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是深圳市首批市级重点区域,位于龙岗中部枢纽,包括核心区和协同区两部分,核心区主要为深圳国际大学园及周边区域26.29平方公里,协同区包括龙城街道、横岗街道、园山街道及宝龙街道等部分区域,总面积约65平方公里。
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区位优势突出,处于深莞惠都市圈几何中心,紧邻东莞市、惠州市,更是香港联通粤港澳大湾区东部的重要节点。未来,这里将建设成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要支撑平台、深港科教产研深度合作区、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新客厅”。
从深圳市区驱车到龙岗,一下水官高速,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宽敞笔直的龙翔大道和水晶石造型的大运中心体育馆;往前走,比邻而立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和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掩映在一片绿树红花中;不远处,融汇中俄建筑风格的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内,高悬的“深北莫之星”哥特式塔楼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里,正是风华正茂的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一片因一场国际体育盛会而得名的土地;这里,留下了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精彩印记,也浓缩了龙岗城区迭代和焕新的时代故事。
俯瞰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龙岗区委宣传部供图
步入21世纪以来,科教城建设在全球各地日渐升温,成为世界各国、各大城市参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抓手。以美国的旧金山湾区为例,该区域集聚着斯坦福大学、旧金山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多所世界一流高校,不仅为硅谷源源不断地输送着高精尖人才,同时亦是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的集聚地,与周围地区形成创新创业生态圈。
深圳作为享誉全球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近年来在科教城建设上亦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2017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以来,深圳抢抓“双区”建设、“双改”示范等重大历史机遇,着力推动前海深港合作区、光明科教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科技创新战略平台建设,不断激发城市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
作为深圳东部科教资源要素最集中、配置最优化的片区,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而回溯其发展演变之路,深圳国际大学园的建设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笔。
“2011年大运会后,龙岗区委区政府一直在思考大运片区的功能定位和未来发展。2013年,龙岗区开始编制大运新城综合发展规划,提出在赛后利用上引入教育科研要素。”曾长期关注大运片区规划设计的深圳市新城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春杰介绍。彼时,深圳市大学城二期选址工作正在进行,龙岗区政府力邀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到大运新城考察,并连续一周加紧准备材料、积极推荐大学城优先考虑在龙岗选址,最终争取到深圳国际大学园落户龙岗。
2014年3月21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获得教育部批准设立,正式选址龙岗大运新城。两年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迎来了新邻居——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一所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北京理工大学、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三方合办的高校。再加上曾与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大运村一体规划、建设,在大运会后由大运村改造而成的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三校“鼎力”、并驾齐驱、特色化发展,逐渐使位于龙岗的国际大学园名声越叫越响。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龙岗区委宣传部供图
2020年12月29日,龙岗区人民政府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提出合作共建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2021年1月,龙岗区六届五次党代会正式提出“一芯两核多支点”区域发展战略,明确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为该战略中的“湾东智芯”。2022年,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高水平推进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建设”被首次写进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片区发展上升成为省级战略;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谋划的全市实施基础研究夯基行动也将之作为全市5个主阵地之一,与河套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等并列。
2023年7月,《深圳市推进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出台,首次从市级层面对如何高质量建设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方案,并从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方面予以细化。文件明确,要充分发挥国际科教资源集聚、深港教育合作紧密优势,进一步开拓深港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新空间,统筹推进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高质量发展,将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建设成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要支撑平台、深港科教产研深度合作区、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新客厅”。
地处湾区战略腹地,与香港人缘相亲、产业互补的龙岗一直是深港交流合作的热土。改革开放之初,信义、力嘉等港资企业络绎来到龙岗创业兴业,为龙岗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时代以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深港合作重要平台的落地,亦为龙岗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龙岗融媒资料图
如今,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的快速崛起,更是为龙岗迎接香港北部都会区机遇、纵深推进深港合作平台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产业基础方面,自2018年起连续6年位居全国工业百强区榜首的龙岗,目前已拥有港资企业5968家,片区内具备竞争优势的半导体、电子信息、大数据、生物医药等核心产业,与香港科技园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数据和智慧城市、生物医学等重点发展方向高度吻合,可充分为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承接香港科技科研成果产业化赋能。
