水的流向,其后应断开;“阁与水称”是主谓短语,描述了滕王阁与江水的相互映衬,句意完整,其后应断开;“杰然大观”是形容词短语,形容滕王阁与江水构成的景象。
因此,断句为: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然大观。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C.【乙】文写岳阳楼的目的并不在岳阳楼本身,而是通过与滕王阁、黄鹤楼的对比,突出岳阳楼景致最好,进一步强调了岳阳楼的雄伟壮观。因此,该选项“【乙】文写岳阳楼目的就在岳阳楼本身”表述错误;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甲】文中,结合“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可知,作者将迁客骚人登楼时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与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感进行对比,突出了古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表达了作者对古仁人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乙】文中,结合“总之有不如岳州岳阳楼”和“非若滕王、黄鹤眼界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可知,作者将滕王阁、黄鹤楼与岳阳楼进行对比,突出了岳阳楼景致最好,进一步强调了岳阳楼的雄伟壮观和独特魅力。
【点睛】参考译文:
【甲】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职到岳州做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和当代名人的诗赋刻在上面。他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胜景,全在洞庭湖上。衔着远山,吞没了长河,水流浩荡,宽阔无边,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不断的雨,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呼啸,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老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香气馥郁,青葱繁茂。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照耀千里,浮动的波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人唱着歌互相应答,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都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中做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间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唉!如果没有这样的人,那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登上南昌的滕王阁,赣江大水从西面而来流向北方,滕王阁与水相对,非常高大,雄伟壮观。然而却比不上武昌的黄鹤楼。虽然江水的走向与滕王阁没有差别,但是黄鹤楼楼体的建造工巧奇丽,立在黄鹄矶上,并且三面临水,又以对着晴川楼、汉阳城的西面那一面为最佳。总之黄鹤楼和滕王阁又都比不上岳州的岳阳楼。君山一点青,洞庭湖碧波万顷,水天一色,远远看上去无边无际,不像滕王阁和黄鹤楼,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就能看完,所以岳阳楼的风景最好,三座楼都面向西,岳阳楼更加雄伟。
(二)(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五月,为劳动者喝彩
侯为标
①高尔基说:劳动是一切欢乐和美好的源泉。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双手创造出来的。每天我们都会看到很多忙碌的身影,他们用勤劳的双手、辛勤的劳动为社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服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一份平凡的工作背后,都是一种责任与坚守,每一个汗水中的微笑,都令人心生敬意。
②人类通过劳动征服自然、改造世界,历史上流传着很多关于劳动的传说与美丽的赞歌。远古“愚公移山”的故事,生动诠释了劳动能够创造奇迹,告诉后人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就没有什么不能实现。在社会生活中劳动与文学也密不可分,诞生了很多以劳动为主题的杰出作品,如唐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以沉浸式写法,把劳动者的形象、劳作的场景、劳动的艰苦浓缩在诗歌中,告诫人们一粥一饭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
