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的乡村,宛如一幅宁静质朴的水墨画。在这片宁静之中,被执行人老李租了一间屋子,守着门口那几个大鱼塘。
2019年,老李委托某服装加工厂为他加工服装,加工完成后,他却在支付加工费用上耍起了心眼,签了欠条便玩起了失踪。2024年10月,该服装厂向重庆市潼南区人民法院起诉,后法院判决老李应向该服装厂支付加工费50000元。判决生效后,老李却迟迟不履行还款义务。该服装厂不得已申请强制执行。
申请执行人称老李在潼南区某村镇经营了20多亩鱼塘,养殖了约有上千斤鱼。经执行法官走访调查,多方打听询问,最终确认鱼塘里确实养殖了鱼,但数量不多,只有几百斤,多为黄辣丁、白鲢、花鲢等鱼种。老李的鱼出塘售卖的时间大多集中在每年的 4、5 月份,而现阶段鱼塘里将近一半的鱼都还是鱼苗和 2 斤以下的小鱼。这类鱼在市场上销路不好,收购价十分低廉。
得知该情况,申请执行人十分焦虑:“已近年关,欠账还没到手,没法向厂里的工人交代!”执行法官连忙安抚申请执行人的情绪,向他许诺:“您放心,鱼卖得掉!钱一定拿得到!”
为了实质性解决问题,执行法官多次前往鱼塘实地走访,深入了解鱼塘的养殖情况和鱼的生长周期,积极与申请执行人沟通,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先清塘捕捞大鱼,鱼苗和小鱼则等老李养殖成熟后,由他自行变卖还款。
1 月 17 日上午10点,潼南法院执行干警们精神抖擞,集结完毕后迅速奔赴执行现场。到达目的地后,干警们迅速分成小组,按照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有的干警放飞无人机,像锐利的鹰眼般勘察鱼塘全貌;有的拉起警戒线,为执行工作筑牢安全防线;还有的认真监督工人捕捞,确保每个环节都公正透明。执行现场一片热火朝天,干警们干劲十足,有条不紊地组织着工人们捕捞、称重、搬运、装车。
3个小时后,黄辣丁、白鲢、花鲢等共900余斤鱼成功捕捞装车完毕,此次执行行动共变卖鱼款8400余元。案款到账后,执行法官第一时间联系了申请执行人,申请执行人在电话里激动不已,连连对执行干警表达感谢:“太感谢你们了,这钱追回来可不容易,我们可以过一个好年了!” 这笔钱虽说只是老李所欠债务的一部分,但对于申请执行人而言,无疑是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执行手记
文字:张程
图片:李娟
初审:欧阳颖
签发:黄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