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组织人事报》报道宝坻区:汇人才之智助力科技城腾飞 唱好京津创新“双城记”

文摘   2025-02-07 12:59   天津  

      2月7日出版的《中国组织人事报》报道:《天津宝坻区汇人才之智助力科技城腾飞 唱好京津创新“双城记”,聚焦我区把建设好、发展好科技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深入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工程,倾力打造机制赋能人才、政策激励人才、产业集聚人才、平台成就人才、服务温暖人才的“五位一体”人才发展体系,推进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升级,汇人才之智助力科技城腾飞。全文如下:


“全国第一台纯太阳能车‘天津号’落地,全国首条开放道路网联信控公交示范运营线路开通,国际领先水平的半导体产品技术成功研发转化……”在北京向东不足百公里的天津市宝坻区,一座总规划面积14.5平方公里的科技新城正加速崛起,吸引创新种子在这里扎根发芽,集聚高端人才在这里蓬勃发展。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是北京与天津携手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点平台,目前已被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2+4+46”承接平台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扩容区,入选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孵化类”创新基地,并位居唱好京津“双城记”一系列重要平台首位。

近年来,天津市宝坻区把建设好、发展好科技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深入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工程,倾力打造机制赋能人才、政策激励人才、产业集聚人才、平台成就人才、服务温暖人才的“五位一体”人才发展体系,推进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升级,汇人才之智助力科技城腾飞。

顶层谋划,畅通引才机制。科技城创新实施联席会商机制,纳入京津冀分管副省(市)长专题会议制度框架,不断优化制度建设、拓展合作渠道、推动资源融合,为人才异地交流、多元发展破除阻碍壁垒、提供充足动力。推行“三层管理、三方议事”模式,由宝坻区委区政府、北京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发展集团组成高层联席会,负责方向指引、战略统筹、重大事宜协调;宝坻区负责统筹协调市区两级要素、资源、政策,全方位支持各类人才和团队到科技城投资创业、生活安居;科技城公司负责统筹项目规划、开发建设、产业运营、组织管理,全面推进科技城市场化运作,逐步形成了“研发孵化在北京、生产制造在宝坻”的中关村“宝坻模式”。

守正创新,完善惠才政策。科技城从人才引育两端发力,积极承接“国家—市—区”三级政策,全过程、立体式构建人才政策保障体系。国家层面,坚定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以独有的区位优势、载体空间、人文环境、资源禀赋,加速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建设区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市级层面,加快区域政策创新策源,大胆突破跨区域人才流动不畅、企业资质认定受限等瓶颈问题,率先实行“海河英才落户”“高新技术企业互认”“门诊异地结算”等一系列惠企助才政策,成为京津两地人才交流合作的政策先导。区级层面,实施新时代人才“奠基计划”,出台宝坻“人才九条”和支持科技城发展“人才十条”。织密“三横三纵”人才政策网,横向上加大奖励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用人单位三个主体,对引育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分别给予最高500万元和1000万元奖励资助,对用人单位给予最高20万元资金支持;纵向上大力支持特色产业、创新平台、创业环境三类要素,给予特色产业最高100%房租补贴、200万元孵化奖励,给予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工程研究中心、院士专家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50万—200万元资金支持,给予人才个人50万元、小微企业5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近三年来,发放人才政策奖励资金1437.63万元,为200余名人才和80余家企业、市场主体解决创业就业后顾之忧。

前瞻布局,营造产业聚才“强磁场”。科技城聚焦京津产业发展趋势,坚持以产聚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加快打造“京东科创走廊”,精准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和现代服务业“4+1”主导产业。目前,科技城已累计入驻市场主体1828个,形成多个以行业领军企业为牵引、上百家上下游企业联动的产业链集群,拓展创建了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先进动力电池创新联合体等人才创新联合组织。聚焦产业发展“需求侧”,针对性配套人才“供给侧”,通过柔性引进、联合培养、共驻共建等方式,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40多所京津冀高校开辟“高校人才直通车”,年均300余名高层次人才走进科技城洽谈项目、合作交流、创新创业,目前已汇聚博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110余名,促进百余项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加速转化落地,人才和产业的“适配度”不断增强。在2024年“乘风破浪十年征程·继往开来再谱新篇”京津中关村发展论坛上,科技城集中签约重点产业项目43个,总投资249.68亿元,直接带动2000余名科创人才、经济专家、技能人才入驻。

筑巢引凤,建强平台育才“孵化器”。科技城集中打造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落成企业服务、金融超市、成果转化、人力资源、高端论坛、生活服务等10大平台,满足项目和人才工商注册、投资融资、成果对接、生活配套等全周期需求,实现人才评鉴、引进落户、职业发展等“一站通办”,使这里成为各类人才创业置业的沃土。累计链接20余家大型人力资源机构,先后举办创新服务培训70余场次、人才招聘510场次,促成24所高校在科技城建立实习基地。为加速集聚创新资源要素,加快培育创业生态,科技城探索打造“中试服务+空间集聚+技术转化+产业基金服务”平台,大力促进高能级创业孵化载体建设,已累计培育孵化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7家、雏鹰企业17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家,并与30余家金融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协助16家智能装备制造企业解决6亿元创业资金缺口。

多重保障,打造服务留才“生态圈”。“一站式”保障创业安心,开设“人才服务窗口”,涵盖政策申报、档案调动、人才落户、职称评定、社会保险等59项服务,实现“一窗办理、一站供给、一帮到底”;设立“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专区”,推行“首席审批官”“654”政务服务陪跑机制,打造“签约即挂牌—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的全链条服务模式,一举跑出“政务服务、办理建筑许可、不动产登记、获得信贷”4个天津市营商评价“单项冠军”。便捷化保障工作顺心,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线路畅通无阻,宝坻高铁站到科技城11.3公里路程仅需18分钟即可通达;高品质建设3座街区公园、3公里滨水公园,持续营造“年轻人 科技城”的活力氛围。多维度保障生活暖心,集中打造8个高品质人才社区,上线1400余套人才公寓,满足各类人才多元居住需求;推行宝坻“人才卡”,实现购房购车、餐饮住宿、交通出行、贷款金融等服务事项“一卡通享”;引进重点中学落户科技城,实现科技城高端人才随迁子女就近入学。2024年7月,宝坻发布人才引进新政策,全力支持北京、河北重点企事业单位整体迁移落户,已成功吸引来自北京的310余名高层次人才落户科技城。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审核:齐立辉

校对:牛晓庆

编辑:杨建颖

网信宝坻
传递指尖正能量,唱响宝坻好声音。网络内容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9998956,邮箱:bdqwwxbyq@tj.gov.cn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