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汇编
▽
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的着力重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作出部署,是新时代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中力量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重大改革,有利于解决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分散、重复、低效配置问题,激发各类创新主体内生动力和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着眼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从最紧迫的事情抓起,小切口、大纵深,坚决破除妨碍创新资源高效配置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大幅提升科技攻关体系化能力。
更加注重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加强中央科技委员会对科技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体制改革,统筹谋划国家科技发展重大战略、重大规划、重大政策。加强对重大科技战略任务的组织协调,科学凝练事关战略全局和国家命运的关键核心科学技术问题,遴选战略任务和重点方向。持续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强化跨部门、跨地区、跨军地优势科技力量统筹调配,优化“揭榜挂帅”“定向委托”“赛马制”等科技攻关组织模式,调动各类创新力量开展“大兵团作战”。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国家实验室引领作用,聚焦国家重要安全领域,当好科技攻关总平台、总链长,多出战略性、关键性重大科技成果。发挥国家科研机构建制化组织作用,开展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共性需求的基础研究,强化基础理论支撑和技术源头供给。发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主力军作用,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设置,统筹推进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发挥科技领军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做好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当好产业链和创新链的链长。
建强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优化升级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个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升世界级原始创新、产业创新的策源引领功能,打造成为全球科学中心、人才高地和世界创新版图制高点。加快建设成渝、武汉、西安三个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加强航空航天、核技术、生物医药、光电子、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创新,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增长极。加强跨区域科技创新合作,提升国家战略腹地承接重大科技和生产力布局的能力,形成更加完善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针对重点产业链核心技术短板,超常规集中支持链主企业带头冲锋突破,保障重点产业的创新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依托企业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推进科技攻关协同和研发活动一体化。健全有利于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让企业在解决科研机构“不能转”“不敢转”“不会转”问题中充分发挥作用,提高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成效。
健全激发创新主体内生动力机制。用好科技评价指挥棒,强化以科技创新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决定》首次提出“改进武器装备采购制度,建立军品设计回报机制”,用批量生产的现役产品设计回报费来鼓励支持设计单位开展基础预研,有助于从根本上破解军工科研院所“不立项干不了事,一立项十万火急来不及”“产品定型之日,就是设计断粮之时”的困境,提高科研院所的内生动力,改变长期以来高度计划性制度机制导致的“等靠要”被动局面。完善科学家本位的科研组织体系,深化科技经费分配和管理使用机制改革,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的家国情怀,让院士称号进一步回归荣誉性、学术性,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搞科研。
推进科技基础能力建设统筹和开放共享。着眼解决科技基础设施重复建设问题,统筹推进科技基础条件的体系化、集约化布局,加快完善科学数据中心布局建设,形成优势互补的科技创新设施条件体系。着眼解决重大项目攻关重复布局问题,加强科研项目全链条设计和一体化实施,构建军民、央地联动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机制。着眼解决科技资源共享不够问题,加强关键科学仪器设备自主研制攻关,建设互联互通的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促进创新资源最大程度利用。
营造创新资源优化配置良好生态。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快速流动、迅速组合、不断循环往复,形成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政府、资本等有机互动的创新生态系统。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市场,培育发展风投创投产业集群,优化“募投管退”全链条发展,鼓励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基金支持创新创业,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培育创新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基因,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使崇尚科学、追求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来源:共产党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