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良种 优品质 促有机 “长春大米”成响当当的品牌】

民生   2024-10-17 19:00   吉林  

金秋十月,稻浪金黄。又是一年收获季,我市各地水稻收割已全面展开……

14日,在九台区龙嘉街道水乡村的一片稻田里,颗粒饱满的稻穗压弯了稻秆,农乐种植家庭农场的水稻收割机在田间穿梭作业,割断稻秆后将稻穗卷进脱粒仓,随着出粮口对准运粮车,金黄色的稻粒倾泻而下。

“只需两三天,这些稻粒就能完成加工到上市的全过程。”稻米飘香的加工车间里,看着整装待发的新大米,农场负责人李松在喜上眉梢,“好大米是种出来的!我们的‘松优’牌大米,从种到收执行标准化生产,获得了‘绿色三品一标’认证,品质有保障。”

松花江与黑土地造就了“黄金水稻带”,产于这里的“长春大米”,以“润、软、弹、滑、香”的独特品质,被称为长春的“白金名片”。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水稻是我市种植面积排名第二的粮食作物,2024年全市播种面积达到253万亩,年产量约150万吨,拥有“中国优质粳米之都”和“中国优质小町米之乡”两个国字号荣誉。

优良的品质和响亮的品牌,正是“长春大米”飘香全国的亮丽底色。近年来,我市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了用粮食品牌建设推动粮食产业发展的战略,并以水稻标准化生产为手段,积极推动全程机械化进程,“长春大米”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如今,“长春大米”已成为我市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生动实践,一路高歌迈向农业增产、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位于农安县龙王乡的龙田米业,今年签订的水稻订单面积达到了1万多亩,带动了周边数百户农民增收


壮大“阵营” 联农又带农


连日来,农安县龙王乡的龙田米业加工车间里机器声隆隆,除杂去石、烘干磨米、出仓分装等环节紧锣密鼓。今年,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订单+农户”的经营模式后,企业签订的水稻订单种植面积达到了1万多亩,带动了周边数百户农民增收创收。

“过去一家一户分散种植,没法做到标准化,也就很难保证大米品质,通过订单农业,把大伙集中起来,可以干成一家一户干不成、干不了的大事。”龙田米业负责人冯志良说的“大事”就是通过实施订单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实现农民增收创收。“我们每年都会和稻农签订产销订单,免费提供优质稻种和技术指导,水稻种植、生产的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标准,大米的品质也是越来越好。”

得益于加工企业的辐射带动,不仅让“长春大米”的身价倍增,更让农民充分享受产业增值的收益。在稻米产业的发展进程中,我市加快培育了一批实力雄厚、产品质量优异、市场占有率高、口碑好的领军企业,通过产业缔结、抱团经营,实现了与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和农户的利益共享,推动了优势资源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

发生在双阳区太平镇将军村的新变化同样让人欣喜:通过延伸以优质稻米为主的产业链,拓展以硒水泉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的稻米产业项目,配套建设稻米加工厂房、现代化稻谷生产线与精米生产线,打造了集稻米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优质米业生产示范基地,每年生产、加工、销售大米7000吨。村里以资金、村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更让农户种植水稻每公顷可增收五六千元。

产业“链”得牢,联农带农作用更加突出。目前,长春市注册大米加工企业达314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43家、市级龙头企业32家,年水稻加工能力超过500万吨。

九台区龙嘉街道红光村的稻田披上了金色的盛装,空气中散发着阵阵稻香


集群发展做优“一粒米”


产业集聚不仅赋予了农产品更强的竞争力、更高的附加值,也促使区域性加工企业群体的进一步壮大,加速了“长春大米”形成优势产业带和产业集群。

坐落在饮马河西岸的九台区龙嘉街道红光村以种稻闻名,是一个典型的朝鲜族聚居村,这里土地平整、道路相连、水渠贯通,素有“稻村”的美誉。绿色防控、生物沤肥、测土配方、种子包衣……这几年,红光村通过村企联营,为大米产业带来全新发展,全村276公顷水稻实现规模化经营。

合十农业就是助力“稻村”发展的主要经营企业。走进村内的合十农业产业检验室,各种仪器设备分门别类、整齐摆放,长春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金玄吉正在检测今年的新米,厚厚的一摞材料上记录着不同品种的出米率、精米率和食味值。

“这片200多公顷的稻田里,今年种植了圆粒香型、长粒香型、稻花香型3个优质水稻品种。”这几年,合十农业与长春市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合作,利用微生物菌剂改良黑土地,依托大数据分析调整种植方式,实现了水稻单产和品质的“双提升”。金玄吉介绍,凭借“九台贡米”的优势产业集群,以及全程溯源质量保障体系,合十农业每年生产加工大米2000多吨。

据史料记载:九台区曾是皇家贡米的核心产区,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九台贡米”也因历史悠久、水优土肥而闻名,这里出产的稻米享有贡米的盛誉。截至2023年年末,全区有水稻合作社422家、水稻家庭农场411家、稻谷加工企业22家,围绕大米产业形成了优势产业集群。

