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是党的性质在党员个体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特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都高度重视党性修养问题,并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断丰富党性的内涵和外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将加强党性修养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锻炼,推动党性修养整体提升。在深刻总结我们党管党治党的历史经验基础上,在传承共产党人党性的一贯要求中,在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性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阐明了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为什么要加强党性修养、怎样加强党性修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赋予党性以新的时代意蕴,为全党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同时,我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肩负的使命任务和党员队伍的现实状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一系列新形势、新情况、新挑战,对锻造强大政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更为紧迫。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把“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提高党性觉悟”纳入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为新时代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指明了方向。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的重要论述,持之以恒加强党性修养,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一是坚持对党绝对忠诚。对党忠诚是对党员最基本的要求。对党不忠诚,就半点党性也没有。新时代对党忠诚的关键,就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真心爱党、时刻忧党、坚定护党、全力兴党;强调维护党中央权威,是方向性、原则性问题,是党性,是大局,关系党、民族、国家前途命运,对党忠诚,就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求全体党员都要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步调一致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自觉做对党忠诚老实的模范践行者,旗帜鲜明讲政治,着力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格,指明了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要求。历史和实践都充分证明,党中央、全党有核心,党才有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攻克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全党同志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奋力跑好历史的接力棒。
二是坚定理想信念。一个党员是否讲党性,起决定作用的是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因利益而结成的政党,而是以共同理想信念而组织起来的政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坚定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需要常修常炼,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毫不放松加强党性教育,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这些重要论述,彰显了共产党人坚不可摧的信仰信念,指明了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的根和魂。100多年来,一代代共产党人英勇奋斗,成千上万的烈士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这种信仰,为的就是这个理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情讲述信仰的力量,讲“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讲“半截皮带”里的信仰,讲夏明翰、方志敏的就义诗,讲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谷文昌,等等。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将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授予为党和人民作出杰出贡献的29位共产党员,就是对他们为党的理想信念顽强奋斗、不懈奋斗的充分肯定。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以铁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信念、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担当,带领党和人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砥砺前行,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
三是坚持人民至上。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深怀对人民的赤子之情,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反复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强调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这些重要论述,映照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指明了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同志在地方工作期间,无论在什么岗位,都始终把为人民做事作为人生信仰。担任总书记后,面对人民期盼,更是念兹在兹、操心操劳,一切以人民为上、事事以人民为先,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注重把准人民脉搏、回应人民关切、体现人民愿望、增进人民福祉,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从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疫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到解决好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就业、养老、教育、医疗等急难愁盼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为民造福,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
四是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是思想方法,更是最大的党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坚持实事求是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意义,指出坚持实事求是最需要解决的是党性问题,得民心者,靠实事求是;强调干部是不是实事求是可以从很多方面来看,最根本的要看是不是讲真话、讲实话,是不是干实事、求实效;告诫广大党员干部要把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为党性修养和锻炼的重要内容,敢于坚持真理,善于独立思考,坚持求真务实。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实事求是与党性的重要关系,指明了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着力点。中央党校礼堂前的石碑上,刻有毛泽东题写的“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当年在地方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逐村调研、实现改善农民生活的承诺,在福建三进下党、提出并坚持“四下基层”制度,在浙江因地制宜推进“千万工程”、实施“八八战略”,一路走来为我们树立了践行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过程各方面,推动党员干部把实事求是这个最大的党性,贯通于思想修养、政治历练、行为养成的各个环节,在深入调查研究中搞清楚“实事”,在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中勇于“求是”,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规律、符合时代要求、符合人民愿望。
五是坚持民主集中制。中国共产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民主和集中有机统一起来,真正把民主集中制的优势变成我们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工作优势;强调严肃党内生活,最根本的是认真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着力解决发扬民主不够、正确集中不够、开展批评不够、严肃纪律不够等问题;强调要健全和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不断增强党性修养,促使全党同志按照民主集中制办事,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这些重要论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指明了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的组织性、制度性、常态化要求。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优势,党的代表大会报告、党的全会文件、党的重要文件和重大决策、政府工作报告、重大改革发展举措等,都要在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在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后,最后的决定权在党中央。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起草为例,起草过程始终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几上几下、反复讨论,收到各方面提出的1911条修改意见和建议,作出221处修改,汇聚起最广泛的民意和智慧,生动体现了充分发扬民主与实行正确集中的结合。依靠民主集中制,我们党找到了治理大党大国的重要法宝,实现了广泛参与和集中领导的统一、社会进步和国家稳定的统一、充满活力和富有效率的统一。
