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筑梦“浙”里「56」|“当初的选择是对的”,一位台商眼中的“绿水青山”
文摘
社会
2024-11-15 16:31
浙江
400多年前明代老尚书归隐南浔之时,给婢女造了100间楼,成了江南不可多得的隐藏景点。流水、阁楼、古桥……透过时光的缝隙映射在2004年第一次来到这里的许振焜眼里。
“湖州这十几年改变很多。”2019年,已扎根湖州的许振焜又一次来到这座多桥多弄的古镇,它早已不是当年简陋的样子,一叶小船,穿桥而出,老街上的人们打开店门,街坊邻居在廊桥下打着招呼。“原来,这才是我心中真正江南的样子。”
1994年,许振焜在距台湾千里之外的深圳开设工厂,从事来料加工。与许多上世纪90年代初就到大陆投资的台商一样,深圳、东莞、昆山……一座座城市都留下了许振焜创业打拼的足迹,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机遇也成就了他精彩的商业故事。彼时的许振焜一定想象不到,多年以后自己和企业会与“江南腹心”湖州双向奔赴,一路共同成长。
“2000年的时候我们的工厂在江苏昆山,后来由于原有的产能已经难以满足需求,工厂需要扩建,所以决定另觅新的地点。”南通、盐城、安庆、芜湖,许振焜为了找到心目中投资建厂的最佳投资地,先后考察了不少城市。
2019年,许振焜将目光落在了浙江湖州。“当时整个吴兴区高新区发展还没有很健全,周围都是农田。”许振焜所说的早已消逝的田坝,正是如今他偌大新工厂的所在地。“当时我们有70%的工人都一起跟着过来了,我就很好奇问他们,为什么想到湖州来?他们给我的所有回答都是这绿水青山的地方怎么会不好。”
“现在我常常会想,当初自己的选择是对的。”落子湖州,在许振焜看来正是这片土地,兼顾了生态环境、政府效率、交通便利、资源充足等诸多因素。而这看似简单的选择背后,也透着许振焜缜密的思考与长远的规划。
从无到有,从阡陌变通途。许振焜和自己的企业一起见证了湖州的蝶变与升级。
一条河贯穿南浔,河边林立的那一间间阁楼,静静地伫立在南浔文脉之上。走进百间楼,走进一座座黛瓦白墙的小院,往昔汇通天下的浔商,在一砖一瓦间留下令人着迷的痕迹。2004年许振焜第一次到湖州,百间楼的文化气息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个时候的南浔整体会感觉有点陈旧和杂乱,现在你静下心来在百间楼走走逛逛,会发现临街店铺的一砖一瓦、一门一窗都经过精心修复,百年老街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浙江变化太多了。”许振焜如此感慨道。从西湖边的文化底蕴,到钱塘江畔的科技创新;从古朴的水乡古镇,到现代化的智慧城市。“如同百间楼的变化一样,这里的每一处变化都让我惊叹不已。”在许振焜看来,这一切的一切不仅仅是一个省域的进步,更是整个中国大陆发展的缩影。
前不久,湖州首个主要由台湾同胞捐资设立的基金项目——“湖台共富慈善基金”成立,许振焜作为台协会的“大家长”宣读了《慈善募捐倡议书》。“热心慈善事业、关心群众疾苦,是台胞台商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我们在湖台商将用实际行动为患病台胞、台企职工和湖州老百姓提供爱心扶持,为湖州慈善事业添砖加瓦!”许振焜说。
尽一份心、出一份力,作为一名在大陆经商数十年的台商,许振焜坦言,大陆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全世界有目共睹,“更让人自豪的是,我们台企台商也有幸参与和见证。
产业交流、文化寻根……对于两岸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许振焜也感触颇深。“作为台湾年轻人,来大陆千万不要走马观花,你要去了解当地的文化、风俗、习惯,你才可以在这里创业。我建议大家不要短暂而是要深入地去了解一个地方。”
今年3月,许振焜在湖州的新工厂已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生产。未来,他希望在自己的企业里能看到更多台湾年轻人扎下根来,丰富职场体验、感知大陆生活。
文字|张鲁楠
视频|郑嘉威
编辑丨张鲁楠 王璐瑶 白若娴
审核丨高齐
监制丨冯永明 陈文文
—— 精彩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