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伤亡5万余人。
▲“冰雕连”(资料图)
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
东西两岸是海拔1300多米的山地
摩天岭、死鹰岭、
雪寒岭、荒山岭……
只要听一听这些地名
就有一种寒冷和阴森的感觉
新中国第一位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血洒长津湖畔1071.1高地东南侧小高岭;三个志愿军“冰雕连”成建制冰冻于阻击美军南逃沿途,至牺牲仍保持着战斗队形和战斗姿态;我军史上首次成建制歼灭美军加强团的战例发生于长津湖新兴里战场……
在长津湖一线,阻击敌人的志愿军主力是第九兵团。长津湖地区往年11月至12月初的气候并不寒冷,通常在零下三摄氏度到零下五摄氏度。
但1950年受西伯利亚寒潮影响,在第九兵团11月25日前后抵达预伏阵地后,气温骤然降到了零下三十摄氏度以下。虽然第九兵团已经收到大批棉衣,但不足以抵御寒潮。
其实早在11月5日,毛泽东已致电彭德怀,命令“宋兵团”(宋时轮指挥的第九兵团)一个军直开长津,寻机歼敌。
波澜壮阔的长津湖战役至此展开。与第九兵团对阵的是美军陆军一师。
战役主要在长津湖东西两岸的新兴里、柳潭里和南边的下碣隅里展开——下碣隅里是美军南撤并获得补给的中枢。其外围东面高地,由杨根思带领的一个连驻守,士兵们的口袋均装满了手榴弹。在美军飞机和大炮轰击下,杨根思打退美军8次反扑,最后抱着炸药包与敌同归于尽。
在新兴里,从无败绩的美军陆军第七师“北极熊团”被全歼。
美军残部从下碣隅里突围到古土里时,约有1.4万人。这段距离是18公里,美军用了38小时,每小时只能前进500米,平均每公里伤亡34人。美国最精锐的海军陆战队骑兵一师遭到毁灭性打击。美国军人此后再也不提“圣诞节回家”了。
中国人民志愿军也付出了重大牺牲。除英勇战死的英烈外,大量战士冻死冻伤,三个“冰雕连”仅有两人生还。
▲CCTV-6《冰血长津湖》纪录片截图
▲这是祝章成在抗美援朝时期的照片。
▲这是在战场上用过的搪瓷水杯,虽然已经破损,但老人一直保留至今。
战争的激烈、战场环境的严酷,祝章成至今记忆犹新。1950年11月至12月,祝章成所在的27军参加了长津湖战役。作为通信兵的祝章成,面对的是“天上敌机乱飞”以及零下四十摄氏度的极寒天气,他们要在冰天雪地里保证电话线的畅通。对于在江南长大的祝章成来说,虽然没有防冻的经验,但他克服了一切困难,保障通信顺畅。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祝章成总共5次负伤。提起右脚的旧伤,他回忆起一段往事。1952年7月的一天,部队遭遇空袭,他与一名小战士刚在公路旁的洞里藏好,一名八九岁的朝鲜小女孩跑了过来。他赶紧爬出去将小女孩塞进了洞里。此时洞内已经藏不下3个人,祝章成见状就把头伸进洞里,下半身还在洞外。轰炸中,他的脚被炸伤,小女孩和战友毫发无损。
指着一张写有“共立三等功五次、四等功六次”的发黄的立功证明信,祝章成说道:“这上面的功劳不都是我本人的。”原来,1956年祝章成转业时,总共获得三等功三次、四等功一次,师政工科科长叮嘱道:“小祝,朝鲜战场上牺牲了那么多战友,他们也获了很多战功……我把他们的功劳都记在你的名下……你要记住他们!不要忘记他们!”
“我才16岁,就成了废人,再也上不了战场,拿不了枪了啊!”
周全弟1934年出生在四川省南部县一户贫苦农民家里。1949年12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野9兵团26军。朝鲜战争爆发后,他随所在部队奔赴朝鲜战场。
周全弟所在的部队从辽宁丹东夜渡鸭绿江入朝,行军大半个月后,抵达长白山脉南麓长津湖地区的军事要冲黄草岭,执行狙击美军王牌部队海军陆战队第一师与美第七师31团的战斗任务。
“战友们往前冲,我眼睁睁看着,就是爬不起来,冲也冲不动,眼泪止不住掉。”那场战役已经过去73年了,战场上没能完成战斗任务是他一生的遗憾。
1950年12月,历经半个多月的急行军,周全弟跟随部队到达长津湖一带。这里海拔高气候寒冷,气温低至零下四十摄氏度。一些战士是南方人,没见过雪,更别说这样的严寒了。
周全弟所在部队奉命进入黄草岭阻击美军。为了完成伏击任务,他和战友们在雪地里整整埋伏了三天三夜。周全弟回忆,他多次想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儿,每到这时候,班长就会立刻提醒他:“睡不得,你如果睡了,敌人跑了怎么办?”他清楚记得,这是班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由于长时间趴在雪地里,等到第四天冲锋号吹响时,不少战士已经被冻成了“冰雕”,周全弟发现自己全身僵硬,根本站不起来。
战斗结束后,战友们返回搜寻时发现了被白雪埋得只剩脖子以上在外面的周全弟。
送至医院时,他高烧40℃,昏迷不醒,双手双脚严重冻伤感染。为了保住生命,医生用冰块把他四肢包住,将左手截除,双腿从大腿根部截除。几天后复查,右手也没能保住,不得不再一次实施截肢手术。
周全弟醒来时已经是手术后第七天,讲起这段经历,周全弟眼里闪着泪光。“醒来后,发现自己已经没有手和脚时,忍不住大声痛哭起来。”
周全弟至今还记得医院领导和他说的一句话:“只要你生命还在,你还是一名战士,你可以用你的嘴、用你的头脑和智慧,为祖国和人民奉献青春。”
▲资料照片:前排左一为青年时的周全弟
吴金锋:在长津湖的战地情书
▲吴金锋、蒋仁夫妇合影,摄于1952年
▲吴金锋(右二)和战友们,1950年2月摄于太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