六是严守党的纪律规矩。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衡量一名党员党性是否坚强,守纪律、讲规矩是一条重要标准。着眼管长远、管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坚持党性原则,关键是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党的规矩,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遵照执行,不能搞特殊、有例外;强调要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督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强调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真正把党章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党规制定、党纪教育、执纪监督全过程都要贯彻严的要求,既让铁纪“长牙”、发威,又让干部重视、警醒、知止。这些重要论述,阐明了共产党人规范行为的标准和遵循,指明了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的纪律标尺。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打败敌人、夺取革命胜利,靠的是铁的纪律保证。新的历史条件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将加强纪律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用严明的纪律管全党治全党。新时代以来,三次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把增强党性、严守纪律、砥砺作风贯通起来。经过不懈努力,党的纪律规矩鲜明地立起来、严起来,铁的纪律日益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淬炼了党员干部的“钢筋铁骨”、铸牢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铜墙铁壁”,从根本上扭转了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
七是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共产党员坚强党性的生动体现。立足党的辉煌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作风反映的是形象和素质,体现的是党性,起决定作用的也是党性。在2021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六个方面对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进行了集中阐释,勉励年轻干部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这些重要论述,揭示了共产党人赓续红色血脉的历史必然和时代责任,指明了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的本和源。从历史到现实,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从“进京赶考”到“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我们党始终把好传统好作风作为传家宝。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树立形象、赢得民心,从制定出台八项规定破题,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习近平总书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出京考察,不腾道、不封路、不铺红毯;在四川芦山地震灾区,住临时板房……为全党树立起加强作风建设的光辉榜样,持续推动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向上向好。
八是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清正廉洁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和为政之要,是新时代好干部的重要标准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一个人廉洁自律不过关,做人就没有骨气。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保持高尚精神追求,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要正确处理公私、义利、是非、情法、亲清、俭奢、苦乐、得失的关系,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坚决预防和反对腐败,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这些重要论述,揭示了共产党人的正气之源,指明了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必须守住的廉洁底线。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让我们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带头拉直廉洁纪律“准绳”,带头落实好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坚决同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作斗争。习近平总书记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勇毅担当,领导全党开展史无前例、世所罕见的反腐败斗争,“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持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大力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把反腐倡廉当作政治必修课来认真对待,营造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九是坚持立德修身。我们党历来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对领导干部而言,党性就是最大的德;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共产党人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义、求的是大我,更要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强调德包括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干部在这些方面都要过硬,最重要的是政治品德要过得硬;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崇尚造福人民的公德,崇尚严于律己的品德;明确要求领导干部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努力成为全社会的道德楷模。这些重要论述,彰显了共产党人强大的人格力量,指明了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的道德提升路径。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无论是在地方还是在中央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以自己的高尚道德品行赢得人心、凝聚人心。从在正定时捐出3个月工资帮助北贾村小学的孩子们改善条件,到任浙江省委书记去敬老院调研时亲自为老人掌勺炒菜,到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时给年事已高的道德模范让座……桩桩件件都折射出高尚的道德品行。适应新时代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把加强道德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提升道德认知和推动道德实践相结合,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求学史崇德,涵养了全国人民砥砺奋进的道德源泉和精神土壤,促进全党全社会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密团结在一起,不断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
十是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能否积极担当作为、敢于善于斗争,最能看出一个干部的党性和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满怀对党和人民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鲜明指出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多次号召全党必须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强调担当和斗争是一种精神,最需要的是无私的品格和无畏的勇气;担当和斗争是一种责任,敢于负责才叫真担当、真斗争;担当和斗争是一种格局,坚持局部服从全局、自觉为大局担当更为可贵;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敢于斗争,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攻难关、迎挑战、抗打压能力。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的勇气,指明了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实践要求。越是在困难处、艰险时,越是能体现担当和斗争精神。这些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大担当干大事业,为民族复兴尽责,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都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为人类进步担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面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我们以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的坚定意志,有效化解经济、科技、社会、网络、外交等领域各种风险,坚决打好一场又一场硬仗,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了事业发展新天地。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的重要论述,深入结合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刻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人加强党性锻炼、党性修养的正确方向和重点任务,体现了思想性与政治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已经在新时代的伟大变革中显示出强大实践伟力,也必将指引全党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人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时刻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