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分级分类考核评价体系。考核工作是检验干部成色,衡量工作实绩的一项基础性工程,需要我们避免“一刀切”“一锅煮”等误区,以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的务实举措,推动干部考核指标更精确,成果更有效。
避免“层层加码”“削足适履”。考核内容设定关系着一个干部表现的综合评价,是影响干部使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坚持科学谋划、量体裁衣。在实际中,个别地区在对干部的考核上还存在一些误区:有的对干部考核简单粗暴一刀切,考核内容照抄照搬,“一把尺子量到底”,缺乏结合本地实际的定量分析和深度考量;有的考核分值设定上层层加码、细化赋值内容“上千分”“上万分”,让考核“失了味”“跑了调”。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对考核标准要做足调查研究、对考核分值要做到合理简洁、对考核内容要体现地区实际,切实让干部考核精准性更强、操作性更高、指向性更明,做到高效执行,务实管用。
避免“只在会场”“不在现场”。坚持把“察实情、见实况、听取群众口碑”作为重要考量因素,打破“材料里看看、会场里转转、办公室问问”流水线模式,真正把身子沉下去、脚步迈出去。通过实地座谈、入户家访、唠家常等手段,全方位了解地方群众对班子干部“德能勤绩廉”方面的整体评价,重点看班子和干部做成了哪些群众点赞的实事好事、推进了哪些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破解了哪些历史遗留的急事难事,把在会场“所看所见”和在现场“所听所闻”有效结合起来,切实在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中了解班子干部平时表现情况,做到为每一位干部全面“画像”。
避免“偃旗息鼓”“雷大雨小”。考核工作既是检验地方干部实际表现的“晴雨表”,也是推动干部能上能下的指挥棒。能不能发挥作用,必须在结果运用上出实招、见实效。当前,在个别地方和部门,仍存在一些思想误区和工作短板,把考核作为一项常规“走流程”的工作,对考核结果运用“雷声大雨点小”,奖章没有挂在具体人“胸前”,板子拍不到具体人身上,这在一定程度削弱了考核工作的权威性和实效性,降低了那些真干事想干事干部的工作热情。古人云:“赏罚不明,百事不成;赏罚若明,四方可行”。要坚持把履责情况作为结果运用的重要标准,对那些在考核中发现的能力优秀、作风过硬、甘于奉献的优秀干部,进一步加强正向激励和使用提拔,让他们有干劲、有奔头、有舞台。对考核中发现的不担当、不履责、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干部,要加强思想教育和岗位调整,不换思想就换人,不负责就问责,切实让干部考核发挥应有作用,推动打造见贤思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来源: 中国组织人事报
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