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很多文章不能在这里发表,喜欢本号的朋友,请点击下方卡片我们的新号,获取更多精彩好文。
来源丨作者:小孙说教育
江绵恒,男,出生于1951年,上海籍。其父为江同志,母亲为王冶坪。
文革期间,江同志被安排在武汉“靠边站”,而江绵恒,年仅14岁,初中毕业便被迫送往农村。
江绵恒与许多知识青年一样,接受了农村的教育改造。他在粮库工作,每天都要背着沉重的面粉袋。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他才得以获得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
由于早年经历的限制,直到1977年,江绵恒以26岁的年纪才从上海复旦大学毕业。
随后,他在1982年取得了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的硕士学位,并开始在中科院上海冶金所从事科研工作。
1986年,他前往美国留学,专攻高温超导材料和半导体物理领域的研究。
尽管江绵恒在学术和科研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他从未公开谈论过自己或其父的事迹。他一直保持低调,很少接受媒体采访,而当接受采访时,他只是简单地谈论自己参与的国家尖端科技项目。
在他留学期间的生活中,据《瞭望东方周刊》报道,江绵恒在美国费城攻读电机工程博士期间生活节俭,但学业成绩斐然。毕业后,他加入了惠普公司,并被派往加州参与惠普在亚太市场的拓展计划。在此期间,他利用晚间时间在圣塔芭芭拉大学攻读商科。
1993年1月,江绵恒回国并加入中科院上海冶金所,他的工作重心包括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以及组织和管理研究所等方面。
作为中国网通的创立者之一,江绵恒被《华尔街日报》称为“电信市场的革命者”。
此外,他还担任网通董事、上海汽车和上海机场董事会成员。作为上海联合投资的法人代表,他的名字常常出现在相关公司的年报中。
47岁时,江绵恒被提拔为中科院副院长。他长期致力于上海的工作。
2003年4月,江绵恒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文章表示,中科院义不容辞地支持上海的建设,为上海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实现新的跨越提供服务。
同年9月,江绵恒代表中科院与上海市签署了进一步合作的《会谈纪要》,共同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2003年10月下旬,江绵恒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在《光明日报》接受专访时表示:
“一些研究人员更倾向于在实验室里想象各种可能性,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象牙塔文化。这种文化背景也给载人航天工程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江绵恒(左一)与火箭总设计师李相荣(左二)相互祝贺火箭发射成功(新华社记者李刚摄)
2005年,江绵恒兼任了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职务,此时他已是中科院排名第二的副院长,负责全院高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与发展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江绵恒曾被提名为院士(虽未成功),2009年9月2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了增选院士的公告,共选出145位初步候选人,其中包括当时58岁的江绵恒,作为信息技术科学部的候选人之一。
2013年9月,江绵恒作为上海科技大学筹建工作小组组长和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在上海科技大学的开学典礼上发表了主题为“立志、成才、报国、裕民”的演讲。
江绵恒以中国梦为切入点发表讲话,他期望上海科技大学的研究生们,能以造出龙飞船和特斯拉电动车、提出“Hyperloop超级高铁”设想的现实版“钢铁侠”,以及高科技创业家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为榜样,培养创业激情与能力,为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做出贡献。
他也希望学生们以美籍华人数学家张益唐为楷模。张益唐能在“孪生素数猜想”证明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展示了他的坚持与努力。因此,他鼓励学生们要踏实治学,矢志不渝。
尽管在演讲时,江绵恒并未被称为校长,但到2014年2月2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上海科技大学向全国招生的消息,此次报道中首次提及江绵恒作为校长的身份。
由于很多文章不能在这里发表,喜欢本号的朋友,请点击下方卡片我们的新号,获取更多精彩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