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装了,看个片还想看出什么风情
乐活
2024-08-14 23:03
陕西
“弎级片”一直是香港电影的重要分支,虽然这几年弎级片的数量和质量都大打折扣,但像《3DR蒲团》这类,试图结合新的技术与“弎级片”结合,也算在不断创新。但是所谓的3D还是多噱头,少内容,这些电影总感觉S情有余而风情不足,有人肯定得说:别装了,看个弎级片还想看出什么风情。还别说,当年真的有弎级片万种风情,而拍出这万种风情的正是李翰祥。在那个香港电影没有分级制度的年代,自然没有“弎级片”这个说法,在当时,大C度的情S电影叫做“风月片”。上世纪70年代,李翰祥从台湾回到香港邵氏拍片,正式开启了“风月片”这一类型电影的大门。他回到邵氏的第一部作品《大军阀》,就被视为“风月片”的开山之作,但是从后来者的角度来看《大军阀》,也就打打擦边球,果露戏份其实不算多,但当时赤果的X挑逗就已经足够了。一代巨星许冠文也是从这部电影开始崭露头角,后来转投嘉禾,逐渐攀上香港电影的巅峰。《大军阀》之后,许冠文先后与李翰祥合作了《一乐也》《丑闻》《声色犬马》,开启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巅峰。虽然当时香港还没有电影分级制度,但是“风月片”说到C度,还是不如后面的情S类“弎级片”露骨,但是对X的挑拨,桥段的设定一点也不输。当然,最重要的是李翰祥对美学和细节的考究,是后面的“弎级片”无法比拟的。李导拍“风月片”大部分是古装,对服装很讲究、野史的奇闻轶事和情欲戏上香艳而不显低俗的展现都是他“风月片”独有的特点。其中,我最喜欢的电影是1973年由他拍摄的《北地胭脂》,顾名思义,是关于北京烟花之地的一段风流韵事,一个青楼引出三段关于帝王的风流韵事,香艳又有趣。故事开始于清末京城的花街柳巷,一个知名的风月之地——百花楼,感觉世界上可能有一万个J院叫百花楼,但这绝对是历史最悠久的一家,毕竟两个皇帝都曾流连于此。第一个故事是关于良家少女被逼良为娼,开始反抗最终麻木,其中就算逼良为娼也花了很多心血,这一段是旧社会残酷的缩影。第二个故事是关于同治皇帝的野史,由B气十足的J院老鸨缓缓道来。同治皇帝说是感染天花而死,坊间传闻死因却是梅毒。年轻的皇帝在烟花之地流连忘返,玩遍了中西高级、低级的游戏,最终染上梅毒而死。有趣的是,李翰祥还向观众展示了皇帝如何攻破C男之身,如何召唤妃子来服侍。拍野史也是毫不敷衍地拍出来的。第三段讲的是明朝正德皇帝和一个青楼女子的奇情,中间夹杂着黄梅调,这段奇情也是鬼神推波助澜,很吊诡。但是说到风情,首选还是胡锦饰演的百花楼老板娘,一颦一笑间,万种风情都在里面了。当年李翰祥的“风月片”在香港,受众广泛,票房收获颇丰,那或许是一个不避讳性的时代吧。李翰祥的传奇人生,几经波折,在几个不同的时代以不同类型的电影登上了影坛的巅峰,风头一时无两。1948年,李翰祥从北平来到上海市立剧校学习,一开始也是个演员,曾经演过一个盲叟,脱颖而出,话说当时演戏的那套衣服还是徐悲鸿亲自写信去借的,正是有了这次出色的表演他才成功去到上海剧校。上海曾经是中国电影的中心,但随着抗战的结束,上海这个大都市的紫醉金迷也渐渐消减下去。去上海后不久,李翰祥就辍学去了香港,在那里正式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那时候的电影人,一开始真的是什么都做,演员、灯光、场务,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才对电影制作有更深的理解吧。李翰祥一生从影近50年,拍遍了世间百态、市井众生,拍过厚重的历史,更拍过挑逗的X欲。但就他而言,拍得最多的还是古装片,而最爱拍的应该就是历史题材吧。1958年就拍出了一部《貂蝉》,让林黛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巨星。之后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更是把凌波捧成了当时最红的“男演员”。黄梅调电影掀起了这一波性别反转,让后来的动作片大导演张彻看起来不顺眼,终于在新武侠中推出《独臂刀》,让阳刚十足的王羽火了一把。话说当年邵氏两大导演张彻和李翰祥都有在报纸上写专栏,时常隔空互撕,非常有意思,张彻还曾经攻击过李翰祥的穿衣品味。说起拍电影,拍男人张彻行,拍风情挖宝万种的女人,还是要看李翰祥了。但是后来李翰祥拍讲述光绪帝的历史巨作《倾国倾城》和《瀛台泣血》却是借来了狄龙、姜大卫两位张彻手把手调教出来的爱徒。这两部电影多为历史题材还是戏说成分居多,但清宫戏的编排和服装的精美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在当时的邵氏可以说是一绝。一直以来都是动作明星示人的狄龙,在扮演皇帝的时候气质也丝毫不输。当然,这个故事中最出彩的还是女性,卢燕饰演的慈禧当年获得金马奖的最佳女演员。从那以后,才有了为李翰祥独家开放故宫来拍的《垂帘听政》和《火烧圆明园》两部历史题材的代表作,李翰祥也成为港台导演在故宫拍摄的第一人。也是因为这两部电影,才开启了后来以演技叱咤华语影坛的梁家辉的电影生涯。导演和演员的共同成就一直是电影业进步的必要组成部分。另外,李导还在《金玉良缘红楼梦》拍过史上颜值最高的贾宝玉,但是片子太随意了,且专注于谈情,完全失去了《红楼梦》的厚重感。更有甚者,李导还说过拍“风月片”是为了赚钱,然后投入自己想要的电影创作中。说来也是,70年代初重回邵氏,正是因为李翰祥在台湾经历了创业失败,所以回去重扛商业大旗也情有可原。当年邵氏曾经有个说法:李翰祥拍女人,张彻拍男人,楚原拍布景。也正是拍女性的《杨贵妃》让中国 电影首次在戛纳亮相,也是第一部在三大电影节上获奖的中国电影。其实也不然,1996年12月17日,正在拍摄大型历史题材电视剧《火烧阿房宫》的李导因心脏病发作去世,享年70岁。可以说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电影事业,或许沉浸其中的他并不会感到遗憾吧。就算拍“风月片”也从来没有忘记艺术追求,这是李翰祥导演最独特和最鼓舞人心的地方。对于这位“风月片鼻祖”的电影生涯,“风月片”从来不是最重要的部分。巧合的是,胡金铨去世时,也在积极准备他一直想拍的《华工血泪史》,可是还没到开拍的日子就离开人世。当年的他们总是留有遗憾而去,但纵观其一生也不算有遗憾了,纵使后期的李翰祥早已没有之前的辉煌,却一直坚持对于电影的追求,这种精神在如今的影坛已经很那看到。
黑面物语
影视剧解说、分享快乐!视频号搜索“黑面影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