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创新“湿地+”,助力绿色发展优势转化

文摘   2024-11-04 19:19   湖北  



金秋时节

满城菊花绚烂绽放,远方候鸟翩翩飞来

武汉人走出家门

在沙湖之畔、东湖之滨,尽享湿地之美……


江河纵横、百湖密布的“国际湿地城市”武汉

尽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2024年11月4日长江日报整版报道



⊙俯瞰东湖绿道三期,山水人城和谐共生。 陶进 摄


“两江八水串百湖,北河南泽润城中。”武汉伴水而生,长江和汉水穿城而过,166个湖泊星罗棋布,165条河流交错纵横……这些独具特色的生态湿地资源,勾画出风光秀丽的百湖之市、湿地之城。

2022年,武汉成功举办《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获“国际湿地城市”称号。两年来,武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质量推进湿地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东湖国家湿地公园秋色。陶进 摄


守护湿地花城“湿”意本色,武汉构筑“三重保障”。率先为湿地立法,以法治守护一城碧水;全面编制保护规划,以规划绘就湿地画卷;优先实施生态补偿,以投入保障湿地之美。

擦亮湿地花城“湿”意颜值,武汉探索“三种模式”。坚持原真性保护模式,让湿地展现自然之美;探索生态化修复模式,让湿地融入城市之美;推进复合型利用模式,让湿地彰显和谐之美。

推进湿地花城“湿”意共享,武汉搭建“三大平台”。科技赋能,建成智慧化湿地管理平台;协同创新,设立创新型科研合作平台;全员参与,丰富湿地保护共享平台。

江湖相济,湖网相连。湿地不仅织就着江风湖韵的生态绿脉,更打通了武汉的绿色发展“动脉”。

2024年,武汉将“加快凸显大江大湖湿地城市特色”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举全市之力,合力书写“云在蓝天水在城”的可持续“湿”意画卷。


⊙世界花园大会沙湖公园会场人气爆棚。王宁波 摄



城水相融,决定了武汉大大小小的湖泊、湿地不仅可看可赏,还可玩可亲。

春天里,世界花园大会沙湖公园会场人气爆棚,市民在湿地边逛花园,乐享花漾生活;盛夏时,东湖绿道三期迎来全线贯通,游客在此漫步、骑行,徜徉湖光山色;秋风中,武汉市第41届金秋菊展绚烂绽放,湿地风光与花艺造景相得益彰……

武汉不断发挥山水湿地资源生态优势,创新“生态+”“+生态”绿色发展模式,聚“绿”发展生态旅游、农业、运动休闲等新业态,筑牢武汉新质生产力的绿色本底。从湿地润城到湿地惠民,生态资源优势正加快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


⊙青头潜鸭恋上武汉。魏斌 摄


世界极度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青头潜鸭恋上了武汉的青山绿水,足迹从长江以北的黄陂祁家湾拓展到了位于长江以南的豹澥湖。


为了保障青头潜鸭居住环境的安全性,守护它们的生息繁衍,武汉市湿地保护中心联合武汉市观鸟协会,尝试为青头潜鸭搭建人工浮岛。


⊙青头潜鸭在人工浮岛上筑巢安家。武汉市观鸟协会供图



武汉市观鸟协会会长颜军介绍,今年3月,协会专门开展了人工浮岛助力青头潜鸭繁殖的研究工作,尝试在7个塘里布设28个人工浮岛。“浮岛由一块块塑料板拼接而成,种有茭白、香蒲等植物,吸引青头潜鸭筑巢繁殖。”不到1个月,颜军惊喜地发现,11个浮岛被青头潜鸭相中,并下了60多枚蛋。

“如今在豹澥湖,茭白浮板为青头潜鸭提供了繁殖平台和筑巢材料,成功缓解了梅雨季节水淹鸟蛋的风险,将会成为保护青头潜鸭的又一样板。”武汉市湿地保护中心副主任李鹏介绍,武汉目前有三处青头潜鸭繁殖地: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龙泉山、牛山湖和黄陂区祁家湾。“通过不断创新尝试,希望青头潜鸭在武汉生生不息!”李鹏说。

