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期中考前模拟20241109
要求:1、独立完成;2、选择题涂在小卡上,简答题在答题纸上作答。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原始氏族依靠道德和习俗管理社会,通过共同分配财富和资源来维持社会和谐。然而,当社会中出现较多的利益冲突和矛盾时,这种管理方式就会失效。这说明原始氏族制度( )
①依赖于氏族成员之间的情感和道德联系
②是由当时社会的道德和习俗决定的
③受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限制而具有局限性
④是适应当时社会的有效的国家制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创造资本关系的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因此,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①资本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②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
③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结构严重失调
④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促使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形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毛泽东指出,“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探索在我们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下列选项能够体现材料主旨的是( )
①社会主义在中国才真正完成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②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
③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解答
④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必须坚定不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共产党宣言》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规律,指出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论述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世界的变化,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者和无产者的阶级对立,认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据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唯物史观的创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②掌握唯物史观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③剩余价值学说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角度揭示了人民群众的作用
④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能洞见资本主义的未来命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下面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大事件的时间轴。
对此,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①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②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之一
③巴黎公社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的伟大飞跃
④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1927年秋收起义爆发后,中共中央要求毛泽东同志率领起义部队进攻敌人重兵把守的长沙。毛泽东同志通过对实际战况的把握和判断,果断放弃进攻长沙,率领部队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我党的革命保留了火种。这表明( )
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任务
②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③中国革命迎来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④毛泽东同志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从1951年开始,中国共产党就着手制定“一五”计划(1953-1957)。1955年7月,“一五”计划经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
①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②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
③推动我国成为先进的工业国 ④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建国之初,毛泽东曾感慨:“我们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一五”期间,在苏联的援助下,我国建立起前所未有的新兴工业部门,建立起一大批新的钢铁、煤炭、电力、机械、有色金属、化工和军工企业,为我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这些成就的取得( )
①说明建设社会主义应该照抄苏联的经验
②雄辩地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④启示我们要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下表为我国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变化情况。
开始时间 | 主要矛盾 | 主要任务 |
新中国成立后 |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 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 |
中共八大(1956年) |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
1981年 |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动我国主要矛盾转化
②要从马克思主义真理出发,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③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主要矛盾,解决主要任务
④要立足中国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独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1978年,安徽滁州小岗村18户农民按下红手印,分田到户搞起“大包干”。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深有感慨地说,“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一个标志”。可见( )
①中国改革在农村率先取得突破
②改革就是一场变革农村土地制度的革命
③“大包干”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④人民群众为中国改革开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GDP持续增长,1986年突破1万亿元,2000年突破10万亿元,2006年突破20万亿元,此后以每1-2年便突破一个10万亿元关口的速度发展……2020年突破100万亿元,2023年超过126万亿元,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有( )
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④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全党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是基于改革( )
①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②有助于实现全体人民同步富裕
③能破除我国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 ④能增强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我们推进的现代化,要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可见( )
①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独立自主
②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完全不同
③中国式现代化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新期待
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75年风雨兼程、劈波斩浪,我国加强制度建设,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由此可见( )
①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蓬勃生机
②我国以“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
③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全体人民的努力
④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中央八项规定破题,以上率下抓作风建设,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接续开展……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
①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事业 ②以社会革命引领党的伟大自我革命
③以自我革命精神永葆党的先进性 ④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和思想引领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新闻、哲学社会科学、思政、文化传承发展等各个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 )
①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路线图”和“方法论”
②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全面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④标志着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1939年底1940年初,毛泽东先后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 )
①就领导权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
②就斗争形式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工人罢工为主要斗争形式
③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它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④就革命前途来说,是建立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深刻领会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蕴含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意义十分重大。进入新时代意味着( )
①我国已经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以及所处历史阶段发生相应变化
③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聚焦新的时代命题,凝聚新的思想精华,总结开创性独创性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建起新的理论体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国解决一切问题提供了具体方法
②“十三个方面成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的结果
③“十四个坚持”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
④“十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某地政府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聚焦群众办事难点和审批服务堵点,全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群众满意率极大提升。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方略”角度看,这体现了( )
A.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B.坚持新发展理念
C.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D.坚持党的领导
21.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在一百多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不断书写出人类进步事业的崭新篇章。这启示我们( )
