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图书馆的故事(五)

文摘   2024-05-28 13:49   青海  




旅游学院吴雅娇

清澈的天空,阳光不着灰尘地落下来,把温暖淋了个满身,依靠窗前,潜心阅读。知识殿堂乾坤大,书山学海日月长,贮藏了时间的精华,汇集了知识的海洋——青海民族大学图书馆。

为什么喜欢走进图书馆,喜欢看书?只因文字能抚慰心灵,每次不开心或者是难过之时,好像图书馆能让我丢弃掉这些情绪,慢慢地安静下来,不再彷徨。对我而言,喜欢看书、借书并不仅仅是为了填补空闲时间,而是一种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每当我打开一本书,翻阅其中的文字,都仿佛在与作者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通过阅读,沉淀了自己的心灵,发现了内心深处的声音和思想。书籍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理解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阅读也是我放松身心的方式。生活好像并不是想象中的一帆风顺,总会有不同的压力,图书馆仿佛成了自己的“家”,自己的“书房”,在这里可以放纵的阅读,在书中探索各种主题,从历史和文学到科学和艺术,每一次阅读都让我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无穷的魅力。每一本书都是一扇开启新世界的窗户,带来了新的见解和理解。

近日在读三毛的散文,“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她总是那般沉寂,好似不曾出现,却又将无数人震撼;她总是那般反叛,好似无人来和,却又让无数人认同;她总是那般深邃,好似不谙世事,却又让无数人臣服。

在图书馆的感受便是每一种热爱都能被安放,每一滴汗水都可以绽放,每一个独特的个体,皆能于此绽放耀眼的青春。阅读是不息的探索,是无声的激励。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进德修业,自强不息。在学之余,丰富自己的精神,提高自己的品涵,置身其中,沉淀心灵。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李静



时间不知不觉已进入四月。寒冬已过,春光正好。

回忆往昔,最初我与民大图书馆结缘于网络。2022年刚入学时因疫情无法返校,所有课程变更为线上授课的形式。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及老师们主讲的“文献检索”课程不仅成为我了解本校图书馆的第一扇窗口,也引领着我走向如今的学术之路。在较为繁重的专业课学习之余,我还参加了图书馆主办的“品读‘诗经’启迪人生阅读推广”等多项活动,作为我学习生活的调剂,这些都使我对还未曾谋面的图书馆充满了期待。

新学期到校后,我对图书馆的了解才进一步深入。一共四层的图书馆位于校区正中心的位置,周边环境优美,馆内干净整洁。我所在的宿舍楼与图书馆不过百米之遥,于是便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宿舍楼-图书馆-藏学楼三点一线的学习动线。“坐在图书馆里,就能走遍世界。”作为一名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学生,大量地阅读书籍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任务与环节。专业相关文献的搜集、校级项目的申报、毕业论文的选题等工作内容,使我极度依赖来源稳定且资源充足的书籍数据库。民大图书馆馆藏丰富,同时还有电子图书馆内浩如烟海的数字资源、多种类的数据库、便捷的文献检索服务等,无不为我的学习写作提供了帮助。另外,为方便同学们开展学术科研工作而创建的文献服务群,也成为我获取电子书和外文文献的好地方。既节省了购买实体书的昂贵费用,又能够第一时间获得图书的全文资料,大大缩减了金钱和时间成本。

馆内的翻书声、诵读声、奋笔疾书的沙沙声,伴随着轻巧的敲击键盘的声音,构成了青春最动听的奋斗交响乐。同学们相聚在此,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学业、青春和未来而努力,展现来自年少的美好和诗意。我在这份光阴中汲取营养与能量,沉醉其中,怡然自得,成就自己。读书确是一件浪漫而有意义的小事。在当下,读书与其说是一项学术工作或是纯粹地作为兴趣爱好,更不如说是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具体呈现。快节奏的生活难免让我在碎片化的时间中下意识地跻身网络,但每每拿起手中借阅的书,或是打开平板中的电子书,稳定与安宁却又悄无声息地回归到内心。这份内驱力也将持续激励着我“进德修业,自强不息”。

抬头望向窗外,今日春光明媚,天气晴好。机会难得,去趟图书馆吧!

往/期/回/顾



我和图书馆的故事(一)


我和图书馆的故事(二)


我和图书馆的故事(三)


我和图书馆的故事(四)



青海民族大学图书馆
发布图书馆最新动态、读者借阅信息查询、最新数据库推送等,并与读者进行互动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