③劳动是获取幸福的唯一密码。所有美好的梦想,只有通过艰辛的劳动才能实现。三代塞罕坝人在1500米的高原上,历经55年的艰苦劳动,让“一棵松”成长为112万亩的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靠勤劳的双手改变了自然生态,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科学家通过辛勤的劳动刻苦钻研,不断攀登科技高峰。中国空间站“太空之家”遨游苍穹,探索浩瀚的宇宙,寄托了中国人对辽阔太空的无限遐想。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都是劳动智慧的结晶,是一代代劳动者胼手胝足、晨炊星饭的结果,凸显看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通过劳动不断追赶超越,如涓涓细流汇成奔涌大河,展现出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中国,铺出伟大时代的精彩画卷。
④劳动改变着人类社会,创造着人类文明。对劳动的肯定和赞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以贯之的倡导和传承。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数智时代的高速发展,新的劳动形态不断出现,劳动内容、劳动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无论是有形劳动还是无形劳动,都为社会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天道酬勤,美好的生活皆靠劳动创造。
⑤五月,春光明媚,百花盛开,正是耕耘的大好时节。岁月因劳动而意义不凡,劳动因月而果实累累。劳动者的每一滴汁水都折射看太阳的光芒,每一份付出都擦亮看梦想的天空。当黄昏来临,喧闹的一天即将落下帷幕,让我们放慢匆忙的脚步,向那些平凡的劳动者回眸致意,为每一位用双手创造生活、缔造美好明天的劳动者送上深深的祝福。
(有删改)
1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劳动创造美,需要聪明智慧,更需要坚定的信念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B. 劳动形态、劳动内容、劳动环境的发展变化,加速数智时代早日来临。
C. 篇末“致意”和“祝福”呼应标题中的“喝彩”,文章中心更加明确。
D. 文章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方法,增强说服力,增加表达的丰富性。
13. 下面的材料是否可以支撑文章第二段中的观点“劳动与文学密不可分”?为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
劳者歌其事。(《春秋公羊解话》)
14. 班级准备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小文同学认为参与劳动是浪费时间,影响学习,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对其进行劝说。
【答案】12. B 13. 可以支撑。材料中的“劳者歌其事”意为劳动者歌唱他们的工作,这与文章第二段中提到的劳动与文学密不可分的观点相符,即劳动是文学创作的源泉之一,许多文学作品都以劳动为主题,反映了劳动者的生活和工作。
14. 劳动是获取幸福的唯一密码,所有美好的梦想,只有通过艰辛的劳动才能实现。参与劳动实践教育活动,不仅能培养我们的责任感和实践能力,还能让我们体会到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这对我们的学习和成长都是非常有益的。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引用名言、历史故事和现代实例,强调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文章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劳动的意义,包括劳动创造美好、劳动与文学的关系、劳动带来的幸福和成就等。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如塞罕坝的绿化奇迹和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展示了劳动的力量和智慧结晶。文章最后呼吁人们向劳动者致敬,表达了对劳动者的尊重和赞美,激励读者珍惜劳动成果,积极参与劳动。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B.结合第④段“随着时代的变迁,数智时代的高速发展,新的劳动形态不断出现,劳动内容、劳动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可知,因为数智时代的高速发展,从而导致新的劳动形态不断出现,劳动内容、劳动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而非“劳动形态、劳动内容、劳动环境的发展变化,加速数智时代早日来临”,选项颠倒了因果关系;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据补充。
