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春节】中国传统节日 | 除夕

文摘   2025-01-28 19:30   黑龙江  



中国传统节日除夕是中国农历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



除夕通常在农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即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在2025年,除夕的公历日期是1月28日,农历则是腊月廿九。
除夕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逐除活动。据《吕氏春秋·季冬纪》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文献是西晋周处所撰的《风土记》。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寓意着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




1. 祭祖:除夕是祭祀祖先的重要日子。家家户户会准备丰盛的供品,如年糕、三牲饭菜及三茶五酒,迎祖宗回家过年,以示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

2. 守岁:守岁是除夕的重要习俗之一。人们会在除夕夜通宵不眠,点岁火、守岁火,合家欢聚,迎接新年的到来。据说如此守岁之后,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3. 团圆饭:除夕夜的晚餐被称为年夜饭或团圆饭。这是家人团聚的时刻,无论漂泊多远,人们都会尽量赶回家中与亲人共进晚餐,寓意着团聚和幸福。

4. 贴年红:贴年红包括贴春联、贴年画、贴门神等。这些红色的喜庆元素不仅增添了节日的气氛,还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

5. 挂灯笼:挂灯笼也是除夕的传统习俗之一。灯笼象征着光明和希望,人们会在家门口或庭院里挂上灯笼,迎接新年的到来。




除夕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自古以来就激发了许多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以下是一些经典的除夕诗词:

 一、明快的除夕氛围

1. 《临江仙·癸未除夕作》(清·李慈铭)

诗句:“翠柏红梅围小坐,岁筵未是全贫。蜡鹅花下烛如银。钗符金胜,又见一家春。”

解析:描绘了除夕之夜家人团聚、欢度新春的喜庆场景。

2. 《除夜》(宋·戴复古)

诗句:“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解析:诗中通过扫尘、祭祖等习俗,展现了除夕的传统仪式感。

二、深沉的思乡之情

1. 《客中除夕》(明·袁凯)

诗句:“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

解析:诗人身处异乡,思念故乡,感慨时光流逝,自己依然漂泊无依。

2. 《乙亥岁除渔梁村》(宋·黄公度)

诗句:“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解析:诗人通过爆竹声、残灯和客愁等意象,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

三、感慨时光与人生

1. 《守岁》(宋·苏轼)

诗句:“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解析:苏轼在守岁时感慨时光如逝水,岁月难留,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和不安。

2. 《除夜对酒赠少章》**(宋·陈师道)

诗句:“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

解析:诗人回顾自己的前半生,充满了忧患和不安,感慨人生如梦,虚无缥缈。

四、乐观与希望

1. 《除夜太原寒甚》(明·于谦)

诗句:“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解析:于谦在寒冷的太原过冬,却以乐观的心态安慰天涯游子,相信春天很快就会到来。

2. 《癸巳除夕偶成》(节选)(清·黄景仁)

诗句:“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另类解读:尽管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孤独和沉思,但也可以从中感受到他对未来的一丝期待和憧憬。

这些诗词不仅描绘了除夕的传统习俗和节日氛围,还表达了诗人们各自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悟。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






来  源:新华云学堂

编   辑:杜金艳

统   筹:刘  洋

责   编:陈博峰

编   审:徐光昊

监   制:陈广垠



东宁融媒





东宁融媒
东宁市融媒体中心官方公众号,提供最全面、权威、及时的新闻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