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成县林业和草原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林草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盯“三区”建设目标,确定了“12255”的落实工作思路,坚持以林长制为总抓手,持续推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科学推进国土绿化,着力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与林草资源保护,努力推动林草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重点工作任务落实
01
坚持靠责任,抓管理,协同联动推进林长制工作。
一是今年,召开了4次林长制工作会议和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印发了《关于调整部分县级林长及乡镇总林长的通知》《成县2024年林长制工作要点的通知》《关于认真做好“清明节”及“五一节”期间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通知》等7个文件,明确了工作任务,靠实了工作责任。二是认真执行林长制5项工作制度,不断完善责任传导机制、工作落实机制、资源监管机制、四单一函机制、网格化管理机制,先后向县、乡林长及乡镇发送《林草资源资源清单》《工作提示单》《问题清单》《督办函》《提醒函》等53份,明确了工作任务,强化了执行力度。同时积极推行“甘肃省智慧林长信息系统”平台应用,增强林草业务线上线下同步审核管理能力,提升林长制工作可视化、智慧化建设水平。三是对各级林长履职尽责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督促落实网格化、常态化巡山查林责任,形成了紧密协调、齐抓共管的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确保林长制工作任务全面落实。
02
坚持抓管理,延链条,多措并举推进产业增效
03
坚持夯基础、增活力,全面推动生态建设项目。
04
坚持强保障,促平安,扎实推进林草资源管理。
二、特色亮点工作
01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得到省市肯定。
成县是全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12个试点县之一。按照国家、省、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要求,我县在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围绕加快推进三权分置、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强森林经营等8项主要任务,总结出了“12345”工作推进落实思路(成立一套专班、做好两项前期工作、明确三类改革模式、落实四项问题化解措施、形成五项工作机制),在全省推广学习。先后完成全县83万亩的集体林地核查工作,完成21万亩集体统一经营林地折资量化工作,以村民入股合作社的方式实现林地流转15万亩,大户流转56宗18.03万亩,林权抵押贷款900万元,发展林下产业示范点34个。成县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经验得到省市充分肯定,工作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8月27日全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推进会议在成县召开。
02
森林草原防火体系不断完善。
为了提高森林草原火险监测能力,在重点林区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24套,设立了森林草原防火监测预警中心,建立了覆盖2国有林场6个重点乡镇17个森林管护站的三级防火信息预警系统。以林长制为抓手,严格落实“8311”工作机制,设立了以林草系统基层单位、镇村林长、护林“三员”的全覆盖森林草原防火网络,压实了1146名网格员责任,全面加强了森林草原防火宣传和监控工作,护林员APP巡林上线率一直位于全市前列。
03
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
04
建立了全县乡土树种种质资源圃。
05
林草项目投资明显增长。
06
林草湿普查全面完成。
按照省自然资源和林草部门的安排部署,组织林草系统200多人,对照省上下达的38392个不一致图斑,逐一进行了现地拍照举证,进一步夯实了“三调”数据,为全县调整储备耕地1.4万亩,调出林草项目实施空间30万亩,普查成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07
鸡峰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推进迅速。
08
野生动物救助成效明显。
09
林下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围绕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拓宽联农带农渠道”的目标任务,在陈院镇半山村总结推广“黄山家庭林场+村集体组织+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森林经营和康养旅游;在二郎乡庄子村探索出“赵坝国有林场+村集体股份合作社+农户”的林改模式,成立了林副产品营销中心,订单收购林副产品,增加群众收入;在宋坪乡猫川村探索出“龙凤山国有林场技术指导、订单收购带动村级股份合作社和群众的增收模式。并建成毛川林下经济示范点,先后引种移栽柴胡、苦参、黄精、五味子、淫羊藿、重楼、草珊瑚等中药材15种169亩,示范带动当地群众发展林下经济,林下产业将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又一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