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财专家学者
热议二十届三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7月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上海财经大学专家学者们热议二十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畅谈感想、反响热烈。
金融学院 曹啸教授
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尤为重要的是,二十届三中全会把“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做为“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条件,这说明未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将会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在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内外部问题日益复杂的和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市场是解决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风险的最好的机制,因此,二十届三中全会报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再次强调一定会有效提振社会资本、民营企业与市场主体的信心。
数字经济系 肖升生副教授
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日益增长,因此我们必须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对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关键作用。首先,数字经济能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在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同时培育新兴产业,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在需求侧,数字经济通过提升消费者体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在推动消费升级的同时切实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满意感。其次,数字经济能够有效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打破地域限制,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距,助力共同富裕。与此同时,数字经济通过开放合作,促使我们积极参与全球数字经济规则的制定,能够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和竞争力。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已数年稳居世界第二。展望未来,数字经济将全面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法学院 徐键教授
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指导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决定》指出,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立足自己国情体现中国特色,同时也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法治化是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坚持系统观念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法治发挥着“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只有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才能有效保证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才能最大限度凝聚全体中国人民的共识,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财经研究所 许庆教授
在当前形势下,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明确说明中央不仅做了一个“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并且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指出了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十四个方面之一,强调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迈上新征程,要通过全面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土地制度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推动土地要素更好支撑高质量发展,更好促进城乡、区域均衡发展,继而实现共同富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商学院 余典范教授
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制度建设为主线的原则,特别强调系统化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这既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也是全面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源和制度保障。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是改革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效率提升是建立在激励基础上的,而制度是围绕提高效率来调整激励机制的一系列规则设计。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日新月异形势下,技术、要素、产业等各领域加速融合,因此,增强制度建设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是形成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合力,增强改革整体效能的重要保障。
财经研究所 张锦华教授
2024年7月18日,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吹响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作为超大城市经济体,上海拥有高度集聚的资金、人才、科技等现代生产要素,理应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上海可以通过深化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农村经营制度和农村土地制度这三个关键领域改革,推动“三农”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从而探索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发展规律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路径。
人文学院 张雄教授
总书记激动人心的报告,凸显了四个关键词:党的领导、人民宗旨、科技强国、深化改革。划出了中国式现代化建构的四个要点。其中,强国富民思想是中国走向现代化强国的政治经济学轴心原理。即,在党的领导下,紧紧抓住AI智能化科技发展的机遇,用一流的高科技成果,孵化出一流的国家军事实力和财富实力,目的是确保人民生活的安全和福祉。它既显示了以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对中国社会发展谋篇布局的历史理性逻辑,和实践发展逻辑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又揭示了打造21世纪具有国际话语权的社会主义科技强国的深刻内涵:抢占世界尖端科技制高点,打造军事强国、财富强国,使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财富获得感和幸福感。
财经研究所 张学良教授
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全面深化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动力支持,有利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同时,高质量发展也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要求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耦合性,形成全面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
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张熠教授
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将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并再次强调了“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基本原则。“尽力而为”体现了党和政府在民生中的主观责任意识,“量力而行”反映了任何民生保障体系都不能超越发展阶段的客观规律。公报还明确了重点的民生建设领域,包括收入公平、就业、社会保障、看病医疗、生养教育等。这些领域无一不触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代表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理念。
外国语学院 赵珂教授
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总体部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全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外语学科应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服务国家高水平改革开放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重大需求,培养适应数智时代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国别区域、国际传播、国际组织人才,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研究生院 朱凯教授
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在数字经济时代,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积极探索高等教育,特别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数智化转型。按照“场景数字化、分析智能化、成果实践化”要求,构建“数智赋能、多维融合”产学研教一体化平台,培养适应实践需要、引领实践活动、推动实践创新的财经专业人才。
注:文中所列专家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1
END
1
“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 : SUFERnD
企业微信: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