①回看走过的路,科学分析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②比较别人的路,汲取各国各民族经验为我所用
③远眺前行的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④走好自己的路,消除未来的各种风险和挑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从1953年的“一五”计划以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出了从“四个现代化”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完善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为如何唤‘睡狮’、实现民族复兴这个重大历史课题给出的答案”。这说明中国式现代化( )
①是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大成果
②既符合现代化一般规律又具有独特的中国特色
③构筑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
④是推动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这个“行动的马克思主义者”,创造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版本”,让这一理论始终充满活力,也让一个“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的国家,走上强盛的道路;让一个“积弱积贫,九原板荡,百载陆沉”的民族,迎来复兴的曙光;让亿万“为奴隶,为牛马,为羊犬”的人民,有了更美好的梦想。这里强调的是( )
①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
②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③只有立足马克思主义,才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④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哲人其萎,功业长存。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不忘老祖宗,始终走正道、善于闯新路,让理论之树常青、事业之树常青,不断以新的作为、新的成就告慰老一辈革命家。”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道路自信:坚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②制度自信:坚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发展和完善
③理论自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
④文化自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深刻阐明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
1929年10月24日,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危机终于爆发,美国历史上的“大萧条”时期来临了。这场危机持续时间较长,直到1933年,美国等国家才陆续走出危机阴影。此次危机的破坏力特别大,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
在资本主义的社会阶级结构中,存在着两大对立着的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拥有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通过掠夺无产阶级的劳动获取利益,集聚财富,却相对加深了无产阶级的贫困。工人的工作和其本身都已被异化,生产力发展得越快,工人就被剥削得越严重。资本主义必将走向灭亡,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自己培养了掘墓人。
结合材料,说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这一历史规律。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949年9月21日,新中国成立前夕.600多位来自全国各方面的代表怀着对光明未来和美好制度的无限懂憬,冲破重重阻挠齐集北平,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经历了漫漫长夜,经历了无数先辈前赴后继、上下求索。中国人民终干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
毛泽东同志在开幕词中豪迈地宣告:“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选举产生政协全国委员会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的认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材料一 2024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要始终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努力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我们要始终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和国家性质,牢记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努力让全体人民在共同奋斗中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我们要始终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努力促进世界和平安宁和人类共同进步;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两岸人民血脉相连、血浓于水,我们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深化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
材料二 在邓小平同志指导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他把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大爱,寓于百折不回的担当之中,强调领导者必须多干实事,鼓励人们“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杀出一条血路来”。从推行包产到户到打破“铁饭碗”,从兴办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城市,奋斗者的激情被不断点燃,中国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改革之路无坦途。遭遇阻力和干扰时,邓小平同志主张不争论,多做少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国内外形势严峻的关键时刻,他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宣示中国改革开放的脚步永远不能停滞。40多年来,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让神州山河巨变、人民小康梦圆,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和活力,为世界社会主义振兴发展作出重大历史性贡献。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路线图”和“方法论”的。(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改革开放的脚步永远不能停滞。(9分)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跨越;“神舟”飞天、“北斗”组网、“嫦娥”探月,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北京中耥线”“良渚古城遗址”等中遗成功,为世界文明增添绚丽色彩:平安中国、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建设突飞猛进;博鳌亚洲论坛、中非合作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顺利召开;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成都大运会成功举办……
站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回忆峥嵘过去,展望可期未来,我们要不断开拓创新、接续奋斗、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材料二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
2024年9月29日,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中强调:“我们要胸怀强国之志。以国家富强为念,以人民幸福为盼,忠心爱国、矢志报国,把个人小我融入国家大我,在为国尽责、为民服务中实现个人价值、展现人生风采。”
(1)结合材料一,运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知识,谈一谈中国共产党应如何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8分)
(2)青年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结合材料二,以“爱国奋斗,圆梦中华”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150字左右。(7分)
参考答案: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A | B | D | C | C | D | B | D | D | B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A | D | B | A | D | C | B | D | C | A |
题号 | 21 | 22 | 23 | 24 | ||||||
答案 | A | A | B | C |
25、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②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③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的结果必然爆发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经济危机,造成生产和社会的破坏。④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必然加深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引发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总之,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6、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4分)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的前景和现实道路。(4分)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2分)
27、(1)①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始终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始终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和国家性质,牢记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努力让全体人民在共同奋斗中共享改革发展成果。③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始终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努力促进世界和平安宁和人类共同进步。④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深化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
(2)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让神州山河巨变、人民小康梦圆,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和活力。②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从推行包产到户到打破“铁饭碗”,从兴办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城市,改革开放使中国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③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道路没有出路,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8、(1)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进行伟大斗争。要充分认识到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艰巨性、复杂性,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底线思维,发扬斗争精神,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和坚强领导核心。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2)示例: 爱国奋斗,圆梦中华
爱国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新时代青年应将爱国之情转化为奋斗之行,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在科技创新前沿勇攀高峰,在基层服务中奉献力量,在文化传承中彰显担当。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在爱国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共圆中华复兴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