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份·倒计时
近日,公安部督办一起针对大学生就业的特大系列诈骗案,涉案金额达到了8000多万元,被骗的学生超过400名,犯罪团伙到底用了什么样的招数让这些学生和家长纷纷落入骗局?
今年6月,兰州市西固区新安路派出所接到了一起报案,报警人小刘告诉民警,2022年,在一次饭局上,自己的父母认识了一名“热心人”,声称自己认识“内部人士”,可以花钱找“关系”把小刘安排进一家兰州的国有企业。
据被害人小刘介绍:“他当时说给我办一个带编制或者是直签的那种工作,福利待遇也比较好。如果这个事办不成,说是给我全额退款。”
在这名“热心人”的一再保证和国企工作的诱惑下,小刘的父母东拼西凑了24万元钱,分3次打给了对方。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小刘真的陆续接到了体检、培训和岗前考试的通知。
图片来源:法治在线
在参加了一系列看起来非常正规的入职准备工作之后,一份盖着企业公章的劳动合同送到了小刘面前。上面写明了岗位、福利待遇等信息,但唯独没有具体入职时间。
虽然知道这份劳动合同有瑕疵,但小刘和父母已经对这名所谓的热心人深信不疑,并按照要求辞去了原来在医院的临时工作,回家等待正式入职的消息。这一等,就一直等到了2023年的8月,焦虑的小刘终于催促他给自己办理入职手续,然而对方总以各种理由推拒。
入职遥遥无期,送出去的钱也像打了水漂,再三催促没有任何作用,小刘最终鼓起勇气报了案。
图片来源:法治在线
而另一个受害人小陈,在所谓“中间人”的帮助之下交了20万元,很快就经过了岗前培训,并以实习的方式进入了兰州的一家央企。这名“中间人”还答应他,实习期结束之后,他可以转正成为企业管理岗员工。
小陈说:“他当时说的是,先以外派工的身份进去实习,实习满之后再去跟单位签劳动合同。”然而,在长达一年的实习时间里,他感觉这中间似乎有些不对劲。当小陈找到“中间人”,质问为何自己还没转正时,那名所谓的“中间人”以各种理由去拖住他,一直到警察找到小陈后,他才恍然大悟。
在连续接到多起报案后,警方开展侦查取证工作。经过详细调查,一个虚构、冒充央企国企和党政事业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实施就业诈骗的团伙浮出水面。
经过对被害者的资金去向进行分析,警方发现,这些资金在交给中间人后,大部分流进了嫌疑人秦某和于某等人的账户。而声称自己是“高干子弟”的于某,其实根本就没有工作。
在确认嫌疑人踪迹之后,警方立刻对秦某和于某进行了抓捕。经过审讯,两人对以介绍国企、央企和党政事业单位为由,诈骗应往届高校毕业生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资金交易记录显示,从2021年到2024年,就有400多人上当受骗。
经过警方追查,这一团伙的20名核心骨干成员已全部落网,已追回被骗资金1000多万元,追缴工作仍在继续进行。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当中。
图片来源:法治在线
求职诈骗为何能屡屡得手?
警方紧急提醒
案件虽然已经侦破,但对于这些被害人来说,损失的可不只是钱财。因为相信能“花钱买到好工作”,有的人辞掉了原有的工作,有的人拒绝了其他单位提供的职位。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套路,能让被害人深信不疑,相信这些骗子能帮他们找到心仪的工作呢?全流程造假的求职骗局为何能屡屡得手呢?
据警方介绍,在这些案件中,一些求职者和家长存在侥幸心理,他们相信“只要认识熟人,花点钱就能办大事”,给犯罪团伙提供了可乘之机。
兰州市公安局西固分局兴安路派出所民警李维强:其实他们花了钱之后,剩下的流程都是一味地去听从,从来没有去核实过,他们会认为这是一个违规的事情,甚至连对自己的亲属都不愿意提。
在案件中,一些犯罪嫌疑人其实是被害人的亲戚朋友,正因为有这层关系,被害人对“花钱找工作”深信不疑,甚至在骗局戳穿后也不愿意报警。
此外,诈骗团伙还制作了大量的假劳动合同、假就业协议,再盖上假公章,还与当地一些培训学校的兼职老师串通,为被害人提供岗前培训并组织考试。
警方紧急提醒:求职者千万不可抱着“走捷径”“靠关系”等心态轻信骗术,应通过正规的招聘服务平台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或者是用人企业的官网进行求职。
来源:宁夏总工会、劳动报、央视新闻
今日份·推荐观看
发送关键字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