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纲要思维导图

文摘   其他   2024-10-17 07:15   广西  

《四库全书》中的“四库”指的是经、史、子、集四部。这是清代乾隆年间官修的一部规模庞大的百科丛书,它汇集了从先秦到清代前期的历代主要典籍,并按这四部进行分类编排。

经部

经部主要收录儒家经典及其注释、阐释的著作。它进一步细分为“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等10类。这些经典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基础,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例如,《易经》是关于宇宙变化和人生哲理的经典,《诗经》则是最早的诗歌总集,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活和情感。

1. 易

《易经》(又称《周易》)是关于宇宙变化和人生哲理的经典。它通过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变化,探讨自然界的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易经》不仅是占卜的工具,更是哲学和伦理学的重要文献。它强调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书

《尚书》(又称《书经》)是中国最早的史书之一,记录了上古时期帝王的言行和政事。它包括虞、夏、商、周四个时期的文献,内容涉及政治、道德、礼仪等多个方面。《尚书》强调君主的德行和治国之道,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

3. 诗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计305篇。这些诗歌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活、情感和风俗,涵盖了劳动、爱情、战争、祭祀等多个主题。《诗经》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史料。

4. 礼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详细记录了古代的各种礼仪制度和规范。它包括《仪礼》《周礼》和《礼记》三部分,涵盖了冠礼、婚礼、丧礼、祭礼等多种礼仪。《礼记》强调礼制的重要性,提倡以礼治国,对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春秋

《春秋》是孔子修订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鲁国从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的历史。《春秋》以简练的语言记载了重要的历史事件,表达了孔子的政治理念和道德观念。《左传》《公羊传》《穀梁传》等注释作品进一步丰富了《春秋》的内容。

6. 孝经

《孝经》是儒家经典之一,专门讨论孝道的问题。它强调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的重要性,认为孝是所有道德的基础。《孝经》对中国古代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五经

 “五经”指《易》《书》《诗》《礼》《春秋》五部儒家经典。五经总义是对这五部经典的整体解释和综合研究,旨在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共同主题。五经总义有助于读者全面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

8. 四书

 “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儒家经典。《大学》和《中庸》出自《礼记》,《论语》是孔子的言行录,《孟子》是孟子的言行录。四书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文献,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对中国古代教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 乐

《乐经》是关于音乐理论和实践的经典,但在汉代以后失传。尽管《乐经》已不存,但其内容和思想在其他儒家经典中有所体现。《乐经》强调音乐的教化作用,认为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和谐社会。

10. 小学

 “小学”是指儿童启蒙教育的内容,包括文字、音韵、训诂等方面的知识。《说文解字》《尔雅》等书是小学的重要教材,帮助儿童掌握基本的文字和语言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史部

史部收录各种历史著作,包括正史、编年体史书、纪事本末体史书、别史、杂史等。它进一步细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抄、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等15类。这些史书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和事件背景。例如,《史记》是司马迁编著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则是司马光编著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1. 正史

正史是指官方认定的、系统记载某一朝代或某一时期历史的史书。它们通常由官方组织编写,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例如,《史记》是司马迁编著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录了从上古传说时代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汉书》是班固编著的东汉官方史书,详细记载了西汉的历史。

2. 编年

编年体史书按照时间顺序记载历史事件,通常以年为单位。这种体裁便于读者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例如,《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编著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被誉为“史学巨著”。

3. 纪事本末

纪事本末体史书以特定的历史事件为中心,详细记载其始末经过。这种体裁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具体的历史事件。例如,《通鉴纪事本末》是南宋袁枢编著的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以《资治通鉴》为基础,详细叙述了各个历史事件的始末。

4. 别史

别史是指非官方编纂的历史著作,通常由私人撰写。这些史书往往带有作者的个人观点和风格,提供了不同于官方史书的视角。例如,《三国志》是西晋陈寿编著的一部私家史书,详细记载了三国时期的历史。

5. 杂史

杂史是指内容较为杂乱、体裁多样化的史书,通常包含各种史料和笔记。这些史书记录了许多正史中未涉及的内容,为研究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补充材料。例如,《太平广记》是宋朝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收录了大量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

