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日报重磅报道!回顾2024,新区成绩瞩目!

楼市   2025-01-16 20:45   江西  





过去一年,赣江新区凭着创新制胜的闯劲和“日拱一卒”的拼劲,跑出加速度,干出新作为——凝心聚力 向“新”行



  过去一年间,赣江新区每天都在刷新发展高度——
  谋定快动,改革攻坚步履不停,用24项重点改革,最大程度激发活力、动力和潜力,闯关突围;
  蓄势赋能,产业培育开足马力,数字产业一路快跑,从场景到应用,从企业到产业,“新”意十足;
  互联互通,一大批重大交通项目快速推进,城市品质提档升级,产城人融合的精彩蝶变持续上演。 
  闯与试、兴与新,勾勒出赣江新区2024年高质量发展的轨迹,更标识着国家级新区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勇毅前行的担当。 
  面对外部形势和发展任务考验,如何紧紧握住“盘活资源、完善配套、做强产业、聚集人气”这把“金钥匙”,稳中求进、以进固稳?接下来,又将怎样紧扣“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新区”和“打造南昌都市圈重要引擎”目标要求,乘势而上、聚势而强?
  赣江新区的新号角已然吹响。
  产业焕新
  把手机对准手上摆弄着的饰品,“主播”们就和天南地北的客人做起了生意,声浪此起彼伏。
  这里是位于赣江新区儒乐湖片区黄金地段的全国数字营销产教融合基地,“主播”们的另一个身份,是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的在校学生。
  如何抢占数据营销产业先机?产教融合成为一块“试金石”。

▶全国数字营销产教融合基地办公楼。

  2024年,新区联合抖音集团共建全国首家数字营销产教融合共同体,在全省率先引入“一试双证”模式,吸引江西财经大学等50多所高校加盟,致力于打造数字营销人才培养龙头基地。
  新一轮的区域竞逐中,新质生产力无疑是关键“胜负手”,唯有洞察趋势,前瞻布局,才能构筑新优势。
  过去一年来,新区把发展数字产业当成“关键一招”,聚焦数字经济细分赛道,出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MCN产业、网络微短剧产业等一系列惠产惠企政策,精准破题。

▲ 江西网络微短剧备案服务中心。

  瞄准微短剧这一风口,新区落子如飞——成立江西网络微短剧备案服务中心、版权快维中心,提供包括创作、拍摄、制作、发行、交易等全产业链精细化服务,聚力打造“政策最优、审批最快、人才最齐、场景最全、维权最强”的全国一流网络微短剧生态体系,吸引华阳数字文化、时刻互动、中文传媒、香港阜博集团等产业“新星”抢滩落户。
  增强未来产业向“新”力,新区瞄准数据产业,全力构建数据标注、生产、交易和保护全产业链,先后导入百度智能云、协鑫智算科技、软通动力、一脉阳光等行业的领跑者,开展大模型、智能驾驶、医疗影像等行业数据加工标注业务,行业“数据工厂”雏形初具。
  新赛道,新动能,迸发出蓬勃活力。仅2024年,新区就拥有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164家,数字经济成为新区产业发展“关键词”。
  一方面是数字经济的快速汇聚,另一方面是“智改数转”的加速推进。
  生产效率提高20%、人力成本降低30%,技改的成效,让江西省博信玻璃有限公司总经理谭志康喜上眉梢。作为一家从事玻璃深加工的传统企业,2024年,博信玻璃在新区“真金白银”的帮助下,数字化转型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企业求变,政府主导。2024年,新区不遗余力地引导企业打造未来工厂、数字化车间等业态,并以此加快实现企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延伸。全年共实施技术改造项目115个,越来越多的新区制造业企业开始拥抱数字化,拥抱新制造。
  为解决企业“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问题,新区帮助辖区所有规上制造业企业梳理数字化诊断、改造升级、标杆培育3张清单,为企业量身定制数字化提升方案。同时,新区开展生命健康、有机硅新材料“产业大脑”建设“揭榜挂帅”工作,推动济生、舒蕾、萨瑞微等企业打造“数字领航”“小灯塔”“数智工厂”行业标杆。
  不止于此。新区还以江西省工业软件先导区落地为契机,推动海克斯康与江西铜业、西门子与中泰工业合作,共同搭建工业软件基础开发平台,为工业场景的数字化提供开源的解决方案。
  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新区已成为新质生产力活跃跃的试验场。
  打法更新
  在赣江新区管委会,新区建设“进度图”被摆放在醒目位置——重点项目投资完成情况、产业新空间建设进度情况一目了然。
  它如同一面战鼓,时时催促路过的新区干部,前进的脚步快些、再快些。
  面临区域竞争的激烈程度前所未有,需要拿出更多“眼前一亮”的新招实招,解决发展难题,闯出发展新路。
  网络微短剧“产业链条一件事”“信用+招投标交易”、发行地方国企低碳转型挂钩可续期公司债改革……过去一年,新区年度24项重点改革,几乎都围绕产业发展而展开。
  管理运行机制改革是“当头炮”。
  2024年上半年,扁平高效领导管理运行机制改革启动,厘清权责边界,压缩管理层级,建立招商引资、工程建设、项目推进三项工作机制,深化“管委会+公司”工作模式,构建起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运行机制。
  高效,是改革后新区企业的普遍感受。资源下沉、管理下沉、服务下沉,办事效率明显提高。
  想在产业赛道上“先发制人”,离不开一流的营商环境。
  挂牌运营全省首个化妆品注册备案服务站,在省内率先开展全行业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合一”,打造“剧管家”“药管家”服务品牌,开展“服务双人行”活动,举办“赣江夜话”问需求话发展……过去一年,新区打出“高效办成一件事”组合拳,千方百计为项目建设“架桥铺路”,不遗余力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想在产业赛道上“先发制人”,科技创新是关键之举。
  九牛艾产业科技项目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所在新区产下的第一枚“金蛋”。这枚价值过亿的“金蛋”,只是这个国家级研究所的“牛刀小试”。
  2024年,新区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破解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创新主体、人才储备等方面出现的难题,时不我待拼创新。
  打通“国字号”平台科技成果转化的堵点卡点,让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奇妙的化学反应正在产生——
  赣江中药创新中心与江中食疗联合开发的抗肿瘤食疗产品即将上市,与百神药业合作开展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化研究,与阿斯利康、津村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积极互动,推进合作。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所与仁和集团签订九牛艾产业科技项目,为珍视明药业、普正药业、佑美制药等近20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累计获国家、省部级等竞争性科研项目83项,合同金额2.79亿元。
  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全面运营,省转化医学研究院与南大一附院、上海润达医疗达成超10亿元合作项目,血液、病理等学科重点实验室加速导入。
  置顶创新,让产业有中更优。2024年新区共有高成长性企业总数47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863家,其中直管区44家,增长46.7%。
  产业发展还与招商引资这一“生命线工程”紧密相连。
  变“等商”为上门“找商”“请商”,新区成立生命健康、数字产业、服务业等9个招商工作组,瞄准产业赛道,开展精准招商、靶向招商。
  金融支持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举措不断推出,打造了数字保、数据贷、数字转型贷等金融创新产品合集。发挥产业引导基金作用,新区注册成立100亿元现代产业引导基金、50亿元省未来产业发展基金、20亿元的省科创基金等,基金矩阵逐渐成形。
  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合作,与香港贸发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设赣港未来产业园,承接湾区产业转移。
  思路越来越清晰、打法越来越精准,为新区发展带来了更强烈的“推背感”,2024年,230个项目“用脚投票”选择新区。
  城市日新
  一座城市的综合实力,不仅是产业的竞争,更是吸引力、承载力和幸福指数的比拼。
  过去一年,赣江新区聚焦城市发展中的问题短板和民生关切,不断优化功能、完善配套,全面吹响城市提质焕新号角。
  改变,从交通开始。
  以交通大发展支撑城市能级大提升,新区交通项目进度条不断刷新——
  