⊙沉湖国际重要湿地


除了青头潜鸭,在武汉的山林之间、湿地之上,啁啾鸟鸣声中不断悦动着生命的美好。通过调查监测,截至2024年11月,在武汉市发现并记录到的野生鸟类总数上升至468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在这里温情上演。


⊙灰翅浮鸥给幼鸟喂食。陈然 摄



近几年,由于生态环境日益向好,武汉的湖泊湿地对水鸟的吸引力越来越强。每年4月至8月,成千上万的夏候鸟从南方飞来,依托湖面莲、菱、芡实、苦草、金鱼藻等水草筑巢繁殖。直到8月小鸟长大,再举家飞回南方。这段时间,正是湖泊水草生长旺盛的时期。为了净化水体,水环境治理部门需要收割水草,并将水草吸附的富营养物质处理掉。


为妥善处理水草收割与水鸟繁殖矛盾,今年7月,以市湿地保护联席会议名义发布了《关于在水环境治理中加强鸟类保护的通知》。这是2023年5月武汉建立市级湿地保护联席会议制度以来,指导协调全市湿地保护工作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鹳到天兴洲越冬。岑海 摄



眼下,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鹳连续11年来天兴洲越冬,罕见“迷鸟”大红鹳在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闲庭信步,灰鹤、小天鹅、白琵鹭等冬候鸟集群飞来……在秋日暖阳的映照下,武汉这座“百鸟乐园”尽显温馨与祥和。


市民在码头潭公园享受亲水之乐。陈卓 摄


人在湖畔,湖在城中。湿地浸润城市肌理,发展造就普惠福祉。在武汉,小微湿地是市民身边的“诗和远方”,不仅生态向好,也更宜居宜游。

今年以来,武汉已新建江岸区堤角公园小微湿地、汉阳区龙阳湖康养花园小微湿地、青山区江湾公园小微湿地、洪山区青菱湖北侧岸线小微湿地、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黄麻湖小微湿地、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三路小微湿地、东西湖区慈惠三角塘小微湿地、黄陂区善水公园小微湿地、蔡甸区前进村九组塘小微湿地、长江新区谌家矶鱼梦科普公园小微湿地共10处。截至目前,全市小微湿地已增至50个。

小绿走访了几处新建的小微湿地,发现湿地面积虽小,却藏着“大智慧”

⊙长江新区谌家矶鱼梦科普公园。陶进 摄


面积约6公顷的长江新区谌家矶鱼梦科普公园,位于沪汉蓉高铁和地铁21号线交会处附近,距离最近的幸福湾星语居民小区不到300米。

入口处的鱼形LOGO景墙、儿童沙坑旁边的镂空鱼群雕塑墙,以及立在园内的湿地科普牌等,烘托出浓浓的湿地科普氛围。岸边垂柳依依,芦苇摇曳,栈道蜿蜒,适合市民休闲打卡。


长江新区谌家矶鱼梦科普公园。陶进 摄



游园时,你很难发现这里“藏”着一座污水处理厂。长江新区园林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该园地面部分是公园,地下部分是污水处理厂。该厂将污水净化处理后回用的中水,用来滋养小微湿地,不仅节约水资源,还可降低后期的养护成本。

黄麻湖小微湿地。陶进 摄

位于麻湖路南侧的黄麻湖,是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座面积7.9公顷的湖泊,今年被改建成黄麻湖小微湿地,被定位为水质净化型小微湿地。

黄麻湖原先水质较差,这次建设小微湿地,环湖进行了截污,湖底清淤后种上了水草,岸边种植了芦苇、菖蒲、再力花等水生植物,还修建了一段装有护栏的步道方便市民通行。周边居民张女士常带着孩子来这里游玩,她说:“相信这个小微湿地公园会越来越美!”



● ● ●
文字丨彭毓颖 明眺生 黄亚婷
编辑丨温舒莲
编审丨彭毓颖
审核丨韩玉晔
校对丨聂卉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武汉绿化
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官方公众平台!发布武汉市园林与林业管理工作动态,关注生态发展,服务市民生活。建设美丽武汉,实现绿满江城,花开三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