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蓝色字关注“盘州发布”
【导语】
1393年,欠屯村属普安卫乐民千户所。
1616年,欠屯村属乐民里支花甲。
1936年,欠屯村属亦资区乐民乡。
1950年1月至1950年4月,欠屯村属亦资区六科乡。
1954年至1957年,欠屯村属威箐区乐民乡。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欠屯村属于威箐人民公社。
1960年,欠屯村属乐民人民公社。
1976年,欠屯村改为欠屯大队,欠屯大队属乐民区乐民公社。
1983年,欠屯大队改为欠屯村,欠屯村属乐民区乐民公社。
1996年至2004年,欠屯村属乐民区乐民乡。
2004年12月欠屯村由欠屯村、落红坡村、石坎村三个村合并为欠屯村,欠屯村属乐民镇。
2005年欠屯村、石坎村、落红坡村合并为欠屯村,欠屯村属乐民镇。
2012年至2014年,欠屯村属乐民镇。
2015年至2024年,欠屯村属石桥镇。
欠屯村落的形成于明洪武年间,村落的形成与陈丁两姓的入住关系密切。据《陈氏族谱》记载:“陈氏祖籍江南省应天府上元县启祖陈思公于明洪武初年奉命征南遂家此地。”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丁氏始祖丁此贵与陈桓在乐民所一起供职,死后与陈桓一起葬乐民槐花园。明洪武1393年,陈思迁欠屯居住(陈思死后葬乐民梭井坟)。清乾隆1736年丁此贵的第五代孙丁龙骧从乐民迁石砍、落红坡(今欠屯村)居住。陈丁氏两姓家族在欠屯繁衍生息六百余年,人丁兴旺,成为欠屯村的主要人口,现在欠屯村80%的人口都是陈姓和丁姓。随后杨姓、吴姓、秦姓迁入,渐渐形成传统村落。
4月1日,红军从乐民出发上云南,途经欠屯村,女红军张云棠因生病不能走,被当地村民收留。
1948年11月21日,盘县地下党组织派彭安义同志抄小路赶到归顺向游击队送信。龙腾霄得知敌援军已到,众寡悬殊,为保存游击队有生力量,决定放下眼前敌人,率主力向云南罗平转移。他向指战员讲明目前敌我双方的情况及上级的指示。决定留少数兵力在地方继续坚持打游击,主力转移到云南罗平解放区休整。龙腾霄令张高祥率一中队沿海子一带阻击敌人,负责掩护主力转移。丁伟光大队回鲁番一带活动,陈云飞大队回乐民,以欠屯石洞为中心,与敌人展开周旋,负责牵制敌人。
欠屯村的教育最早可追溯到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陈氏祖先创办私塾,自筹钱粮请先生到家里或在祠堂、庙、观等地设学堂教育子孙,课本以《三字经》《百家姓》《四书》《五经》等为主,教学的方式也是分门别类。书法以影本为主,柳体多为当时主学字帖,私塾的开办一直沿袭到新中国成立之前。
新中国成立之后,1965年在石坎村歇羊洞设教学点,开启现代教学,共有27名学生就读。由于就读人员减少等因素,仅存在了两年,歇羊洞设教学点于1967年解散。1971年,重新办学。1975年在落红坡一组设一个教学点,利用公房做校舍,共招学生30人,设班级3个,于1978年解散。1975年在洞头上设教学点1个,开班时仅有12人,后增至20人,设班级2个。1990年在落红坡设教学点1个,共有学生39人,后并为红石小学。1994年石坎村和落红坡村联合重新选址在大洞门口建红石小学,1999年并为关平小学。
乐民温泉在欠屯村辖境,三股水夹谷中段威红公路南侧撒底河边。乱石砌成,水深1米,常年水温40℃——45℃,天然形成,占地面积60平方米,春夏秋冬,四季不变。《普安州志》卷五·山水志篇载:“乐民里西三里,自石中流出,温暖清冽,甲于他处。树色水声,无不可人。知州陈万选筑亭于此,今圮。”
洞上洞(欠屯战斗遗址)位于欠屯村西侧大营山(原名峡牛山)和硬者山(原名朝阳山)之间,由水洞,穿心洞,黑洞(当地人叫犁头尖洞)三洞组成,互为一体,连成一线。1936年4月1日,红六军团长征经过乐民时,在洞上洞写下一联:“水入洞中千古秀,洞上洞迹故人怀”。
┃ 编辑 黄师
┃ 责编 邹兴乐
┃ 编审 易俊
┃ 监制 邹勋
┃ 总监制 侯武
转载请注明来源
广告
《盘州发布》投稿邮箱:2032875561@qq.com
广告合作电话:18185814995(微信同号)
盘州市融媒体中心法律顾问:盘州市红果街道法律服务所
版权声明:欢迎大家关注并订阅《盘州发布》,本平台除部分有明确署名的作品外,所刊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平台所拥有。任何个人或组织如欲转载我平台发布的作品,必须原文转载。若出现改编、摘录、套用等情况,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