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季寒潮的来袭,羽绒服成为了人们必备的御寒神器。然而,近日央视《财经调查》却曝光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不法商家以“飞丝”冒充“羽绒”,在羽绒制品市场上制造了一起造假乱象。此事迅速引发网友热议,不少消费者纷纷剪开自己的羽绒服进行检验,结果令人大跌眼镜。据相关媒体报道,这些不法商家为了降低成本,竟然使用“飞丝”作为羽绒服的填充物。而所谓的“飞丝”,实际上就是绒丝,是从蒲公英状的朵绒等绒子上掉下的单根短丝,其保暖性能远远不如真正的绒子。尽管如此,这些伪劣产品却通过线上和线下渠道大肆流向市场,有的童装羽绒服甚至已售出数万件。面对这一乱象,中国羽绒工业协会迅速发布了《羽绒制品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在购买羽绒服时要警惕商家的销售套路。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看羽绒服合格证上的执行标准是否为新国标GB/T 14272-2021,以及“绒子含量”、“充绒量”和“蓬松度”等指标。然而,即便是有了这些提示,消费者在购买时仍然需要格外小心。因为一些不法商家不仅会提供假冒的合格证和水洗标等质检手续,还会通过主播发誓等夸张方式进行销售。这样一来,即便是看似正规的羽绒服,也可能隐藏着“飞丝”陷阱。不仅如此,一些价格异常低廉的羽绒服更是成为了消费者关注的焦点。据相关媒体报道,有直播间以159.9元的价格销售所谓的鹅绒服,并卖出了1.2万件。然而,在羽绒原料价格整体上涨的情况下,这样的价格显然无法覆盖正常的羽绒成本。因此,这些所谓的鹅绒服很可能是伪劣产品。更令人震惊的是,即便是售价高达3000多元的羽绒服也可能存在“飞丝”问题。据报道,有消费者将自己花费3000多元购买的品牌羽绒服拿到翻新店进行翻新时,发现里面竟然全是飞丝而非羽绒。首先,要警惕商家的销售套路和低价诱惑;其次,要认真查看羽绒服的合格证和执行标准等信息;最后,如果发现购买的羽绒服存在质量问题或假冒伪劣情况,要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举报和投诉。总之,羽绒服市场的“飞丝”陷阱已经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和损失。只有加强监管和打击力度,提高消费者的辨识能力和维权意识,才能有效遏制这一乱象的蔓延和扩散。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