材料“劳者歌其事”意思是劳动者把他们从事的劳动以及与劳动相关的事通过歌谣等文学形式表达出来。这表明了劳动和文学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劳动成为文学创作的内容源泉,文学则成为表达劳动的一种方式;
文章第②段观点是“人类通过劳动征服自然、改造世界,历史上流传着很多关于劳动的传说与美丽的赞歌”“劳动与文学密不可分”,同时阐述了劳动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如《悯农》将劳动场景、劳动者形象和劳动艰苦程度融入诗歌,说明文学作品对劳动的呈现是两者紧密联系的表现;
综合以上可知,材料“劳者歌其事”可以支撑文章第②段的观点。因为它从本质上说明了劳动与文学之间的紧密关系,即劳动为文学提供了素材和主题,这与文中关于劳动主题的文学作品体现劳动与文学密切关联的观点相符。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劝说小文时可从劳动与幸福的关系入手:可以结合文中第③段指出劳动是获取幸福的唯一密码。三代塞罕坝人通过艰苦劳动创造人间奇迹的例子,告诉小文同学,劳动能创造美好的生活。学习虽然重要,但幸福生活不仅仅是学业成绩,通过劳动实现梦想,能获得更深层次的满足感。例如,当我们努力学习后,通过劳动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创造出有价值的成果,这种幸福是学习本身无法完全给予的。还可以从劳动与社会发展角度劝说:说明劳动对人类社会和文明的重要性。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劳动都在改变社会、创造文明。在数智时代,新的劳动形态也在为社会创造巨大财富。我们参与劳动实践教育活动,也是在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和学习一样有意义。而且劳动实践可以培养我们的多种能力,这些能力反过来会促进学习。也可以从劳动与传统文化传承角度:强调对劳动的肯定和赞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参与劳动实践教育活动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就像古人重视劳动一样,我们也应该在学习之余,通过劳动实践体会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劳动价值观念,这有助于我们塑造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对我们的学习和未来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例如:劳动是获取幸福的唯一密码,劳动能创造美好的生活,学习虽然重要,但幸福生活不仅仅是学业成绩,通过劳动实现梦想,我们能获得更深层次的满足感。当我们努力学习后,通过劳动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创造出有价值的成果,这种幸福是学习本身无法完全给予的。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劳动都在改变社会、创造文明。在数智时代,新的劳动形态也在为社会创造巨大财富。我们参与劳动实践教育活动,也是在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和学习一样有意义。
(三)(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微弱的光亮
黄海子
①晚上7点,我在盘山公路上开着车。山路上的雾浓得化不开,车子像一只蚂蚁掉进了装满牛奶的杯子。车的灯光在大雾里,照不见一米开外的物体,而一团一团的雾在灯光里缓慢地翻滚着,仿佛众多的棉絮在亮光中漫舞。
②我们此行的车上共有三人。我把车停在路边,下了车,坐在副驾驶的大姐也随我下了车。“这天气真是的……”大姐说。“要不我们回吧?这大雾确实不能再往前了。”我对大姐说,大姐沉默着。
③没有风,路边看不见的树滴滴答答地滴着水。公路上除了我这辆车,再没有车驶过。我感觉浓雾里那些细小的雾的颗粒,慢慢地钻透我的衣服,贴上我的皮肤,我感觉到了隆冬才有的寒冷。而滴答的水声,让整个夜显得孤寂又没有生气。
④大姐是我不久前才认识的,60岁左右,人清瘦但很精神,我们同在一个助学群里。我们此行是去山里的一所学校开展调查,调查那里有多少孩子需要资助。
⑤我们在小镇上吃午饭的时候,同行的另一个人告诉我,他是冲看大姐的“精神”才来参加这次活动的。他说,大姐早就退休了,老公走得早,孩子在国外生活,接她去国外定居,她去了不喜欢那边的生活,一个人跑回国来了。跑回来的原因还有一个,她想聚一帮人,在她有生之年,资助一些需要资助的学生。
⑥车上的人见我和大姐有一阵没说话了,便放下车窗喊我们:“大姐,你们两个上车来商量。”我和大姐上了车。
⑦大姐问我:“导航上我们离目的地还有多远?”我说:“还有5公里国道、3公里村道。要是没有雾,要不了多少时间就能到达。”同行的另一人搭话:“我们往回走,到镇上有多远?”我说:“距离与到目的地差不多。”大姐见我们都想要返回,急忙说:“不能返回!”我和同行者异口同声地问:“为什么?”大姐说:“两个原因。一是我们出发前给学校的老师打了电话,叫他把需要资助的孩子和孩子家长都叫到了学校。山里孩子的家离学校都不近,答应了他们,就要守信。还有一个原因,明天一早我们还要去别的地方调查,我们拖一天,其他学校的孩子就会多一天期盼。”
⑧大姐说完沉默了一会儿,转过身对坐在后面的同行者说道:“你不会开车,我虽然会开,但是眼睛不好,这样吧,我们两个下车去用手机电筒给车照路,连看车灯的光,我想应该看得见路,我们能早些到。”然后对着我说:“你慢慢开车跟着我俩,你看如何?”
