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流感嗜血杆菌
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HI)首次于1892年在流感患者的痰液中发现,被误认为是引起流感的病原体,加之其“嗜血”特性,故而被命名为“流感嗜血杆菌”。直到1933年成功分离流感病毒,才确定了它不是流感的病原体。
流感嗜血杆菌不是流感!
流感嗜血杆菌可分为有荚膜菌株和无荚膜菌株,其中,有荚膜菌株中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菌株致病力最强。
流感嗜血杆菌是对人有致病性的常见细菌,是条件致病菌,一般黏附定植于人的呼吸道、结膜、阴道黏膜,只有少部分携带者会发展为临床病人。
人类是流感嗜血杆菌已知唯一宿主。患者和无症状带菌者是主要的传染源。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新生儿可因吸入羊水或出生时接触产道分泌物而感染。
尽管人群对流感嗜血杆菌普遍易感,但其发病率与年龄密切相关,90%以上的侵袭性病例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其中6~11月龄儿童尤为易感。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发生在冬春季更为常见,常呈现9~12月和3~5月双峰流行模式。
感染症状及转归
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咳痰、流涕等呼吸道症状,最常见的是儿童肺炎和脑膜炎,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如何预防
接种疫苗是预防儿童HI感染的有效手段。目前可接种的流感嗜血杆菌疫苗是Hib疫苗。
日常生活中勤通风,勤洗手,多开窗通风,注意休息,均衡饮食,勤加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供稿:传防所
声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