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门准备,3、2、1开始……”在横店影视城广州街·香港街影视拍摄基地的一座小洋房内,《诱宠》剧组正在拍摄一场家族聚餐戏份,只见演员们围坐在桌子旁,桌上摆着丰盛的菜肴,有酒酿丸子、水晶肘子、红烧鲫鱼……香味扑鼻。拍摄间隙演员们禁不住美食的诱惑,还调皮地“偷吃”。
美食,常成为推动剧情的关键“配角”。从张艺谋《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华丽诡谲的宫廷盛宴,到《琅琊榜》《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烟火气十足的家常菜肴,横店不仅用场景造梦,更以美食为媒,将影视与现实本土美味无缝衔接,打造横店戏里戏外的“味觉江湖”。
美食即戏眼
一菜一乾坤
“摆宴”是古装剧里的经典名场面,而横店影视城餐饮团队则是“戏味制造机”。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周润发与巩俐对峙的“重阳夜宴”戏份,百盏琉璃灯下,数十道珍馐铺陈,其中一道“金汤菊花盅”成为权力暗涌的隐喻。这道菜由横店影视城八大厨鲍建新和郑广曦改良创作,以菊花入馔响应电影主题。
“剧组说需要一桌‘权力与阴谋交织的宴席’,我立刻想到用金华火腿雕龙、东阳土鸡煨汤,再配上一壶东阳黄酒——江南的奢靡与杀机全在菜里了。”当时郑广曦正是《满城尽带黄金甲》重阳夜宴的菜品设计师。他和团队成员一起将本地食材与戏剧张力结合,“有几道菜至今印象深刻,其中‘金汤菊花盅’,以东阳土鸡熬制高汤,用刀工将豆腐雕成菊花,浮于汤面,象征‘金菊染血’;‘琉璃龙凤盏’将传统金华米糕染成琥珀色,嵌入可食用金箔,暗喻皇室虚华;‘黄酒煨鹿筋’选用东阳本地五年陈黄酒,赋予宴席浓烈的江南底色。”回想起当初根据剧组需要,设计、烹饪的菜品,郑广曦仍记忆犹新,“张艺谋导演说,菜的气味让演员入戏更深。”
从片场到民间
本地菜的“高光时刻”
如果说古装剧是横店美食的“华丽舞台”,现实题材作品则让家常菜成为情感载体。历史题材剧中,有一幕李大钊与工友分食“东阳土鸡煲”的场景,由横店贵宾楼和国贸大厦行政总厨鲍建新亲自掌勺。“导演要求这锅汤要有‘让观众鼻子一酸的家常味’。”鲍建新选用了散养两年以上的本地土鸡,加入枸杞、姜片和五年陈花雕酒,慢火煨足四小时,拍摄时现场香气弥漫,演员张颂文感叹:“喝一口汤就想起老家。”
这道菜同样出现在家庭伦理剧《小欢喜》中,陶虹为女儿炖煮的“东阳土鸡煲”,则让这道横店传统美食火出圈。剧集热播时,“陶虹同款土鸡煲”搜索量暴涨300%。鲍建新笑称:“很多来横店的游客,点名要喝‘英子同款鸡汤’。”这道滋补菜,因肉质酥烂、汤头醇厚,成了荧屏内外的情感纽带。“土鸡煲太火爆,通常需要提前预订。”有观众驱车200公里到横店打卡,“就想尝尝这口汤”。
跨界融合
当本地风味遇见奇幻江湖
横店本地菜不止于历史剧。在奇幻电影《龙珠》中,龟仙人的“仙侠宴”需要既有东方韵味又带超现实感。横店厨师团队以本地食材为基底,玩转视觉魔法。“根据剧情需要,我们精心制作了一款‘千祥羊肉云吞’,将羊肉剁蓉,包入透明水晶皮,蒸制后如悬浮仙丹。还制作了一款‘东阳蜜枣幻彩糕’,用糯米粉混合蝶豆花汁,蒸出渐变星空色,内嵌蜜枣象征‘元气内核’。”
美食剧《御前神厨》是横店美食“集大成者”。剧中108道宫廷菜,80%改编自东阳民间宴席,“金榜题名”状元糕,原型是横店的“杨梅馃”,裹上食用金粉后华丽变身御膳;“锦绣山河”拼盘,用南马肉饼、上卢馄饨等小吃组合成江山画卷;“御火焚天”炙羊肉,将千祥羊肉切薄片,现场用龙井茶树枝炙烤,呼应剧情中的“江南火案”。
在横店,美食是戏的延伸,亦是戏的注脚。当镜头扫过宴席上的玉盘珍馐,或定格于市井摊头的一碗热汤,观众看见的是剧情,品味的却是千年饮食与现代影视工业碰撞出的火花。正如一位剧评人所言:“横店最神奇的‘特效’,是让虚构的戏味,落进了现实的碗里。”天下风云终会散,唯有烟火暖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