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研究阐述了主观认知下降(SCD)和未来两年客观认知下降及临床进展关系。
我们的单一因素分析显示,报告主观认知下降的个体,大脑淀粉样蛋白沉积得更多,白质高信号的体积也更大(尤其在深部白质脑区)。在两年的随访中,有临床进展的个体并没有出现淀粉样蛋白的加速沉积或侧脑室旁的白质高信号增多,但深层白质区的白质高信号体积则显著增加。
更重要的是,对临床应用来说,综合多方病理及危险因素的路径分析显示,主观认知下降和年龄可以分别通过白质高信号基线时的体积,与未来两年内同脑区的白质高信号积累、以及在客观神经心理测试中的下降表现相关。与此相比,在基线时与主观认知下降相关的抑郁症状,则直接与未来两年与失智症相关的临床进展有关。
我们的结果说明,当临床上遇到报告主观认知下降的个
体时,针对白质高信号形成及抑郁症状制定的干预策略,将可能有效降低未来客观认知下降及失智症进展的风险。
相关的文章已在Human Brain Mapping上发布,文章链接为: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hbm.26765.
Reference:
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分别是来自MNNDL的刘斯蔚博士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的罗骁博士。
刘斯蔚博士在周涓副教授带领的MNNDL和磁共振转化研究中心(TMR)担任高级研究员。目前,她在NUS MNNDL利用多模态成像技术从事精神健康及脑退化相关的研究工作。
罗骁博士目前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担任主治医师,目前研究的课题为通过影像学早期诊断阿尔兹海默症。
如果您对神经科学、脑图像、精神疾病相关的研究感兴趣,欢迎关注我们的 Twitter 和网站!
Twitter:https://twitter.com/mnndl_lab
网站:https://neuroimaginglab.org/
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