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丨李路珂副教授研究组参加“礼之权衡:庙堂规制与地域建筑”特展和学术活动

文摘   2024-10-26 20:02   北京  

2024年1月20日至5月20日,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承办的年度重点展览“礼之权衡:庙堂规制与地域建筑”特展在浙江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象⼭校区隆重举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李路珂副教授团队携高平开化寺研究成果参展,呈现于第二版块“激荡风土”,并参加5月18-19日的重点学术活动。

李路珂团队以“芥子须弥:高平开化寺大殿的北宋建筑、彩画与壁画”为主题,聚焦于北宋高平开化寺的测绘与数字复原,展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多年来在建筑遗产保护与文化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深入呈现开化寺建筑遗产的独特魅力与文化传承的多重可能性。

清华团队开化寺展区平面位置

图片来源: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供图

清华团队开化寺展区现场

图片来源:刘永戈摄,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供图

清华团队开化寺展区现场

图片来源:刘永戈摄,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供图


开化寺展区内容

高平开化寺的测绘与研究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继承了20世纪30年代梁思成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学术传统,将科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相结合,陆续开展了大量重要古建筑的测绘与研究工作。自2015年起,李路珂副教授团队成员正式开展高平开化寺的测绘与研究,先后有近百人次赴开化寺进行过测绘调查,形成了大量关于木构、彩画、壁画的测绘图纸和详尽记录。

左图:青年时期的郭黛姮教授在开化寺大愚禅师塔前(1978年)

图片来源:楼庆西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资料室供图

右图:开化寺建筑测绘师生合影(2017年)

图片来源:李路珂摄

左图:上世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调查组考察拍摄的开化寺全景(1978年)

图片来源:楼庆西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资料室供图

右图:开化寺鸟瞰(2017年)

图片来源:李路珂摄

此次展览中,团队重点展示了开化寺大雄宝殿“整体空间”测绘成果,首次较为系统地展现其北宋时期建筑、彩画与壁画的综合价值,帮助观众多维度地了解古建筑的形制与文化内涵。展览图文并茂地呈现了建筑遗产的厚重历史与艺术精髓,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北宋建筑的恢宏与精致。

从传统测绘到数字化保护

李路珂团队在研究过程中结合了传统建筑学测绘方法与现代数字技术,通过三维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测量、定量化色彩测量等手段,探索古建筑的数字化研究与保护。这些技术手段为古建筑的保护与文化传承注入了新活力,不仅展示了建筑的物理形态,更将其文化内涵传达给了各界观众。通过壁画的复原和建筑细部的数字化呈现,团队在学术研究与社会传播之间建立了桥梁,让历史建筑焕发新的生命力。

高平开化寺三维激光点云采集成果

图片来源:李路珂团队采集;蒋雨彤制图

高平开化寺大殿的建筑彩画与整体空间复原成果

图片来源:蒋雨彤复原制图;清华大学李路珂团队与广州慕光科技有限公司赵令杰团队合作采集与测绘;山西省文物局与高平市人民政府支持

开化寺大雄宝殿平立剖面测绘图:线条图与及整体空间彩图

图片来源:李路珂团队采集;李路珂、贾珺、蒋雨彤、张亦驰指导;许通达、余旺仔、王天君、许通达、刘圆方、吴承霖、唐思齐、刘田、刘倩君、陈达制图

开化寺大殿壁画中的建筑类型

图片来源:李路珂指导并修订;杨怡菲、丁文颢、黄康、薛靖凡、邓乔乔、姜行健、罗又源、王敏钊等制图;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蔡鹏宇团队修订

开化寺展区-兜率天宫城门模型

图片来源:李路珂团队设计,丁文颢制图,刘晓辰等制作模型并彩绘,刘永戈摄,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供图

开化寺展区-营造法式斗栱与彩画

图片来源:李路珂团队设计,蒋雨彤、刘欣、赵心月制图,赵晨雨彩绘,刘晓辰等木模型制作,刘永戈摄,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供图

