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树武:我在王庄修文物

时事   2024-11-29 18:28   河南  

来源:永城融媒官v

桌上,刷子、尺子、夹子、铲子、小刀、砂布、酒精灯、热熔胶棒以及不少自制工具,像一个个待命士兵,听候差遣,随时启用;转盘轻转,一双戴着手套的大手在陶器上摩挲,少量石膏填补着器物缺失部位。

陶器名叫陶瓮,出土于“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河南永城王庄遗址,距今5000余年。它高27公分、腹径30公分、口径16公分、底径12公分,由80余片大小不一的残片拼接而成,耗时4个工作日。

桌前,正在聚精会神修复陶瓮的工作者是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高级技师朱树武。他拥有26年考古工作履历,近10年主攻文物修复,曾参与新安荒坡、济源新峡、郑州商城等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
今年9月,朱树武扎根王庄遗址,开启陶器文物修复征程。因年代久远,加之自然因素侵袭,王庄遗址出土的陶器大多不完整,呈碎片状,给修复工作设置了难关。

难关,就是用来攻克的。每天,面对摊在桌面的一堆残片,朱树武凭借丰富的经验,先认真观察,在脑海中大致复原器物形状,再调用各种工具,按照拼接、黏合、修补“三步走”原则,完成文物修复过程,期间还要解决残片表面杂质清理、断面反复比对、缺失缺损等难题。这一坐往往就是几个小时,“修复文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有耐心,静下心来才能修好文物。”朱树武说。
“我前段时间修复过这样一件文物,胎体最薄处只有1毫米厚,器型不大,却有100多块残片,修复较为困难,修好用了4天时间。”朱树武边介绍边观察着一件基本完工的陶钵。

时间走到11月下旬,朱树武已经在王庄修复了50余件陶器文物,包含杯、豆、鼎、壶、罐、钵、瓮、盉、鬶等十几种器型。每当看到文物重见天日,由残片蝶变完整,朱树武成就感满满。
仔细欣赏这些陶器文物,不仅造型精美,工艺水平高超,还集中彰显古人智慧。正因如此,朱树武常说,“修复文物要有敬畏之心和责任感,如果修不好,我会有愧疚感。”
朱树武坦言,王庄遗址出土陶器的器型多而特殊,修复每一件陶器都能带来新鲜感和新的挑战。面对尚未修复的大量陶器残片,朱树武的挑战仍将持续。
“能够参与王庄遗址的文物修复工作,我感到是一种荣耀。”一缕冬日阳光照进首都师范大学永城考古实习基地文物修复室,朱树武笑容灿烂。

策   划  |  魏   瑾

编   发  |  王紫阳

校   对  |  胡新润

审   核  |  鲁康威


永城共青团
永城共青团公共号,为青年提供团务微博,团情要讯、即时通讯、社区交流、信息资讯、生活时尚等全方位在线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