6. 诏令奏议

诏令奏议类史书收录了皇帝发布的诏书、命令以及大臣的奏议。这些文献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决策和行政管理。例如,《明实录》是明朝官方编纂的一部史书,记录了明朝历代皇帝的诏书和重要政令。

7. 传记

传记类史书专门记载个人的生平事迹,通常包括帝王、名臣、文人等重要人物的传记。这些传记不仅记录了个人的经历,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风貌。例如,《三国志·魏书》中的《武帝纪》详细记载了曹操的生平事迹。

8. 史抄

史抄类史书是对已有史书的摘录和摘编,通常选取重要的史料进行整理。这些史书便于读者快速查阅和参考。例如,《通鉴纪事本末》就是对《资治通鉴》的摘编,重点突出各个历史事件的始末。

9. 载记

载记类史书专门记载少数民族政权或割据势力的历史。这些史书补充了正史中缺失的部分,为研究边疆历史和民族关系提供了重要资料。例如,《十六国春秋》是南朝宋范晔编著的一部史书,记录了十六国时期的历史。

10. 时令

时令类史书记载了古代的岁时节日和风俗习惯。这些文献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例如,《岁时百问》是宋代吕希哲编著的一部岁时节日书籍,详细介绍了各种节日的来历和习俗。

11. 地理

地理类史书记载了古代的地理状况,包括疆域、山川、城市等。这些史书为研究古代地理和区域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例如,《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编著的一部地理著作,详细描述了各地的河流、山脉和城市。

12. 职官

职官类史书记载了古代的官职制度和官员的职责。这些文献反映了古代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的特点。例如,《唐六典》是唐朝编纂的一部官职制度书籍,详细列出了各级官职的职责和权限。

13. 政书

政书类史书记载了古代的政治制度、法令和政策。这些文献为研究古代政治和社会管理提供了重要资料。例如,《通典》是唐朝杜佑编著的一部政书,详细记载了历代的政治制度和法令。

14. 目录

目录类史书记录了古代图书的分类和编目情况。这些文献为研究古代文献的流传和分类提供了重要资料。例如,《四库全书总目》是清朝编纂的一部图书目录,详细列出了《四库全书》中收录的各类图书。

15. 史评

史评类史书对已有史书进行评论和分析,评价其价值和不足。这些文献为研究历史学的发展和方法提供了重要参考。例如,《史通》是唐朝刘知几编著的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对中国古代史学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评论。

子部

子部收录诸子百家的著作,包括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等各个领域的著作。它进一步细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等14类。这些著作展示了中国古代各个领域的学术成果和思想精华。例如,《孙子兵法》是兵家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则是医家的重要典籍。

1. 儒家

儒家著作主要探讨伦理道德、政治哲学和教育理念。这些著作强调仁爱、礼仪和道德修养,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记录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理念;《孟子》是孟子的言行录,强调仁政和民本思想。

2. 兵家

兵家著作主要探讨军事战略、战术和兵法。这些著作强调战争策略和军队管理,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有着重要的贡献。例如,《孙子兵法》是孙武编著的一部兵书,系统阐述了战争的战略和战术原则,被誉为“兵学圣典”。

3. 法家

法家著作主要探讨法律制度和治国之道。这些著作强调法治和严刑峻法,主张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稳定。例如,《韩非子》是韩非编著的一部法家经典,提出了法治和君主专制的思想。

4. 农家

农家著作主要探讨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村经济。这些著作强调农业生产和土地管理,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例如,《氾胜之书》是西汉氾胜之编著的一部农书,详细介绍了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5. 医家

医家著作主要探讨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这些著作强调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为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系统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基础和治疗方法。

6. 天文算法

天文算法著作主要探讨天文学和数学。这些著作强调天象观测和数学计算,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例如,《周髀算经》是西汉时期的一部数学著作,系统介绍了勾股定理和天文学计算方法。

