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已是中重度! 上海此类患者明显增多,家属极度崩溃…这点很重要

民生   2025-01-25 12:07   上海  



近日,国家卫健委等

15部委联合印发

《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

(2024-2030年)》

明确到2030年基本建立

老年期痴呆综合连续防控体系

涵盖老年期痴呆预防、筛查、

诊疗、康复、照护等多个环节


此外,行动计划还提出“接受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的人群认知功能初筛率≥80%”“疑似认知障碍人群就诊率≥50%”等目标。

国家发布《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2024-2030年)》 


上海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老年痴呆患者数量持续增长

患者早期筛查、

治疗环节做得如何?


记者走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听听专家的说法。


很多患者就诊时已是中重度痴呆


华山医院神经内科郁金泰教授是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认知障碍疾病方向的带头人。他的门诊,总是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年痴呆患者以及焦虑的家属。


“中国60岁及以上人群痴呆患者人数约1500万,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比例大约有60%~70%。”郁金泰教授说,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患病风险随年龄的增长增加。

郁金泰教授在门诊



“我爸确诊阿尔茨海默病的时候,我实在接受不了。”



小王说,父亲记忆不好已经2-3年了,但家人总认为这是岁数大了,很正常,直到突然发现平时爱打牌的他不会打牌了,这才带他去华山医院就诊。“预约检查比想象中顺利,但结果却比想象中严重。我爸已经是中度的阿尔茨海默病了。”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发现

通常依赖于一些临床症状的出现

↓↓↓

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患者还可能会有一些性格改变、情绪波动,比方说平时很友善的老人突然开始跟人起争执。


“一些子女对这些疾病了解有限,不知道这是一种病理性衰老;还有一些子女对治疗这类疾病的紧迫感不足,直到患者进展到晚期阶段才带患者就诊,延误了早期诊疗的机会。”郁医生表示。令他感慨的是,尽管很多患者症状已经进入晚期,家属依然非常积极地陪同就诊,不放弃任何治疗机会。


“其实,AD的整个病程可长达20-30年,最早从无症状的脑内病理改变开始,随着病理负担逐渐增加,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并不断进展。”郁金泰说。


AD治疗的一般方式

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


早期阶段可考虑使用疾病修饰疗法,例如Aβ靶向治疗新药;痴呆轻度阶段可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痴呆中重度阶段可使用NMDA受体拮抗剂。


非药物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心理辅导、生活方式的指导(如戒烟、适量运动、改善睡眠习惯)、光疗、音乐疗法等。


最早发现症状的可能还是自己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精神科岳玲主任医师谈到这些年来的患者变化。“最开始来记忆门诊的多数都是中重度痴呆,直到老人出现不认识家人、出门迷路、晚上不停翻找东西、觉得家人偷他东西,家人忍无可忍才带来就诊。


最近,一位穿着非常雅致的阿姨来门诊加号,她60岁出头,等了4-5个小时才看上岳主任的门诊,说自己“记忆下降明显了”。岳主任给她安排了全面的认知心理评估,但结果都在正常范围内,于是追问,为什么一定要看病?她说:“我女儿也觉得我记忆不如以前,我以前记性特别好的。”


岳主任又给阿姨安排了精准评估,用淀粉样蛋白PET进行诊断,确实,她脑中已经发生了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改变。类似这位阿姨,症状很轻就来就诊,且坦然面对并愿意积极干预的患者,这两年明显增多。


岳玲告诉记者

最近学界有一个研究热点

↓↓↓

强调“主观认知下降”这组人群。因为研究发现,最早可以发现症状的人可能还是患者自己。


年纪大了,记忆总是在“走下坡路”,但这个下坡路是缓是陡,需要医生来鉴别。如果主观感觉到认知下降,能来记忆门诊,有可能被查出是很早期的认知障碍患者,就可以进行积极干预。


无法好转,但可改善精神行为症状


2024年

两款针对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治疗

的进口创新药在我国获批上市

Aβ靶向治疗新药的临床试验显示

经过18个月的治疗

患者病情恶化的速度减缓。

(点击下图回顾详情↓)


AD的控制关键

在于早期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何为“早期AD”?郁金泰说,这类患者有轻度认知功能下降,但还没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目前来看,早期就诊求医的比例仍然非常低。他牵头开设了认知障碍专病门诊,希望能更早地筛查并发现早期病人,给予更多治疗的机会。


郁金泰教授


痴呆的认知症状是无法治愈或好转的,但是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如失眠、吵闹、冲动、幻觉等,是可以改善的。


对早筛的重要性认识仍不足


《行动计划》提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社会力量要积极参与进来,提高老年痴呆的知晓率、筛查率、就诊率和干预率。

岳玲主任医师在回答患者的咨询


“国家已经关注到这一群体和相关社会问题,相关政策也在推进,但现实中很多老百姓对于相关知识普及尚不足。”岳玲介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精神科(上海交通大学阿尔茨海默病诊治中心)首创了“黄金三分钟认知障碍”电子游戏式筛查工具,已形成一套精准快捷的上海评估标准。目前,上海六个行政区的示范社区已对筛查工具进行推广使用,全国累计6万余人接受了筛查。


那么

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属来说,

最迫切的需求是什么?


岳玲认为是心理支持。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如果家里有一个痴呆老人,心理压力无疑是巨大的。他们需要接受患者疾病的现实,也需要应对痴呆伴发的一系列精神行为问题。


遇到亲属患上阿尔茨海默病

要怎么生活?

小坊此前也报道过感人至深的案例

家住上海宝山区的王老伯

用长达8年的"陪伴"给出了答案

(点击下列图片回顾↓)


上海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数量持续增长

众多网友分享了

照顾患有同样疾病家人

的经历和感受


大家也纷纷呼吁

给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更多的爱和关心


如果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本书

阿尔茨海默病

它可能会逐渐翻过书页

模糊记忆中的文字

这场病患上了,可能就是很多年

但在这场“沉默的战斗”中

患者的亲友是最坚强的后盾

爱与陪伴

就是最大的力量


小坊福利

看推文多多点赞转发

有机会获小坊送出的礼品

坊友们千万别错过!

↓↓↓

来源:新闻坊综合新民晚报(记者:左妍)、此前报道、网友评论

编辑:李丽洁


推荐阅读



新闻坊
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新闻坊》官方微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