数字化复原与多媒体互动

展览中特别设置了多媒体互动区,观众通过数字化复原与互动体验,可以深入了解开化寺的建筑细节。三维激光点云和色彩复原模型通过光影效果生动再现,让观众在沉浸式的氛围中理解古人的匠作技艺。此外,观众还可以通过模型观察到彩画工艺的复原过程,从颜料配制到工艺操作的每个步骤都详细展现,通过艺术和科学的结合实现了更趋深刻的诠释。

芥子须弥:高平开化寺建筑空间交互式体验界面

视频来源:李路珂团队研究及展示设计,张元曦、尚月泰、陈滢潇、王贺楠制图;蒋雨彤摄影;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蔡鹏宇团队多媒体制作

高平开化寺壁画中的建筑:通过建筑形象与色彩的复原,令其从古老的壁面浮现

视频来源:李路珂团队复原研究、制图及展示设计;杨怡菲、丁文颢、黄康、薛靖凡、邓乔乔、姜行健、罗又源、王敏钊等制图;杨澍视频设计;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蔡鹏宇团队多媒体设计制作

开化寺展区-开化寺斗栱与彩画

图片来源:李路珂团队设计,蒋雨彤制图,赵晨雨彩绘,刘晓辰等木模型制作,刘永戈摄,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供图


博物馆日学术活动

在“礼之权衡:庙堂规制与地域建筑”展览期间,清华大学团队负责5·18国际博物馆日的重点学术活动——第十场学术报告与高峰对谈并承担开化寺展厅部分的专家导览,展示了清华建筑学人风采。

学术报告

第十场学术报告由本次展览联合策展人、浙大城市学院建筑学系主任周淼副教授主持,在报告会上由王贵祥教授作了题为“尺幅汉唐宫,方寸宋元阁——中国古代界画简说”的主旨演讲,随后李路珂副教授带来了“妙迹——高平的开化寺”的学术报告,周真如助理研究员分享了关于“敦煌盛唐172窟”的研究。这些报告深入介绍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在古代建筑艺术、数字复原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与会者展示了建筑遗产的学术价值与多样性。

王贵祥教授主旨演讲现场

图片来源:李路珂摄

李路珂副教授学术报告现场

图片来源:蒋雨彤摄

周真如助理研究员学术报告现场

图片来源:蒋雨彤摄

高峰论坛

高峰论坛由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馆长、本次展览总策展连冕教授主持,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李路珂副教授作为学术召集人,开展了关于高平开化寺数字艺术的高峰对谈。清华大学王贵祥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宋建明教授、王赞教授,以及南京工业大学郭华瑜教授、山西省高平市李琳副市长、同济大学刘涤宇副教授、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谷东方副教授等参与讨论。专家学者们从建筑学与美术学的融合交叉、科技与人文的实验平台、文化遗产地与高校的协力合作等角度,高度认可高平开化寺数字艺术展的阶段性成果,强调此次展览不仅推动了学术研究的深度,还在形式与内容的创新中拓展了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的可能性。希望数字艺术能够继续深化文化遗产的多维度展示方式,进一步促进建筑学、美术学与数字科技的融合,为公众提供更丰富的艺术体验,也为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推广做出更大的贡献。

开化寺专题讨论现场(右起:谷东方、刘涤宇、王赞、王贵祥、宋建明、郭华瑜、李琳、李路珂、周真如)

图片来源:蒋雨彤摄


专家发言现场(第一行左起:清华大学王贵祥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宋建明教授、中国美术学院王赞教授、南京工业大学郭华瑜教授,第二行右起:山西省高平市李琳副市长、同济大学刘涤宇副教授、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谷东方副教授)