7. 术数

术数著作主要探讨占卜、风水、命理等神秘学领域。这些著作强调预测和解释未来的各种方法,对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周易参同契》是东汉魏伯阳编著的一部术数经典,系统阐述了《周易》与炼丹术的关系。

8. 艺术

艺术著作主要探讨绘画、书法、音乐等艺术领域。这些著作强调艺术创作和审美理论,为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例如,《画山水序》是南朝宗炳编著的一部山水画理论著作,提出了山水画的创作原则和审美标准。

9. 谱录

谱录著作主要记录家族世系和人物传记。这些著作强调血缘关系和家族历史,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族文化和家族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例如,《世本》是战国时期的一部谱牒著作,记录了上古时期各姓氏的世系。

10. 杂家

杂家著作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内容较为杂乱。这些著作通常由私人编纂,反映了作者的个人观点和兴趣。例如,《吕氏春秋》是战国时期吕不韦编著的一部杂家著作,内容涉及政治、哲学、科学等多个领域。

11. 类书

类书是一种综合性百科全书,收录了各个领域的知识和资料。这些著作强调知识的分类和整理,为中国古代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例如,《太平御览》是北宋时期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

12. 小说家

小说家著作主要讲述故事和传奇,内容丰富多样。这些著作强调情节和人物描写,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素材。例如,《搜神记》是东晋干宝编著的一部志怪小说集,记录了许多神奇的故事和传说。

13. 释家

释家著作主要探讨佛教理论和修行方法。这些著作强调佛法和禅修,对中国古代宗教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金刚经》是佛教经典之一,系统阐述了佛教的空观和智慧。

14. 道家

道家著作主要探讨道家哲学和养生之道。这些著作强调自然无为和长生不老,为中国古代哲学和养生文化提供了理论支持。例如,《道德经》是老子编著的一部道家经典,系统阐述了道家的基本思想和处世之道。

集部

集部主要收录诗文词赋等文学作品及其评论、注释的著作。它进一步细分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类。这些文学作品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成就。例如,《楚辞》是屈原等人的诗集,《全唐诗》则是唐代诗歌的总集。

1. 楚辞

楚辞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主要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及其他楚地诗人的作品。楚辞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容,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例如,《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表达了他对理想和现实冲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2. 别集

别集是指个人的诗文集,通常收录某一位作家的全部或部分作品。这些集子展示了作者的艺术风格和个人特色,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例如,《杜甫集》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文集,收录了他的大量诗歌和散文,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卓越的艺术才华。

3. 总集

总集是指汇集多位作家作品的选集,通常按时代、题材或风格进行编排。这些总集不仅展示了某个时期或流派的文学成就,也为读者提供了广泛的阅读选择。例如,《全唐诗》是唐代诗歌的总集,收录了唐代近三千位诗人的四万多首诗作,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宝库。

4. 诗文评

诗文评是指对诗文作品进行评论和鉴赏的著作,通常包括对作品的艺术特点、思想内容等方面的分析和评价。这些评论著作不仅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也为后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例如,《诗品》是南朝梁代钟嵘编著的一部诗论著作,对汉魏六朝的诗歌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和分类。

5. 词曲

词曲是指宋元明清时期的词和曲两种文学形式。词是宋代兴起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注重音律和意境;曲则是元明清时期流行的一种戏曲文学形式,包括散曲和剧曲。这些作品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多样性和艺术魅力。例如,《全宋词》是宋代词作的总集,收录了宋代词人的大量作品;《元曲选》则是元代戏曲作品的选集,收录了元杂剧和散曲的精品。

编纂过程

《四库全书》的编纂历时十三年,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共收书3461种(也有说法为3503种)、79309卷(也有说法为79337卷或79338卷),分装36000余册,约八亿字。编纂过程中,编者们对大量古籍进行了整理、校勘和分类,力求全面系统地反映中国古代文化的全貌。


- END -




思维导图
👨‍🎓陈星云🧠资深思维导图专家📕思维导图畅销书作家🇬🇧英国注册思维导图讲师🏆北京大学出版社十佳作者📚代表著作:《思维导图实用入门》《小学生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启蒙绘本》《儿童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古诗词》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