⑨我不同意,决意要大姐开车。最后大姐生气地说:“我知道你为我好,可是我眼睛真的不行了,从车玻璃看出去只看得到雾,一点路面都看不到,所以这车必须得你开。”
⑩正当大姐和同行者下车准备给我照路的时候大姐的电话响了。是学校那边打过来的。大姐在电话里说:“不用不用。我们在公路上,雾是很大,我们开得慢,麻烦你们多等我们一会儿。不用来接我们,更不用来给我们照亮,我们开慢些就行,我们一定会到……”大姐接完电话,就下车给我照路去了。
⑪我随着大姐的身影,慢慢地开车往前行。凭脚下加油的力度,我断定我们到了一个很陡的上坡路。突然,我看见大姐的身子一晃,整个人裁倒下来,朝着车头滚了过来。我吓得有些手足无措,急忙停车去查看状况。准备扶大姐的时候,她自己却站起来,嘴里嘟囔着:“这该死的石子,我踩石子上了,溜了脚。”
⑫大雾里,大姐身裹雾气,拍了拍身子,倔强地继续探路。在她拍身子的时候,那些裹在她身上的雾变得缥缈起来。
⑬我刚上车,恍惚听到了呼喊大姐名字的声音。再仔细听,是很多声音在呼喊大姐。慢慢地,有微弱的光亮从陡坡往下缓缓下来。先是昏黄的几颗,然后是昏黄的裹看雾的大团,继而是几大束,在雾气里格外明了。
⑭是老师、学生、学生家长来接我们了。那段被雾埋没的路,一下子就明亮宽敞起来,我的眼睛却因为他们的到来而模糊了……
⑮多年后,大姐在大雾里说的一句话,一直像那天大雾里的微光一样照亮我前行的路。
⑯她说:“哪怕微弱得只有丁点的光亮,连起来,就能照亮人前行。”
(选自《党员文摘》,有删改)
15. 通读全文,说说题目“微弱的光亮”的含义。
16. 第②段和第⑧段都写到了大姐的“沉默”。结合上下文,展开想象,描述一下大姐当时的内心活动。
(1)我对大姐说,大姐沉默着。
(2)大姐说完沉默了一会儿。
17. 结合原文,简要分析文中大姐的形象特点。
18.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表格。
环境描写 | 主要作用 | 探究小结 |
山路上的雾浓得化不开,车子像一只蚂蚁掉进了装满牛奶的杯子。车的灯光在大雾里,照不见一米开外的物体,而一团一团的雾在灯光里缓慢地翻滚着,仿佛众多的棉絮在亮光中漫舞。 | ① | ③请对如何写好环境描写提出两点建议。 |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节选自《社戏》) | ② |
【答案】15. “微弱的光亮”一是指车灯在浓雾中照出的微弱光亮,二是指大姐身上散发出的精神之光。
16. (1)大姐可能在思考是否应该继续前行,她对行程的坚持和责任感让她在犹豫。
(2)大姐可能在思考如何说服我们继续前行,同时也可能在内心坚定自己的决心,要信守承诺,完成这次调查。
17. 大姐是一个有爱心、责任心强、坚韧不拔、勇于担当的人。她退休后仍致力于资助需要帮助的学生,即使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也坚持完成调查工作。
18. ①渲染了山路的阴森、恐怖的气氛,烘托了“我”内心的恐惧和不安。
②烘托了“我”急于看社戏的迫切心情。
③环境描写要符合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环境描写要为文章主题服务,揭示主题。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一个真实、生动的故事展现了一份慈善之行在困难环境里的坚持与温暖。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浓雾的恶劣环境,渲染氛围,对比角色内心的坚定与光明。大姐作为主人公,其在困境中的坚韧、责任感以及助人为乐的精神让人动容,带出了“哪怕微弱的光亮,连起来,就能照亮人前行”的主题,启示我们要勇于担当,齐心向前。文章中自然的描写与细腻的心理刻画,增强了感人的力量。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题目的理解。
从第①段“晚上7点,我在盘山公路上开着车。山路上雾浓得化不开,车子像一只蚂蚁掉进了装满牛奶的杯子。车的灯光在大雾里,照不见一米开外的物体,而一团一团的雾在灯光里缓慢地翻滚着”可知,这里的“微弱的光”,指的是汽车在大雾中发出的弱小的光芒;
从第⑬段“我刚上车,恍惚听到了呼喊大姐名字的声音。再仔细听,是很多声音在呼喊大姐。慢慢地,有微弱的光亮从陡坡往下缓缓下来”可知,这里的“微弱的光”也指村民们迎接我们时手电筒发出的并不明亮的光线;
再从第⑮段“多年后,大姐在大雾里说的一句话,一直像那天大雾里的微光一样照亮我前行的路”,第⑯段“哪怕微弱得只有丁点的光亮,连起来,就能熙亮人前行”可知,这里的“微弱的光”也指大姐的坚持与爱心给“我”的力量和启示。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关键词句的理解和赏析。
