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障碍,探寻燕山板栗发展新路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文摘   2024-11-25 11:00   北京  

相关背景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板栗生产国和出口国,2022年产量227.8万吨,占全球产量的九成以上,2022年出口额8160.9万美元,占全球出口额八成以上。其中,河北省是我国板栗产业龙头,2022年产量44.7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9.6%,出口量居全国第三。


燕山地区板栗种植历史悠久,产业发展起步早、规模大,是河北省最大的板栗生产种植基地、交易集散中心和加工出口基地,在我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的板栗产业发展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仅遵化一市,年深加工总能力就达15万吨以上,约占全国深加工总量的30%,板栗及其制品出口到法国、德国、美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燕山地区是全国乃至全球最大集中连片板栗种植带,板栗种植面积超300万亩,拥有大量优异实生板栗种质资源、成熟先进的板栗栽培管理技术和板栗全产业链人才支撑。作为河北山区县优势特色产业,一直以来,燕山地区板栗产业在带动农民增收、优化生态环境中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面临人工、农资等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的问题,板栗产业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收购价格20年未变,制约了板栗产业内生动力,也阻碍了板栗产业转型升级和河北山区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
为深入了解河北板栗价格20年价格未变的背景下板栗产业发展态势与主要特征,破解燕山地区板栗产业转型升级障碍,增强燕山板栗国际影响力、全国竞争力和区域引领力,笔者实地走访唐山市迁西县、遵化市,承德市兴隆县、宽城满族自治县,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等三市五县和10多家板栗加工企业,探寻板栗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迭代焕新发展势头强劲
近年来,燕山地区深挖加工、出口、电商、品牌、文化、数字化发展潜力,推动传统产业迭代焕新,实现发展引领,势头强劲。
品种培育和技术服务取得显著进展和成效。燕山地区重视板栗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各板栗主产县在优种“燕山早丰”“燕山大板”基础上,相继引进培育“燕囍”“迁西早红”“东陵明珠”“替码珍珠”等数10种优良品系,建设优种基地上万亩。同时,摸索和总结了一批成熟的燕山地区板栗栽培技术,其中以兴隆县最为典型,形成了“抓大放小”“轮替更新”等先进修剪技术,新技术不仅在主产区覆盖率90%以上,还通过蓝旗营镇技术服务队辐射至周边区县,以及北京、邢台等地,实现栽培技术的社会化服务。
区域品牌建设形成矩阵式、多层次特点。2006年,以河北省为主体申报的“京东板栗”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北京以东的传统板栗产区,包括迁西、兴隆在内的11个县(市)。2008年,覆盖北京密云、昌平、平谷、延庆区域的“燕山板栗”也申报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迁西板栗、遵化板栗、宽城板栗更是分别基于各自产区特色和优势申报并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如今,以“青龙板栗”为代表的后起之秀除了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外,还通过商超电商入驻、产业指数发布等新形式提升品牌影响力。
电商成为燕山地区板栗市场拓展新渠道。传统板栗销售以商贩采购形式为主,形态多为鲜板栗,为直接触达消费端,产区县利用电商、直播等新业态进行板栗销售。青龙满族自治县充分抓住教育部和阿里巴巴驻县帮扶机会,以“三级书记抓电商”机制持续推动电商产业提速增效,打通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目前,仅青龙满族自治县活跃电商店铺就近4000家,带动就业人数1.5万人,网络零售额增速达22%以上。同时,于2023年成立的河北板栗出口企业联盟,通过采取“龙头企业+生产基地+网络平台”模式,在阿里巴巴、京东等平台建成30个跨境电商自营站,助力燕山板栗远销海外。