图片来源: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供图

连冕教授(左)周淼副教授(右)主持会议现场

图片来源: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供图

王贵祥教授肯定了李路珂副教授团队的研究,特别是通过微观视角揭示历史建筑中的丰富信息。王教授指出,开化寺的壁画复原研究拓展了建筑学的研究方向,是建筑历史领域的一个重要创新。宋建明教授强调了历史建筑中的装饰和色彩不仅仅是视觉元素,还涉及材料、建筑理念和叙事逻辑。宋教授认为,建筑壁画是一种工匠逻辑的产物,是客观叙事与感觉的互补,进一步建议用项目管理的视角看待古代建筑的构建过程,指出了供养人、住持、都料在项目中的角色。王赞教授赞扬了李路珂副教授团队在开化寺壁画复原方面取得的学术成果,尤其指出学界对开化寺研究的重视程度仍显不足,认为美术学科需要更多地参与考古发掘,并强调了科学求真和客观严谨的重要性。郭华瑜教授认为李路珂副教授团队的展览版块展现了建筑彩画与空间、视觉和功能的多重关联。郭教授还特别提到,古代建筑的设计不仅仅是艺术表达,还关系到人居环境的理想模式,呼吁搭建跨学科的深度研究平台。李琳副市长阐述了高平市领导对开化寺研究的态度转变,从“锁起来”到“开放胸怀”,再到“活起来”和“热起来”。他指出,开化寺壁画是“百科全书”,需要多方合作,持续深化地进行多元探讨。刘涤宇副教授提出了符号学和图像建筑结合的研究方向,指出古代壁画通过约定俗成的编码系统与观众交流,壁画和山水画不仅是视觉再现,还涉及触觉和记忆的综合感官体验,并举例分析了东岳庙壁画,强调了符号与现实的转换过程。谷东方教授强调了开化寺壁画的宝贵学术价值,并提到其他学科(如科技史、商业、家具、服饰等)可以借助壁画进行新的考察,其内容丰富,值得多方探索。

展区导览

结合博物馆日学术论坛,李路珂副教授团队作为参展方,为与会专家和公众讲解了开化寺展区的展览构思与展品制作过程。李路珂副教授作为展区负责人,回顾了清华团队对开化寺的研究历程、展览主线的设计和主要展品的构思。周真如助理研究员展示了大殿壁画与画中场景的综合媒介装置,清华大学博士生蒋雨彤则介绍了斗栱彩画的设计构思,吉林动画学院的赵晨雨老师则从专业画师的角度探讨了宋式彩画的绘制工艺与流程。与会嘉宾与观众积极响应,体验互动艺术装置,和参展专家展开热烈讨论。

李路珂在展区现场介绍斜坡展墙、触屏互动、数据库

图片来源:刘永戈摄,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供图

周真如在展区现场向参观者讲解

图片来源:刘永戈摄,中国美术学院博物馆供图

蒋雨彤在展区现场讲解开化寺斗栱彩画复原设计图稿

图片来源:刘永戈摄,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供图

赵晨雨在展区现场介绍开化寺斗栱彩画绘制过程

图片来源:刘永戈摄,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供图


结语

“礼之权衡:庙堂规制与地域建筑”特展是一个将历史场景和遗产价值带到今天的窗口,是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地域建筑艺术的重要平台。该展览获得了地方政府、学界、业界及媒体的广泛关注与赞誉,参观现场游客络绎不绝,为社会公众呈现了中国建筑的斑斓画卷,是文化记忆与保护传承的优秀学术展示成果。清华团队的“芥子须弥”板块在展览中尤为引人注目,受到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的一致好评。

此次展览暨学术活动是李路珂副教授主持的2024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项目“高平开化寺宋代建筑与壁画数字展”的阶段性成果,为进一步展示团队在建筑遗产保护方面的最新研究,李路珂副教授团队将在2024年12月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正式举办“高平开化寺宋代建筑与壁画数字艺术展”。12月的展览将通过精细的数字化复原和互动体验,更加深入呈现团队在建筑遗产精细测绘、价值挖掘与展示领域的新进展。我们诚邀各界人士莅临参观,共同感受中国古建筑和现代科技巨大的艺术与文化魅力。


相关链接:

特展-总览|年度重点展览「礼之权衡:庙堂规制与地域建筑」

5·18国际博物馆日·重点学术活动|「礼之权衡:庙堂规制与地域建筑」特展

新闻 | 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高平开化寺宋代建筑与壁画数字艺术展


文字:黄   康

插图:李路珂、周真如、蒋雨彤、刘永戈等提供

审校:李路珂、连冕、周真如、蒋雨彤、刘   欣

编辑:丛   菡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官方唯一指定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