巜沂蒙山的支前大军》中央七军事频道在沂蒙老区临朐拍摄

旅行   2022-08-17 18:14  

在沂蒙山革命老区临朐县档案馆发现了一本《军鞋帐》,它长20厘米,宽15厘米,共72页,账本详细记载了沂山镇北草山亭村72户村民的户主名、妇女人口数,做军鞋的数量,发鞋样子数、收鞋数、支壳子数、收壳子数、支麻线的数量及时间等内容。

这本《军鞋账》是谁记载?是谁保存?为什么要记录这本账?最终这批军鞋送往何处?中央七军事频道走进沂蒙老区临朐,来到沂山镇北草山亭,找到了当年妇救会会长张鹏英的儿子一家人,进行了深入了解并前往老人原住的房子旧址进行探讨,经老人的儿子的记忆讲述,一段尘封的记忆悄然打开…

为了做到日后有帐可查,任务分摊到户,那本纸张泛黄的《军鞋帐》,是村里老会计用毛笔小楷书写,由张鹏英保存,1986年临朐档案馆从张鹏英老人手中征集到临朐档案馆收藏。《军鞋帐》先后参加过全国党史资料展和山东省特藏档案展览,2015年4月28日入选第四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同年6月6日首批选入山东省珍贵遗产名录,张鹏英被评为“山东红嫂”的荣誉称号。

曾经的“妇救会”支前红嫂们,有人在搓麻,有人在用浆糊粘一层一层一些碎布条,一直粘到一寸多厚,在快干时再用大石头压上一二天,使之变得硬实。这些工作用俗话说就是“打确子”,有人纳鞋底,军迷也上手试试了纳鞋底,工作人员告诉军迷当时做军鞋最辛苦的活当属纳鞋底,麻线纳得越密越结实,做鞋的时间大多花在这上面。先用铜锥子在鞋底上使劲扎一个孔,而后再将麻线穿过,缝几针便将针在头上蹭一下。农村妇女白天种地干活做家务,做军鞋基本上都是选择在晚上凑在煤油灯下“挑灯夜战”,鞋底纳完后,再用刀将周围多余部分切掉。至此,一双硬邦邦的鞋底便出来了。最后一道手艺是缝鞋帮,鞋帮是要用针线缝在鞋底上的。厚厚的鞋底再加上一层鞋帮,要穿过麻线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鞋做完后,农妇们会一双双捆好送到村“妇救会”,在北草山亭妇救会会长张鹏英的带领下,妇女们裁制军鞋、军袜数万,这些军鞋、军袜从草山亭村走向了全国各地前线。

支前大军的背景

妇女在后方磨米面、摊煎饼、烙面饼、缝慰问袋、做军鞋军衣支援前线,而在千里运输线上,还奔波着一支更为罕见的临朐支前大军,他们冒着枪林弹雨,忍着风雪饥寒,依靠人力和落后的工具翻山越岭,破冰渡河谱写了一曲人民战争的动人凯歌,涌现出了无数感人事迹和英雄楷模。

在战争年代,临朐民兵积极配合军队机动作战,担负战场勤务、安全警戒、通信保障、工程保障、运输保障、技术保障和卫勤保障等任务。1946年9月10日,县内各区筹集资金7万余元以及鸡、鸭、肉等食品慰问区中队和人民解放军过境伤员,11月临朐县支前指挥部组成,全县各区均成立支前组织,并组织群众踊跃支前。1947年3月,县内各区、村成立支前委员会,登记18~45岁男性青壮年随时准备支前;6月,全县调集3.65万名民工,组成担架、运输队、支援华东野战军在南麻战役围歼国民党军队。

1948年10月11日,城区、盘阳区、南流区486人组成临朐“挑子营”,

到南流集合,集合后由区委领导作了简单的动员,第二天早饭后出发,当天驻进了大关区侯家岩峪村。此后,为避免敌机轰炸,改为夜间行军,白天休息。 

那时支前的民工多数是青年,识字的不多,讲不出大道理,可各人心里都明白。大家一致表示: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不再受二茬子罪。最后,大家都把决心书贴在扁担上,有的还把“坚持和蒋介石决一死战”的口号写在扁担上。民工们个个士气高昂,信心百倍。

“挑子营”随人民解放军渤海纵队经山东、江苏、安徽、河南4省18个县,行程2000余公里,挑小米、运子弹,征战百余天,支援淮海战役,抢救伤员奋不顾身,护理伤员如亲人。

1949年1月23日(农历腊月二十五),在青龙集参加庆功大会。临朐挑子营486名成员,从离开临朐到淮海战役结束,不论长途跋涉还是急行军,或是在前沿阵地执行任务,历经艰险,从没一个人掉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经上级批准,由淮海战役支前司令部授予金字(黄色)红旗一面,通令嘉奖。同时,凡参加支前的民工大都立了三等功。

辞别北草山亭,摄制组来到辛寨镇犁园河村,找到当时参加临朐挑子营3连司务长孟繁兴的孙子孟令鑫了解当年挑子营的情况,孟繁兴因筹集给养等方面成绩突出立了一等功。在临朐、潍县、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中,临朐人民支前贡献巨大,仅从1948年9月至1949年2月,全县出动担架658副、3290人,推车9103辆、13242人,挑子1171副、1171人,修路民工2177人,做押运、押俘虏及其他工作的1.13万人,共运粮食79万公斤、道木1.46万根,做军鞋、军袜8.3万双。

节目组人员前往临朐档案馆,揭开一页页泛黄的历史档案。驻足在档案前,仿佛穿越时空,走进那段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就是这群人,他们自发组织,没有部队编号,凭借独轮车、挑子、担架,担起了革命胜利的沂蒙支前大军

巍巍沂蒙山,滔滔弥河水,沂蒙是一片神圣的土地,沂蒙是一片红色的沃土,八百里沂蒙大地,村村有烈士,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抛头颅洒热血,沂蒙老百姓支前高涨,军民鱼水之情深,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沂蒙之歌,沂蒙精神激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沂蒙人民。 

在嵩山风景区泉头村无框服饰红色文创基地,摄制组详细录制了一双手工布鞋的制作过程。再现了一段永久的光荣岁月历史,一双布鞋经过几代人的不断传承现已成为代表红色沂蒙的非遗传承产品,从支前鞋到改革开放后的时尚布鞋再到乡村振兴创新发展的红色文创拥军布鞋,从零散的乡村农户,到手工作坊,再到现在无框服饰所创建的产业化。红色传承,绿色创新,形成了一个新时期乡村振兴的地标产品和国内特创品牌。



想了解更多请关注公众号二维码

八一献礼,无框服饰为全市三等以上功臣免费定制拥军T恤

【一次当兵 一生荣光】临朐县委常委、县人武部部长张立君参加县红色文化研究会“八一”慰问活动

临朐县首届军人书画作品展举办


临朐红色文化研究会
通过深入挖掘、梳理临朐深厚的红色历史、文化,采取各种题材、各种形式、各种渠道,全力全方位打造‘’红色临朐‘’品牌,让作为沂蒙山革命根据地不可或缺的临朐,重新焕发应有的历史光彩!重新回归应有的历史定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