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洲书院归来/范敏
零陵古城的“永州八景”中,“潇湘夜雨”中的萍洲书院是我最想去的地方。每年的4到5月,我都会在永州陪伴爸爸妈妈一个时期,可惜这个时候偏又是永州的雨季,潇水水位暴涨,前往萍洲岛的渡船也因此被取消,所以,多次与萍洲书院失之交臂。2023年12月10日的下午,终于陪爸妈去了萍洲书院。
萍洲位于潇水、湘水交汇处,是离零陵古城西北4公里的一处只0.6平方公里的小岛,水域开阔,四季澄碧,隔岸青山,旁生白鹭,它宛如一片硕大的萍叶浮于水中。春季水涨,萍岛仿佛随之浮沉,因此得名“萍洲春涨”。潇水、湘江在此汇合后一路北上,流经潇湘大地,滋养着这片土地。明代徐霞客来访此地,称萍洲在湘口之中,潇湘潆洄,恰如龙口之含珠。
萍洲书院由零陵人眭文焕父子始建于1739年(乾隆四年),后被水淹没,光绪十三年(1886年),湘军名将王德榜、席宝田重建,周崇傅为山长。近年第三次重建。它承载着零陵历史,也是永州乃至湖南近代教育的重要见证。2013年,抢修重建后的萍洲书院重新对外开放。与岳麓、城南、石鼓并称湖湘四大书院。
一般书院大多建在山林僻静之处,而萍洲书院地处江心,寓意水运通文运,独树一帜。
去萍洲书院必须坐船,渡船码头在东风大桥的右侧,20元一人,童叟无欺,书院门票40元,65岁以上的老人免票。游人少船次也不多,那天下午,我们等了半个多小时才凑齐十来人,开船时间为上午九点后第一班、下午三点半到四点前最后一班,时间以具体情况为准。
游船在幽深青绿的潇水中缓缓向萍岛驶去,两岸是低矮的丘陵和葱绿的树丛,过萍洲大桥,潇水东岸的丘陵上屹立着一座古塔,那就是永州八景之一的迴龙塔。潇水多水患,建此塔慑水妖,“迴龙夕照”便源于此。古塔高高耸立在潇水河畔上,日夜眺望江水,不觉光影流年。
在船上和爸爸谈古论今,才过了二十几分钟,不知不觉就到了萍岛。下了渡船拾级而上,冬日阳光透过树叶,照射在略有些潮湿的青石板路上,空气中充满了杂树野花散发出的淡淡清香。
萍岛名字的由来,据说是因为岛上生长着一种叫做白萍的植物,在书院还没有建起来之前,这里的“潇湘夜雨”已经是古永州八景之首。我想,古人出行大多依靠水路,当文人墨客路过此地休息,恰遇烟雨蒙蒙的天气,一定感慨万千。
走过古码头,上得岛来,迎面是萍洲书院的门楼,正上方两个行草大字“潇湘”,是中国原书协主席沈鹏的手笔。门边的对联令人玩味,“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是南北朝诗人柳恽的诗句,原意是离妇思念远方的丈夫,今天用在这里恰如其分地把潇湘与洞庭之间的渊源,以及人来人往的紧密联系表现出来了。
这里是文人墨客的览胜之处,莘莘学子也特别适合来这里图个好彩头。
书院大门的楹联“南风之熏兮草芊芊,妙有之音兮归清弦”,与岳麓书院的“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没有依据规矩的楹联平仄对仗,“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传递出的是大气和豪迈,而这里的南风之歌就是养在深闺的小家碧玉走出家门,走过绿野清川,在浅吟轻唱,多了些清纯与婉转。也契合了历代诗词歌赋名家所描述的潇湘瑰丽阴柔之美。
沿着东西走向青石铺就的甬道,两边的百年桂花树苍劲盎然,甬道中央有一道南北贯通的青砖麻石长廊,直接连通到岛边江岸。仿佛间,我身边响起了清脆的读书声,学童稚子在桂花树下、青砖长廊中欢快地嬉闹,伴随着沁人心脾的桂花香,在书院上空飘荡,顺着江流飘向远方。
萍岛过去设有潇湘祠和供发蒙读书的湘口馆,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湖南乡试,萍洲书院学生有八人考选贡生,自此,萍洲书院之名愈盛,系永州八县的最高学府。那时候的莘莘学子在这个小岛上读书习字吟诗作赋,他们憧憬着自己会有一天,如同岛边码头上的小船,在潇湘两水汇合助力之下,终将入洞庭通长江直达汪洋大海。