▶阳光大道一期全线贯通。


  扩容,打通对外“大通道”。赣新大道、阳光大道一期全线贯通,汇贤大桥、云翔大道、新祺周西大道西延开工建设,南昌北二绕城高速、隆兴大桥、地铁1号线北延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城市格局逐步打开。
  补空,畅通内部“微循环”。12条“梗阻路”“断头路”被打通,补齐新区路网短板,构建儒乐湖片区“三横三纵”、科创城片区“八横六纵”骨干路网体系,人们出行更便捷。
  连接,区域融合持续拓展。新区与南昌、九江两地签订交通运输一体化合作协议,加快构建内畅外联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共拓发展空间、共享发展红利。
  人畅其行,货畅其流,一个更快、更远、更立体的区域交通格局加速形成。

▲儒乐湖公园。

  冬日暖阳穿过树梢,“铺”满儒乐湖公园,正在“‌Citywalk”的游客举起相机,记录下这份触手可及的“小确幸”。
  改造后的公园,成为新区的“会客厅”。樱花节、音乐节、露营节、足球赛……过去的一年,一系列活动“俘获”了众人心。

▲音乐酒吧。

  以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提升城市品质,新区气质不断更新。在星巴克、音乐酒吧约个会,在铜锣湾邻里商业综合体“买买买”,在紫荆夜市、临空夜市、凯丰夜市大快朵颐,在“最美水上公路”共度周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玩在新区、乐在新区。
  城市能级和城市品质跃上新台阶,新区的幸福底色不断擦亮。2024年,新区直管区投入民生资金26.6亿元,把群众“盼的小事”变成政府“干的实事”。
  住有宜居。去年,新区加强保障性住房管理,实物保障472户;
  学有优教。南昌二中新区校区、星海湖学校、儒乐湖第二小学、南昌十中经开校区、江西水利职业学院永修校区、共青城新一中等学校陆续投入使用;

洪都中医院新区医院开业试运行。

  病有良医。新区人民医院全科开诊,洪都中医院新区医院开业试运行,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一桩桩实事,于贴心处落地、于细微处着眼,温暖着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也吸引人气商气加快聚集。2024年,新区盘活物理空间约12万平方米,仅儒乐湖新城就导入人口近1万人。越来越多的人从四面八方来到新区,与这座城共成长。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规划之年。
  新的一年如何继续闯关突围?1月3日召开的赣江新区党工委(扩大)会议,谋定新一年路线图——
  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推进改革创新提质增效,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统筹发展和安全……一个个掷地有声的“小目标”,是这座城市吹响的新号角。
  2024年,我们看到了“蛮拼”的新区。
  2025年,我们会看到“更拼”的新区。
来源:江西日报

你点的每个赞+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赣江控股集团
赣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感谢您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