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印迹 贵州村史村事丨风华镇溪源村:岁月沉淀,焕发生机

政务   2024-10-17 19:38   贵州  

在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风华镇的东部,有一个如诗如画的村落——溪源村。

它距离绥阳县城9公里,距遵义城区23公里,207省道、遵绥高速公路穿腹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辖牛心、春光、高原3个自然村,24个村民组1317户5321人,地势平坦,交通发达,风景秀丽;民风朴实,村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村民们的奋斗足迹,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溪源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镇、省级文明村寨、贵州省民主法治示范村、贵州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等多项殊荣,这些荣誉的获得不仅是对溪源村发展的肯定,更是对村庄未来发展的期许。

漫步在溪源村,仿佛翻开了一部厚重的历史书。据记载,明代天启六年(1626 年),村里便立有一块“安攘碑”。碑身正刻“水兰跳梁,血流草莽,天生如弓,内安外嚷”,虽历经数百年风雨,却依然清晰可辨。这不仅是一块石碑,更是一部无声的历史书,见证了贵州改土归流初期的动荡历史,为后人研究地方军事史和地方移民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依据。

此外,溪源村还拥有鸡公山寨、陈子昂祠、丁氏宗祠、马闼洞寨等古迹,以及绥阳古代外八景之一的“螺江九曲”,每一处都能让人在青山绿水间,体验一场历史文化之旅。

这里的田园风光如画卷般展开,令人向往。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美在好生态、好风景,也美在岁稔年丰、业强民富的好光景。

溪源村四周青山环绕,绿树成荫,清澈的溪流潺潺流淌,仿佛在弹奏着一曲动人的乐章。近年来,溪源村积极推进农业发展,辣椒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通过“党支部+股份经济合作社+大户+农户”的模式,辣椒、中药材、烤烟、高粱、水稻、玉米油菜等特色优质产业如同燃烧的希望,照亮了村民们的致富之路。

紫薇园由当地退伍军人田其永创办,是一处以紫薇树为主体的农耕生态庄园,打造成型200余亩,满园紫薇花香,湖泊、小岛、楼阁相得益彰。园内农耕气息浓厚,远离城市喧嚣,置身其中,轻松愉悦,使人有返璞归真之感,还可体验农家劳作的乐趣。小径通幽,紫薇古朴,根雕引人入胜,阴沉木随处可见。

位于溪源村的盛林生态农场,是以生态种、养循环为基础的,融合了农文旅、产学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家庭式农场”。该农场共分为七大板块,有蔬菜轮作区、精品水果种植区、经济农作物种植区、畜禽养殖区、水产养殖区、研学劳动区以及生态体验餐厅区,占地面积达450余亩。在盛林农场上,白云与农田相伴,池塘与古屋相依,蝴蝶与花丛相乐,阳光透过云层,洒在了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

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溪源村坚持党建引领,“以农促旅、以旅富农”两把“金钥匙”,摸索出乡村振兴的“幸福密码”,全力推动农体旅深度融合发展,让绿水青山变成群众增收的“幸福靠山”。





感知乡村文化之美
走进溪源

家风纯正,雨润万物。家风蔚然,民风浩荡。成为溪源人记忆里世代相承的一缕乡愁。“勤劳致富全家乐,好吃懒做遭人唾;父母在生要孝道,响应号召遵火化;诚实守信贵如金,言而无信路难行;党群共建和谐村,美丽溪源焕容颜……”溪源的村规民约内容涵盖村务管理、民主治理、乡风建设等各个方面,村内大事小情的处理都能在其中找到依据,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小宪法”。

村规民约的科学制定和顺利施行,这得益于溪源村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村规民约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价值导向。

清朝时,走出了丁世选、丁世培、丁世桢、丁元勋等一大批文化名人,使得这一方土地尤显文化厚重,声名遐迩。走进溪源村,名人故事能带我们穿越时空,沉浸式体验原乡风景。

继恩桥

位于今风华镇溪源村,是螺江一条支流上的古石桥。民国《绥阳县志》载:“继恩桥,城西十五里,桥高一丈三尺,长一丈六尺,广一丈,创自天启之元,成于崇祯三年。建桥人丁张氏,男文灿、文明、文耀。”从这一记载可看出,继恩桥是座修建时间较长的古石桥,从明天启元年(1621)开始修建,直到崇祯三年(1630),整整修了9年时间,可见其间多有艰辛。在民国《绥阳县志》中,有一篇由主要修建者丁文耀撰写的《继恩桥碑记》。

在继恩桥修建以前,螺江河中部的一条小溪,每逢春夏涨水期间,从正安、绥阳到遵义往返的行人,没法往来,于是在天启辛酉岁(1621),当地人丁文耀的母亲张氏要求丁文耀兄弟等在小溪上修建一座桥,以方便行旅。可是,刚开始修建不久,由于起了战事,修桥工程中断。到了天启甲子年(1624),丁文耀的母亲去世时,又留下遗言,要求丁文耀兄弟继续建好此桥。一直到了崇祯己巳年(1629),“疆场稍靖,无烽燧之虞”,丁文耀兄弟才又“鸠工伐石”重建此桥,直到崇祯三年(1630)才建好此桥。桥建好后,因是“继先慈之志”而修建的,所以取名“继恩桥”。取这个桥名也有不负母亲建桥初心,教育后世子孙,方便行人过渡的多重意思。



织女散花

关于风华油菜花海,有一个优美的民间传说故事。一天,织女仙姑在天上巡游,来到螺江九曲上空往下一看,哇,这地方太美了,洞林山水都那么灵秀,大块大块的坝子葱葱绿绿,令人流连忘返。她想:“这么好的地方,却好像缺点什么?对了,要是再增添一片花海,多好呀。”织女就决定给这里的大坝上散些花下来。她返回天宫花园,请来姐姐妹妹,采了许多花朵花瓣,一起来到螺江两岸的上空散了下来。一时间花雨纷纷,美不胜收。鲜花落到地上,的确使大地五彩缤纷。可是刚过一二天,那些花就枯萎了,不但不好看,还弄得又黑又臭,大煞风景。怎么做才好呢?这个问题又折磨着织女。她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不散花而散花种,让花种自己长出植株来开出美丽的鲜花。她找啊找啊,找到了油菜种,从空中撒到了螺江两岸,不久,螺江两岸的土地上就长出了绿油油的油菜,接着开出了金黄的油菜花。油菜花开了很多天,最后慢慢凋谢后结出了油菜角。人们发现,油菜角中的籽粒可以榨油吃,就年年自己种油菜,这样就年年可见油菜花海了。后来,油菜种植慢慢向外扩散,传到了很远的地方。

如今的溪源村,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文人辈出,诗歌文化源远流长,在岁月的长河中,沉淀着历史的底蕴,绽放着时代的光彩。相信在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溪源村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真正把溪源村建设成宜居、宜业、宜旅,让村民真正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主办:中共绥阳县委宣传部

承办:绥阳县融媒体中心

监制:石芝谋 | 总编辑:卢永贤

副总编辑:彭坤煜

责任编辑:张丽 | 责任校审:卢永贤

全媒记者:陈贤琴

绥阳发布
向外推介绥阳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营造良好发展舆论氛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