在产业空间方面,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潜力用地和产业用地超过2.2平方公里,到“十四五”末可提供377万平方米产业空间,具备承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科研平台机构以及先进产业项目的空间潜力。
除此之外,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片区在深港联通方面同样条件优越,不仅来往交通快捷便利,更有包括香港同乡会、香港总商会、香港青联会、深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等组织和机构长期推动深港两地交流,搭建起合作交流的平台体系。
正是基于这些基础和优势,近年来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在深港合作方面可谓渐入佳境。
2023年2月22日,深圳市人民政府、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签署三方深化合作补充协议,就扩大办学规模、开展科学研究、促进深港合作等达成重要共识,成为深港合作步入新阶段的一次标志性事件。本次签约可谓成果丰硕、亮点颇多。而其中最让龙岗人感到振奋的一点,莫过于香港中文大学将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合作布局人工智能、微电子、机器人等学科专业,共同建设公共政策学院、微电子学院,共同发展医学院、医院,共享教育科研资源,进一步深度参与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等重点区域建设发展。
2023年7月出台的《深圳市推进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则对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在深港合作中的作用寄予了颇高期望。文件提出,“到2025年,片区内高校和学科建设水平显著提升,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加速集聚,优势产业集群基本形成,国际科创人才梯队更趋完善,深港科教资源跨境共享、便利流动,建成智慧、创新、活力和开放的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成为深港全面合作的战略枢纽,代表国家参与新一轮全球科技产业竞争与合作。”
为实现这一目标,该文件不仅聚焦深港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发展和加快打造国际化高品质生活空间等5方面目标,分解了21项工作任务,部署了2023—2025年的落实进度,同时还明确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并出台了配套的《重点任务清单》,以“一张清单”纵深推进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规划建设。
“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聚焦深港科教合作,符合深圳所长、香港所需、湾区所向,尤其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具备策源深港全要素合作的能力与条件。”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表示,新时期的深港合作是全域、全要素的合作,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在拓展全域深港合作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填补了深圳东部乃至大湾区东部深港合作的空白。
科教资源历来是科教城的核心竞争力。如今的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尖端人才在此培育,科技创新在此策源,海内外鸿儒巨匠在此会聚——这里,正越来越成为龙岗引进人才、技术、资源的主入口。数据显示,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的各类科创资源近年来呈加速集聚之势,目前已有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等3家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市大数据研究院等9个重点研究院以及各类科技创新平台42家,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吸引国际科创资源、推进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的重要平台载体。
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为例。自2014年建校以来,该校相继规划建设了计算机数据科学、材料化学、生物医学、经济金融等四大学科群,并实施“9+3”薪酬制度,鼓励教职工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不断融入国家和大湾区的科技创新体系。截至2024年9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累计引进了650余名国际知名学者和研究人员,其中包括诺贝尔奖得主6名、各国院士超40名,并建成一批高端智库、科研平台和共建孵化基地。“我们已建成70余个国家、省、市级各类高水平科研平台。”据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科研平台围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大数据与数据科学、网络与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先进材料、新能源技术、金融技术等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并积极推动成果转化和落地。
而在另一方面,随着《深圳市推进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出台,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的科教实力和创新资源也有望在未来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该文件明确提出,“高标准高起点推动高校建设”,具体包括:支持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2025年办学规模达到1.5万人;加强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产学研用融合创新,到2025年生物学、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4个学科纳入省高水平重点建设学科;推动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改扩建并升为本科。
“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为代表的龙岗创新,正在进入深圳创新体系顶层设计的第一梯队。龙岗的‘湾东智芯’也将不再仅仅是龙岗的‘智核’,更是深圳国际化创新生态建设的先锋。”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深圳)研究院副院长魏建漳看来,目前深圳已经形成了以光明科学城为“源头创新”、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为“融合创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为“制度创新”的创新格局,如今,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的“升维”,将进一步补足深圳“开放创新”功能,为全市完善“源头创新-融合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的新格局贡献龙岗力量。
