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中国足协主席宋凯亲口说出,“我们深感需要谦虚地向日本足球学习”,我还是稍稍有些吃惊。原因,你们知道的。有些字眼,除了一边倒的一种态度,你甚至提都不能提。
看宋主席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报道,就凭宋凯的这个毫不掩饰的态度,我对中国足球接下来的走向,还是很有一些乐观的。
其实,人人都知道,中国足球在提升道路上,既需要反思自身,也需要借力外援。从宋凯的受访中,我们知道有20多名日本教练在中国执教,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但对于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这远远不够。以U17主帅上村健一为例,日本教练在技战术水平、训练细节管理,以及因材施教的职业态度上,都为中国足球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模板。而普遍水平上,中国本土教练相较日本教练而言全处下风,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正如中国足协主席宋凯所言,任命上村健一,是因为他具备丰富的执教经验,以及在细节和耐心上的优势。从U17亚洲杯预选赛的表现来看,中国队技战术水平显著提高,全场射门数12-5、控球率60%-40%,压制了韩国队。这样的成果,与上村对高位逼抢战术的精准设计和球员执行力的充分挖掘密不可分。
但,两次丢球也暴露了不足,球员过度依赖教练指令,缺乏独立应变能力。这既说明我们的短板,也证明了日本教练对症下药的潜力。上村健一善于将细致入微的技战术训练,与注重独立思考的培养相结合,这也正是U17最终脱胎换骨的根本原因。
宋凯还提到,上村健一不仅关注球场上的技战术,更将细致渗透到球员的日常生活。他耐心管理饮食、心理,量身定制训练计划,帮助球员从身体到意识全面成长。宋凯说,日本教练“注重细节、有耐心”,这是他们区别于其他外籍教练的关键所在。
其实,出彩的日本教练远不止一个上村。比如另一名日本教练高桥刚,在执教中乙球队时,通过详尽的录像分析调整跑位和配合,显著提高了球队战术执行的精准度。这种对细节的执着,是中国教练团队和其他外籍教练中相对稀缺的能力。
中国足球目前的外籍教练以欧美和韩国为主,虽然他们在某些领域具备优势,但日本教练在中国或许更能发挥效果。语言、文化的接近,使他们更易与中国球员沟通。而他们在细节上的执着和对青训的深刻理解,正是中国足球发展的短板。
更重要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中国足球应有的态度。只有向比自己强的对手学习,才能最终战胜这些对手。1960年代,中国排球曾借鉴日本的“大松博文模式”,成就了多个世界冠军。今天,中国足球也应以同样的胸怀,吸纳日本教练的先进经验,逐步缩小与亚洲顶级球队的差距。
所以,客观地说,目前在中国执教的20多名日本教练,无论在数量还是覆盖范围上都远远不够。上村健一只是一个缩影,将这些优质资源引入更广泛的青训系统,才能惠及更多基层球员,推动中国足球整体实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