如今,古代建筑现大部分已拆除改建,但书院中心的石板古道,仍青光锃亮,两边金桂绿叶满枝,与吊竹古樟并茂。房子掩盖在绿荫丛中,春花秋桂,浓香远溢,沁人心肺。站在洲头,眺望湘江奔腾北去,仰视蓝天,乱云飞渡,使人浮想联翩,流连忘返。
来书院游览的人并不多,我陪着爸妈在院中到处游走,寻找古人留下的遗迹。
爸爸曾多次陪同亲朋戚友游览书院,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跟随爸爸在环岛的林荫小道上散步,走到书院外围的湘江岸边,这里古木参天,爸爸指着树下一块石碑处,告诉我这里就是古人临江嗟叹之处。在新永州八景中,摆在首位。
四周古木森森,一片荫凉,几步开外树荫下波光粼粼,我脑海里闪现江边渔火、雨打芭蕉的场景。爸爸说,不同的时期在这里听雨是有区别的,春夏之交是“嗡嗡”的雨声,让人感受到稳重,到了秋冬季节则是“沙沙”的雨声,让人感受到空灵。
少时家贫,想不到只读过私塾的爸爸对雨声有如此细致的区分。而这雨声,在元代诗人马致远的心目中则是另一番风味了,“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潇湘夜雨竟是如此触动羁旅游人的情怀,让人黯然神伤。
微风伴随阳光从碧绿的芭蕉叶上倾泻而下,江水自南而北潺潺流淌,江面上突然跃起一尾鱼儿,打出水花发出啵喇声响。两只白鹭从对岸翩翩飞来,一前一后落在树枝上轻轻拍打翅膀。这一切使人顿生感悟,正应了一花一叶皆菩提的谒语。或许当年萍岛的山水草木激发了怀素和尚的艺术热情,以蕉叶为纸,笔走龙蛇,任胸中的山川沟壑万千气象,在他笔下奔腾纵横。
萍洲书院秉承唐宋以来的书院传统,开设有国学课程,内容包括:国学概论、经学通论,史学通论、子学通论、集部通论、儒家学术通论、道家学术通论、佛学通论等等。
萍洲书院的建筑格局,中轴线自北向南,有奎星阁、讲堂、中门、大堂、大门、门庭、影壁和长廊。沿中轴线两边的建筑,有清淑堂、清慧堂、夷犹馆、北渚馆、上善馆、含珠馆、儒行斋、经义斋。讲堂内有湖广总督张之洞所作楹联:“至今破八百里浊浪洪涛,同读招魂呼屈子;亘古望卅六湾白云皦日,还思鼓瑟吊湘灵。”又有王田葵教授所作楹联:“南风如水,承传天下为公,必知民生无小事;夜雨似琴,启奏湘灵鼓瑟,方觉世上有真情。”
在这南国灵秀之地,潇湘的核心地带,于萍岛环视四周,碧波平阔,二水萦绕,真真气象清淑,意境幽远。一石一木,皆足以感发人心,启迪良知。
古树、青草、落叶、中国红,青砖、粉壁、黛瓦、马头墙,碧水、荒岛、倒影,景色美不胜收,这里也曾经见证过繁华书院顽皮的士子、朗朗的书声,如今也在经历着难堪的寂寥、尴尬的冷清,整个洲岛静得洲头可以听得见岛尾的呼唤。
从书院后庭走出来,眼前江天一色豁然开朗。潇水与湘水在此汇合成为湘江,携手北下衡阳长沙向洞庭奔去。看远浦归帆,衔山吞水,清风晴岚,蕉叶轻摇,“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伫立江头,浮想联翩。
作者简介:
范敏,笔名苤莒,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警察摄影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花鸟画家协会会员,毛泽东文学院中青年作家研讨班第十期学员。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近年涉足国画、摄影。喜读书,爱旅游,尤好美食。
请长按二维码加关注
感谢您读到最后,点个“赞”+“在看”,并“分享”给更多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