高校院所连绵成片、产业园区集群成势、创新要素加速汇聚……坐落于大运山下、神仙湖畔的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崛起为一片科创高地。而如何让其丰厚的科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成为龙岗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把握时代发展大势的基础上,龙岗区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破题之路:通过为科技成果转化质效搭建对接平台,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让更多引领时代潮流的新技术、新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在产业发展实践中顺利“变现”。
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与龙岗区政府联合创办的深圳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院为例。该院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探索“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三位一体的创新路径,推进高分子材料高端化与产业化进程,目前已面向高端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等深圳市重点发展领域成立多个项目技术创新中心,以服务相关领域的企业技术需求。
深圳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供图
科研机构既是科技研发的生力军,又是推动产业发展的“中间体”。在如今的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代表的科创队伍,正通过科技创新的产业化落地,为龙岗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初,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累计开展横向产学研合作超230项,累计金额超3.2亿元;与博雅生物、晋百慧生物、下一代互联网国家中心等企业新增9个校企联合实验室/联合研究中心;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共完成专利转让23批次,涉及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共32个,转让金额194.2万元;共签订技术开发、服务和咨询类合同147项,合同金额2762.04万元。
而在与深圳国际大学园咫尺之隔的大运AI小镇,自主飞行的无人机、自制咖啡的机器人、交互式的智能电子屏……目之所及处,科技创新赋能智能生活的应用场景在这里接连涌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企业技术需求与高校科研院所技术供给快速对接的“龙岗范式”在这里生动上演。
焕新登场的大运AI小镇。龙岗融媒资料图
“自2021年8月正式开园以来,大运AI小镇已入驻70余家人工智能行业的标杆企业和研究机构,包括芯睿视、风向标等5家产值过亿元企业,拓野智能、雪龙数控设备、鑫精诚科技等18家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以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7家科研平台。”大运AI小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事实上,大运AI小镇只是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园区之一。比之更早建设的大运软件小镇已成为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并连续多年获评优秀A类国家级孵化器;致力打造成为千亿产值建筑业总部基地的深圳建筑产业生态智谷亦在如火如荼建设中,目前已引入中建、中铁等一批建筑业头部央企,以及华为全屋智能实验室、时代电服等多个重大产业项目。
“在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需求方出题、科技界答题’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在实验室与市场之间架起了一道无缝连接的桥梁。”据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校长李和章介绍,围绕产学研的融合发展,该校正深度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原创性研究,力争在技术转移中心及孵化器、智能控制与超算研究、多功能材料智能设计和制造一体化研究、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研究等多个领域与市、区政府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加快推进学校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为深圳打造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龙岗高质量建设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贡献力量。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亦表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将发挥国际一流专家学者科技创新原动力,结合深圳市重点产业布局建设一批具有引领性的创新平台,助力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打造成为深港科教产研深度合作区。“目前,我们已在龙岗、前海、河套等地产业空间布局落地多个国际化、创新型、符合区域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研究平台,未来几年内还将联合深港资源在创新技术研究、应用、市场推广方面深度展开合作。”徐扬生说。
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
——从“大写意”到“工笔画”
十多年前,身披“彩色外衣”的深圳地铁3号线开进龙岗,在“下一站,大运!”的清脆播报声中,把五湖四海的人们带往深圳大运中心,一睹大运会的风采。
十多年后,名家云集、人才蔚起的深圳国际大学园静卧于绿水青山间,以“湾区之舞”为名的大运枢纽站扮靓着城市的天际线,嶂背郊野公园、大运天地、龙岗儿童公园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昔日大运会绽放的土地上,一个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新客厅”正加速形成。
地铁14号线、16号线相继开通运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开工建设,地铁21号线(一期)纳入深圳地铁5期建设规划……随着一系列重大项目的落子,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的基础硬件和民生配套正日臻完善。
大运公园书吧、龙城CC创意街区、龙城公园活力谷等美好生活新空间持续涌现,龙岗工人文化宫、深圳第二音乐厅等城市文化项目接续推进,共同勾勒出绚丽多彩的城市生活新画卷。
嶂背社区土地整备利益统筹项目蹄疾步稳,昔日城中村和老旧工业区混杂的发展洼地加速向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沃土蝶变;深圳建筑产业生态智谷总部基地初露峥嵘,向着千亿产值的建筑业总部基地阔步前行。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深圳市推进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对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建设重点任务进行了分解细化,梳理形成64项重点任务和257个年度事项,其中,2023年完成86个、2024年完成86个、2025年完成85个,从服务、引导、协调、扶持等方面,以“一张清单”推进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规划建设。截至2024年年中,片区内在建和储备的重点项目超50个,总投资逾千亿元。
可以说,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一批标志性的重点工程和“小而美”的民生项目正在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个产学研深度融合且开放、多元、共生的创新生态正日臻完善,一个宜居宜业宜游宜创新的“城市新客厅”正迈着矫健的步伐向我们款款走来。
来源:龙岗融媒(首席记者 聂朦)
责编:邱妍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