(1)“沉默”是不说话的意思,表明了“我”的话让大姐陷入思考,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我”才恰当。联系“要不我们回吧?这大雾确实不能再往前了”这一问题可知,大姐对“我”说的问题有着高度的认同,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再联系第⑦段大姐“两个原因。一是我们出发前给学校的老师打了电话,叫他把需要资助的孩子和孩子家长都叫到了学校。山里孩子的家离学校都不近,答应了他们,就要守信。还有一个原因,明天一早我们还要去别的地方调查,我们拖一天,其他学校的孩子就会多一天期盼”可知,大姐又觉得此时如果回去了,不仅失信,对不起在那等待的村民,也影响后来的行程。“沉默”表现了她矛盾的心理;
(2)大姐说完沉默了一会儿。这里的“沉默”是大姐解释完之后的留下时间让我们思考,她在等待我们的答复和认可。联系第⑧段“你不会开车,我虽然会开,但是眼睛不好,这样吧,我们两个下车去用手机电筒给车照路,连着车灯的光,我想应该看得见路,我们能早些到”,“你慢慢开车跟着我俩,你看如何”可知,这时的“沉默”也是她在思考如何对付出现的困难,寻找解决的办法。
据此写出当时的心理活动,言之有理即可。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分析。
从第⑤段“一个人跑回国来了。跑回来的原因还有一个,她想聚一帮人,在她有生之年,资助一些需要资助的学生”可知,大姐是一个有爱心乐于助人的热心人,能关爱他人,心系乡村教育和困难学生;
从第⑦段大姐“两个原因。一是我们出发前给学校的老师打了电话,叫他把需要资助的孩子和孩子家长都叫到了学校。山里孩子的家离学校都不近,答应了他们,就要守信。还有一个原因,明天一早我们还要去别的地方调查,我们拖一天,其他学校的孩子就会多一天期盼”可知,大姐是守信用的人,能急人所急,想人所想;
从第⑨段“我知道你为我好,可是我眼睛真的不行了,从车玻璃看出去只看得到雾,一点路面都看不到,所以这车必须得你开”可知,大姐能理解他人、宽容他人,能吃苦懂付出的人;
从第⑩“不用不用。我们在公路上,雾是很大,我们开得慢,麻烦你们多等我们一会儿,不用来接我们,更不用来给我们照亮,我们开慢些就行,我们一定会到……”可知,大姐能时时为人着想,不愿为他人增添麻烦的人;
从第⑮段“多年后,大姐在大雾里说的一句话,一直像那天大雾里的微光一样照亮我前行的路”,第⑯段“哪怕微弱得只有丁点的光亮,连起来,就能照亮人前行”可知,大姐说的话很励志,还是个乐观自信,勇敢无畏的人。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第一空:从“山路上的雾浓得化不开,车子像一只蚂蚁掉进了装满牛奶的杯子。车的灯光在大雾里,照不见一米开外的物体,而一团一团的雾在灯光里缓慢地翻滚着”可知,这一描写了夜晚行车的路上的环境,表现了光线弱,能见度差,从而突出行车的不容易;再联系第②段“‘这天气真是的……’大姐说。“要不我们回吧?这大雾确实不能再往前了”可知,“我”和大姐等的很担忧。“我”担心这样的路况开车会了同,大姐担心到不了目的地,影响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
第二空:从“散出来的清香(嗅觉)”“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触觉)”“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视觉)”可知,这一节环境描写从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多方面着笔,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充满诗情画意;再联系此次赵庄看戏的不易和后方“于是赵庄便真的在眼前”这一内容可知,这优美的景物描写衬托出我们去赵庄看戏的愉快于迫切心情;
第三空: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作用是渲染气氛,烘托心情,展示人物性格,交代故事发生时间等背景,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社会环境的作用是交代社会时代大背景,突出浓郁的地域风情。自然环境主要包括时间、地点、景物、气候、季节等方面的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某种氛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二是通过环境描写烘托出人物的某种心情,具有象征暗示作用。三是通过环境描写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思,深化主题。四是烘托人物心情及反映人物性格,增加文章真实性。据上分析,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即可。
