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人力资源研究社」免费领取海量HR资料
其实很多公司原本希望招30岁以上、有经验的人,但是实际情况是,招不到符合条件的人。首先是绝大部分35+的人缺少激情和好奇心,也就是有趣的人特别少。不是说在职场上要求你有多有趣幽默,而是希望你对新生事物、新鲜话题保持一定的好奇心。如果一个人的眼睛里不再闪闪发光,好像没有什么事情是他挺特别感兴趣的,很难在工作上干出亮点。大多数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应聘者,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过于看重自己的工作经验。当有人谈及方法论时,他们总是会说方法论有局限,但又无法说出具体的局限在哪里。企业招人不只是为了解决眼下的问题,而是谋求更大的发展,因此在经验和方法论之间,企业更看重可以传承的方法论,而不是沉淀在一个人脑中,无法提取与传承的所谓的经验。
再者,没有持续自我刷新的习惯,也缺少自我刷新的机制。其实提到自我刷新,没什么秘密,无外乎通过阅读、与高人交流切磋、在实践中摸索等三种主要途径。很遗憾,很多35+以上的人似乎已经停止阅读了,偶尔还在阅读的人,阅读范围局限于轻松的娱乐书籍,也很难谈论具体的启发在哪里。当然,自我刷新最好的机会来自于在「主航道」工作,主航道的水流速度会逼着每个主航道上的人快速地学习和迭代自己。但很多面试者既不在主航道上,又缺少阅读或者与高人交流的习惯。那些「胆大包天」「不切实际」的明确目标,似乎只能从年轻人敢说出口,步入30的中青年们的回答常常十分模糊,没有具体的目标。可在用人单位看来,目标明确和目标模糊带来的结果天差地别。目标模糊的人看到一个大概的方向会跳进去,但是目标明确的人却清楚自己选择这个赛道、这家公司的具体原因。也知道自己在这里的具体价值是什么,希望在哪方面有确定的提升。人们常说中年油腻,小编认为,对于应聘者来说,没有明确的个人目标、缺少自我刷新机制、总是猜测HR的想法,顺着老板的想法去沟通,这样的情况,就是油腻的体现。与此相反,很多年轻人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自己是谁,要去哪里。回答问题干脆利索,不带任何迟疑,相对于「油腻」,这是一种「清爽」的感觉。相比于招聘油腻的中年应聘者,年轻、经验相对欠缺,但充满冲劲的年轻人更带有鲜明的个人特点,公司也更愿意花时间去培养这些人,等待这些人逐渐补足经验。能招聘并培养年轻人,尤其是逐步能招聘并培养毕业生,就是一个团队,一个组织能力提升的重要标志—— 只要想清楚这一点,结合企业的远大目标,就会果断、坚决地更多地关注年轻候选人。因此,鼓励大家尽早思考35+之后的职业道路,并提前给自己充足的时间准备,自我刷新、每日进步。谢谢你看完文章,还请点亮【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除了干货文章,小编给大家推荐一个HR必备资料库,对你一定有帮助!
人力资源研究社,匠心精选各类HR必备资料,目前超过3万+人力资源从业者加入。几乎无死角覆盖HR日常管理工作
马上加入
↓ ↓ ↓
*广告申明:本文系人力资源研究社广告,对内容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