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评书影史,有你更精彩
读书,品诗,看电影
悟人生
我是威评书影史
01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示诸生·其三》
王阳明
公元1529年,王阳明病逝,时年七十五岁。临终前他留下了遗言: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这是他一生的写照,更是他的一生的行为准则。同时也是他弃佛尊儒的感悟!
说起王阳明,可是鼎鼎大名。
古代历朝儒学大家辈出,名人众多,可是能达到超凡入圣的却寥寥几人而已。王阳明就是其中之一,入列四圣(孔孟朱王)行列。而在儒学思想里,能称之为圣贤的,只有五个人,即至圣孔子,复圣颜回,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亚圣孟子。
他的一生堪称传奇,是历史中极为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圣人”。这还不算,他除了是“文圣”,还是“武圣”,或者说兵圣!
简单来说,他前半生悟心,后半生悟性!这首《示诸生·其三》就是他人生转折的一个见证。
02
王阳明出生在明朝承前启后的时期。
大明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王阳明出生在浙江余姚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因奶奶梦兆,初名王云。五岁改名王守仁。
至于说世人皆知的“王阳明”三个字,是他在弘治十五年(1502年),三十一岁的时候幡然醒悟,悟心之后,告病还乡筑室于绍兴会稽山阳明洞潜心静修并自号为“阳明山人”,所以得名!
他之所以悟心,是由于之前的经历。
王阳明也是个天才,据说五岁了都还不会说话,可是这并没有影响他的天资。在十二三岁的年纪,就在私塾答先生言说:“人生第一等事应为读书做圣人。”
二十一岁接触到朱熹理学,得知要成为圣贤需要“格物穷理”,于是潜心学习,最后上演了一出“守仁格竹”,这也让他对程朱理学渐生质疑,并就此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这也一度让他痛苦,因为如果不能通晓世间真理,那么就没有办法实现自己做圣贤的理想。
二十二岁,进士不中,二十五岁,再次落榜,二十八岁进士及第,却因为文官集团之间的斗争影响,加上赴边西北边地为威宁伯王越(明代将领)治丧,恰逢北境鞑靼小王子作乱犯边,他上陈谏言却不被采纳,所以过的相对清闲。
和醉身于文坛领袖李梦阳等对诗作赋,一度沉溺于词章仙佛之间。这时候他的心绪是不定的,恍如江海中一叶扁舟漂泊不定。
03
醒悟说来就来。这样的生活可谓是不咸不淡,碌碌无为,和自己想做圣人的理想差太远了,闲逸间,他忽然想到生活不能这样子。于是告病还乡。
在阳明洞的经年静修,让他得以大彻大悟,觉得虚无缥缈的佛道不足以成圣,所以终弃佛老之学皈依儒家正统,继而开始积极入世致用。
简单来说,实用才是他想要的!于是写下了《示诸生》系列组诗。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计划,这都是根据自己心中所想而形成的。想要什么样的人生,也是自己决定的。
在这个多彩的世界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目标。有些人渴望成为杰出的科学家,有些人则立志成为优秀的艺术家。无论是追求财富、名誉还是幸福,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计划的制定者。
然而,有时候人生计划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基本都要受到外界的影响。比如说父母的期望、社会的压力以及朋友的意见等等,都可能对这个计划产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认真思考自己的内心需求,明确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在制定人生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优势。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才能在实现计划的过程中保持积极性和动力。同时,也需要了解市场和行业趋势,以便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
除了职业规划,人生计划还包括许多其他方面。比如说需要考虑如何保持健康、如何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这些方面的规划同样重要,它们将为人生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实现人生计划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调整和优化计划。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需求和目标可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计划,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
04
王阳明也是这样,那么有天资,却考了三次才中进士,可是过的却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他在清闲中反思自己,最终得到感悟!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是他的释怀,他以一个局外人和旁观者的身份来审视自己现阶段的生活,发现原来自己把人生过反了,人生的方向也偏离了理想的轨道。
不过这才是他悟心后作出第一次改变,思想升华的开始!
简单来说,他明白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心定下来了!
心定下来,才能冷静思考。
现实生活里也是这样,人只有在冷静思考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所以说当遇到问题时,不要急于行动,而是要让自己冷静下来,深呼吸几次,放松身心。这样有助于自己更好地分析问题,找到解决方案。
心定下来还能提高专注力。当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事时,会更加深入地思考,不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这种专注力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完成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心定下来还有助于控制情绪。当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不要让情绪左右行为。要学会冷静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心定下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它能够帮助自己冷静思考、提高专注力和控制情绪。如果发现自己很难做到这一点,可以尝试一些放松身心的技巧,比如深呼吸、冥想等。这些技巧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调节自己的心态,让自己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古代人的做法选择很简单,就是隐世!
05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会如王阳明那般经历一段人生里的至暗时刻。日子不像过得浑浑噩噩,那就不妨学学王阳明,要知道悟心性人才好,人生想顺坦首先就是要稳住自己。
心性不稳定的人,很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影响,情绪就容易波动,这时候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这样的人往往容易陷入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中,无法自拔。而一个心性稳定的人,能够从容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变故,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冷静,不会被轻易动摇。这样的人往往能够在关键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明智的选择,也更容易获得成功和幸福。
想要成为一个心性稳定的人,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不要轻易发脾气或者沮丧,而是要冷静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不断给自己正面的心理暗示,增强自信心。
自我修养也是一个稳定心性的重要因素。一个心性稳定的人不仅要有坚强的内心,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和广阔的视野。因此,要多读书、多思考、多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
人生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变故,这是无法避免的。但是,一个心性稳定的人不会被这些困难所吓倒,而是会勇敢地面对它们。在面对困难时,要保持冷静和坚定,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
06
当自己不能平静下来时候,不妨读读王阳明的这首《示诸生》吧。没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怎么能走出自己的人生低谷?或者是甘心于碌碌无为的一生?
话说回来,没有王阳明的铺垫,哪有后来张居正的“万历中兴”,可惜的是,二人相差了一个嘉靖朝。
威评书影史,自评自说自开怀,更多诗评、书评、影评,给您不一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