(四)按要求完成各题。(6分)
19. 1978年以后,艾青诗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面不属于他这一时期诗歌特点的一项是( )
A. 诗句由原先的长短错落,不求整齐划一而变得更整齐。
B. 诗情由原先的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而变得更深沉。
C. 写法由原先的尽情的呼告、肆意的排叙变得口语化、散文化。
D. 诗意由原先的凝重、深厚而变得更警策,充满哲思。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诗歌鉴赏。
艾青诗歌创作另一个高峰是在1978年以后。经过20年的沉寂,艾青的诗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诗句变得更整齐,诗情变得更深沉,诗意变得更警策,如在《鱼化石》中发出了对生命本质的思考:“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又如在《镜子》一诗中,诗人通过镜像来反观人生,充满哲理,饶有趣味。C项中“变得口语化、散文化”有误。
故选C。
20. 《水浒传》里一百单八将,有的人义薄云天,是真英雄;有的人却滥杀无辜、草菅人命,虽然武艺超群,却不能称为英雄。你最欣赏的水浒英雄是谁?请结合具体事例分析。
【答案】示例:我最欣赏的英雄是鲁智深。他为救金翠莲父女打死郑屠,行侠仗义;林冲在野猪林差点被害,是鲁智深一路追踪,救了他一命。鲁智深义薄云天,不为私利,是真英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分析和情节识记。本题要求从《水浒传》中的一百单八将中挑选出最欣赏的英雄,并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分析。在《水浒传》的背景下,英雄可能指的是那些具有高尚品德、勇敢无畏、正义感强的人物。其次,考虑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对待他人的态度以及他们在故事中的贡献。从一百单八将中挑选出符合上述标准的人物。确定选择后,回顾并挑选出与该人物相关的具体事例,描述所选人物的事迹,特别是那些能体现其高尚品质或勇敢行为的事件。分析这些事件如何展示该人物的英雄特质。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示例:我最欣赏的英雄是武松。武松的英勇无畏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令人敬佩。在景阳冈上,他面对凶猛的老虎,毫无畏惧,最终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成功打死老虎,为民除害,这充分体现了他的英勇和坚韧。
三、作文(50分)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生活中需要不断“追”,不断加速,才能攀上人生的顶峰;也有人认为,有时我们可以“不追”,停下或放慢脚步,或许人生别有洞天。
请你以“慢一点也很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答案】例文:
慢一点也很好
生活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似乎总是在匆忙赶路。街道上行人神色匆匆,车辆风驰电掣,一切都像是被按下了快进键。然而,一次偶然的经历,让我明白,慢一点也很好。
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影。我本是为了写一篇征文而心烦意乱,脑海中一片混乱,思绪像是被搅成一团的毛线。无奈之下,我决定出门走走,试图寻找一些灵感。
我不知不觉走到了公园的湖边。湖水在微风的吹拂下泛起层层涟漪,波光粼粼。湖岸边,有一位老者正坐在小板凳上悠然自得地钓鱼。他身旁放着一个陈旧的鱼篓,钓竿静静地垂在水面上。我不禁好奇地走上前去,在离他不远处坐下。