多年来,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五官屯贡米栽培系统的培植下,“九台贡米”将绿色、有机种植技术贯穿整个种植过程,主推水稻钵盘育苗机插秧、水稻精确定量高产栽培、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增产等10项增产提质增收技术。目前,九台区正全面推进“九台贡米”标准化基地建设,致力于打造以国家标准为基础,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相配套的全过程标准体系,水稻生产机械化程度达95%以上。

集群发展做优“一粒米”,“链”出水稻大产业。如今,长春市形成了以佳峰米业、金裕米业、吉富米业、良泽米业、九鼎米业等加工企业为代表的优质大米产业集群,“长春大米”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不断提升,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远销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名牌产品“一大波儿”


在德惠市,吉林省松江佰顺米业有限公司旗下的“米管家”“松江佰顺”“金色松花”等品牌,已成为“德惠大米”的代表产品,“米管家”更是被评为“中国粮油食品影响力品牌”。作为集优质粮食收储、稻谷精深加工、大米杂粮销售、原粮基地打造、农技应用推广、绿色物流配送、云端运营服务、国际贸易进出口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目前松江佰顺米业年处理稻谷加工能力已达20万吨。

“今年,我们与当地稻农签订近4万亩水稻订单。”松江佰顺米业总经理张立志介绍,他们拥有3条世界一流的稻米加工生产线,全程采用自动化加工控制体系,通过28道生产工序的科学精碾,最大限度地保证大米的营养口感和食味值。

一边是一望无际的金色稻田,一边是宽敞明亮的生产车间。近年来,我市致力于打造“长春大米”品牌,引导大米生产加工企业建立优质水稻生产基地,推动大米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目前,全市企业自有大米品牌超过300个,先后涌现出“吉裕”“守臣”“双阳好”“宜品”“五官地”等知名品牌,主要种植小町、稻花香、长粒香等品种。

在有着“天下第一粮仓”之称的榆树市,经过品牌认证的大米原粮会比普通的原粮收购价格高。通过建立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销售,蓝河坝米业有限公司打造了稻米全产业链,集约了数万亩土地进行标准化订单种植。

眼下,蓝河坝米业的机械化生产线上,正在全负荷加工原粮,脱壳、选粒、抛光……一整套流程下来不需要人工,机器上的小屏幕不断显示着一个个飞快下落的“小红点”。“‘小红点’位置上的米粒是被淘汰掉的。”蓝河坝米业负责人李财告诉记者,机械化、智能化选粒精准高效,生产线上还配有显示遥控屏,可以随时控制加工过程的温度和湿度。他们凭借着卓越的大米品质,产品常年销往北京、福建、云南等地,打出了响亮的“榆树大米”的金字招牌。

随着订单农业、稻渔综合种养、智能化生产加工等新模式、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兴起的新农事让“长春大米”焕发出新生机。其中,“榆树大米”已整体达到无公害大米标准,8个地标产品分别被认定为绿色大米、有机大米。我市的部分大米生产企业,先后启动了绿色食品基地试点建设,开发了5000公顷绿色有机大米试验田,确保了“长春大米”的品质和口感。

在有着“天下第一粮仓”之称的榆树市,“榆树大米”已整体达到无公害大米标准


走好品牌拓宽路


分别在杭州、无锡和太原等地,举办“2024长春大米暨长春鲜食玉米品牌推介活动”,提升“长春大米”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利用参加展会和举办推介会等契机,先后在北京、成都、重庆、福州等地举办“长春大米”产销对接活动,推动我市大米加工企业与销区企业在粮食贸易、代收代储、加工销售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借助3月成都春季糖酒会、6月福建粮洽会、8月长春农博会等国内知名展会平台,组织域内大米加工企业积极参展,展示“长春大米”品牌的良好形象。

……

让“长春大米”走出去,不仅需要“打开窗”,更要“拓宽路”。今年年初以来,我市通过举办粮食品牌推介会、产销对接活动,加强域内大米加工企业与主销区企业的合作交流,把“长春大米”品牌“推出去”,让优质、特色、健康的长春粮食产品走向更多的百姓餐桌。

“过去可没有这么多‘长春大米’品牌!”长春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市场流通处相关负责人曾召才说,利用产品展示、主旨推介等形式宣传推介“长春大米”,将让品牌的触角延伸得更长。现在长春的大米加工企业家家都有主打产品,“长春大米”已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发展成为一块金字招牌。

坚持品牌强农战略,深入实施“长春粮食品牌跃升”。近年来,长春市先后在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举办粮食品牌推介会和粮食产销对接座谈会,打造了“长春大米”“榆树大米”“九台贡米”“公主岭大米”“德惠大米”等5个区域公用品牌,有效推动了粮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长春政事儿

幸福农安
传播新闻信息,提供民生资讯,打造服务政府、服务百姓的新媒体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