指数成为燕山地区板栗产业评价新工具。以指数为代表的大数据工具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产业发展评价和辅助科学决策,仅燕山地区板栗产业就先后编制并发布了“遵化·中国板栗指数”和“新华·青龙板栗产业发展指数”。这些指数既总结了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又通过数字形式指明了短板和不足,为板栗产业科学发展提供了准确参考,引起行业广泛关注和充分认可。
文化成为燕山地区板栗发展引领新名片。板栗产业融汇了燕山地区的生活方式、生产技术和生态景观,在提供板栗果及附属产品的同时,也彰显着板栗产业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科研价值。2023年,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通过专家评审。该栽培系统以板栗栽培为核心,结合梯田聚水保土、农林间作、发展林下经济的模式,形成传统板栗栽培系统的梯田—板栗—作物(家禽)复合种养体系,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是对以宽城为代表的燕山地区因地制宜创造的立体种养、树体修剪管理、水土资源合理利用等技术体系,实现对当地农业物种和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的“世界认可”和“全球认证”。
转型升级障碍亟须破除
从20多年的发展来看,燕山地区板栗种植规模的扩张、产业的完备、市场的拓展未能转化为上游农产品价格的增长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尤其是当前在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红线底线的要求下,燕山地区板栗种植规模未来增长的空间并不大,依靠规模增长带动效益提升并不现实。因此,亟须从破除燕山地区板栗产业转型升级障碍入手,推动产业发展从规模型增长转变为质量效益型增长。
全球有中国、欧洲、日本、美洲四大栗源,其中中国栗的口感品质最好。从区域来看,又以燕山地区的板栗为最佳,一度以外销为主,国外市场价格远高于国内价格,因此燕山地区板栗价格一直是全国标杆。
然而,在市场充分竞争下,受限于掌握的信息有限、销售的渠道单一等原因,收购商贩经常“半天一价”“一村一价”,栗农只能被动接受,缺少议价能力。同时,随着板栗行业走向成熟,一批品牌企业不断涌现,也带来了板栗价格话语权的绝对压制。
本地企业托底收购对稳住燕山地区鲜板栗销售价格起到重要的作用。燕山地区矿业企业投资建设的承德神栗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践行收购全县所有板栗、收购价高于周边地区、企业盈利返利于栗农的“三个承诺”,切实促进和保持板栗价格的稳定增长,使全县4万户、20万栗农年增收6000万元以上。
笔者通过在产区走访发现,当前还存在栗农传统新鲜板栗销售收入单一微薄且波动大的问题,可通过进一步优化板栗品种结构、培育板栗新品种、开展技术社会化服务、开发高精端产品、发展板栗林下经济等方式,多渠道带动提高综合收入,实现栗农持续增收。
此外,区域品牌众多、“有品牌没特色”也是制约精品板栗市场销售的瓶颈。燕山地区三市五县板栗主产区均热衷于打造自己的区域公用品牌,包括“迁西板栗”“遵化板栗”“兴隆板栗”“宽城板栗”“青龙板栗”,以及省级的“京东板栗”,数量众多、标识繁杂的背后是品牌建设的粗放发展,这也进一步削弱了燕山地区板栗金字塔尖的品质价值和头部品牌的溢价能力。
当务之急是统一燕山地区板栗主品牌形象,借助中国农业国家展团平台,集体出海开拓国外市场,各产区子品牌突出各自鲜明特点,全面占领国际市场,巩固提升中国板栗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当前,各产区县(市)迫切期待产区间协同合作。笔者认为,可探索编制并发布板栗交易价格指数、县级品牌传播力指数、燕山地区高质量发展指数,构建中国(河北)板栗指数矩阵。由省级部门牵头推动成立板栗产业联盟,更好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业全产业链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深度挖掘板栗传统农耕文化精髓,讲好燕山地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故事,为板栗品牌厚植底色、提升成色、增添亮色,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一张闪亮名片。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汪伟坚 韩啸 许旻毓

编辑:李圣薇

初审:李燕

审核:苑铁军

投稿邮箱:

zglssbrm@163.com

直播合作:

010 8423 8472

010 8423 9283

中国绿色时报
中国绿色时报社官方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