老者看了我一眼,微微点头示意,然后又将目光投向湖面。我注意到他的动作很慢,拿起鱼饵挂在鱼钩上时,那双手虽有些许皱纹,但却十分稳当,每一个动作都像是在完成一项精细的仪式。他轻轻一甩竿,鱼钩便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落入水中,泛起一圈小小的涟漪。
“大爷,您经常来钓鱼啊?”我忍不住开口问道。老者微笑着回答:“是啊,钓了好些年了。”我又问:“您不觉得钓鱼很浪费时间吗?这么长时间就坐在这儿等鱼上钩。”老者笑着摇了摇头:“小伙子,这你就不懂了。钓鱼可不能急,得慢慢来。这一慢啊,能看到很多平时看不到的东西。”
我有些疑惑,顺着老者的目光看向湖面。这时我才发现,湖水中有许多小鱼在欢快地游弋,它们穿梭在水草之间,时而聚在一起,时而又四散开来。湖岸边的草丛里,有五颜六色的野花在竞相开放,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还有那树上的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在演奏一场美妙的音乐会。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这样静下心来观察周围的世界了。
在这缓慢的时光里,我的心也渐渐平静下来。没有了写征文时的焦虑,没有了城市喧嚣带来的烦躁。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被我在匆忙赶路中遗忘的世界。
老者依然静静地坐着,偶尔有鱼上钩,他便不慌不忙地收竿,将鱼放入鱼篓,然后重新挂饵、抛竿。他的脸上始终带着一种平和的神情,那是一种在慢节奏中享受生活的惬意。
回到家后,我重新坐在书桌前,不再像之前那样急于求成。我慢慢地整理思路,回忆着在湖边看到的一切,那些美好的画面仿佛为我的思绪打开了一扇窗。灵感如泉水般涌来,我顺利地完成了征文,而且写得比我预期的还要好。
从那以后,我时常会想起那个午后,想起那位老者。我明白了,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需要适时地慢下来。慢一点,可以欣赏沿途的风景;慢一点,可以聆听内心的声音;慢一点,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感受生活的美好。慢一点,真的很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慢一点”是题目的核心关键词,这里的“慢”可以是行动上的缓慢,也可以是生活节奏、心态等方面的舒缓。“也很好”则强调了对这种“慢”状态的肯定,暗示着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忽略了“慢”所带来的价值。立意:享受生活之美:通过描述放慢节奏的经历,展现出在慢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欣赏和感受生活的美好,如自然之美、人情之暖等,传达出珍惜当下、用心体验生活的思想。收获成长与思考:在慢的状态下,有更多时间反思、沉淀,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成长。比如在慢慢钻研学问、处理问题时,能有新的领悟,体现出慢节奏对于个人发展的积极意义。倡导平衡生活:以“慢一点”为切入点,反思现代社会过度追求速度的现象,呼吁人们在快与慢之间找到平衡,不要让忙碌的生活磨灭了对生活本质的追求。
第二,选材构思。本文要求写记叙文。要和自己的生活贴近,从生活选材,在具体事件中写自己感受到“慢一点”的好处,既写感受,也写思考。
例如可以讲述一次旅行经历,原本紧凑的行程被意外打乱,比如遇到交通堵塞或者临时改变计划。开始时很焦虑,但随后发现放慢脚步后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例如在一个小镇停留,有时间和当地居民交流,品尝当地特色小吃,漫步在古老的街巷,欣赏那些之前被忽略的建筑细节和街头艺术,感受到了小镇独特的文化和宁静的氛围,体会到 “慢一点” 带来的惬意;
比如学习书法,一开始急于求成,想要快速写出漂亮的字,但总是不得要领。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放慢速度,一笔一划地临摹,观察每一笔的起承转合、轻重缓急,在这个缓慢的过程中,不仅书法水平逐渐提高,还领悟到了书法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感受到了慢下来专注于一件事的乐趣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