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民族团结“大平台”,共建思政教育“大课堂”——罗山中学成功举办“四省五地多校”大思政课堂研讨活动

文摘   2024-12-16 08:44   宁夏  



共建民族团结“大平台”

共建思政教育“大课堂”



2024年12月12日,福建、宁夏、新疆、西藏四省五地(福建泉州市,宁夏红寺堡区、盐池县,新疆昌吉市、西藏洛隆县)举办了以“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为主题的“四省五地多校”大思政课堂研讨活动。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指示,根据《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坚持开门办思政课的要求,福建省泉州市援宁、援疆、援藏各校紧密合作,共同搭建“大平台”,建设“大课堂”。

此次活动由福建省泉州市教育局指导,福建省援宁工作队红寺堡区工作组发起,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学和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罗山中学主办,新疆昌吉九中、西藏洛隆中学、宁夏盐池中学联合主办,多所学校共同参与。五所学校的初高中教师围绕“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这一主题,展示了各具特色的大思政课堂风采。各地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各地区同类型的多所兄弟学校通过直播观看了整个活动的全部课程,并进行了经验交流。


示范课:美美与共 共话团结


福建省泉州一中王锦荔老师的《促进民族团结》从福建省最大少数民族的畲族出发,贴近省情,通过重走总书记当年的扶贫路,分析我国促进民族团结的原因,以及国家和公民如何促进民族团结,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利用本土的思政资源,融入地方特色,增强学生对本课的熟悉感;利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回顾总书记当年的扶贫路,讲述福建民族爱国故事,激发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来自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学代表被帮扶校(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罗山中学)授课的邵晏老师,《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新时代解读》为题向大家展示了自己对“大思政”课堂独到的理解和娴熟的驾驭能力。作为福建省政治学科带头人,正高级教师,邵晏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念先进。他从高三二轮时政热点专题复习导入新课,总结时政考查的逻辑,即大背景(主题)——中情景(话题)——小切口(问题)的路径和方式,引入本次四省五地多校大思政课堂研讨活动的主题“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带领学生由浅入深地展开“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议学探究。从思政学科角度,邵老师注重价值引领,强调必备知识的构建,关注学科能力的培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从单一的学科知识向学科内模块知识的融合贯通,处处体现着知行合一的学科素养追求;从学科思政方面,邵老师坚持立德树人,巧妙地利用思政学科素材,为语文、历史、地理学科提供情景和载体,实现了思政元素在其他学科的自然渗透和及时的融合。整堂课讲议评结合,时政与学科知识结合自然,既有对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理性诠释和准确表达,也有对援宁援疆援藏真情实感的流露和感悟,体现了大思政视域下对大学科、大视野、大格局的学科追求,很好地展示了大思政课应有的元素和示范效应。

新疆昌吉市第九中学李玉聪老师的《尊重他人》从“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角度出发,秉持“教育公平,因材施教”的理念,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用团结友爱的态度对待每一名学生,努力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为边疆孩子带来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为建立平等团结、和谐互助的民族关系做出贡献。

宁夏吴忠市盐池中学黄亚梅老师的《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为切入点,探究我国民族格局特点,随后又以宁夏回族自治区75年取得辉煌成就为例,分析我国各民族和谐发展的原因,引出新型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结合材料,分析阐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使学生认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树立制度自信,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交流会:铸牢意识  全员育人


课后,泉州一中陈志伟、罗山中学刘霞、昌吉九中周国雄、盐池中学余红燕等老师代表各自学校在视频会议上畅所欲言,交流教学感悟、分享帮扶经验、共绘发展蓝图,思维碰撞火花四溅,为大思政教育创新注入活力。

两年多来,在福建省泉州市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团队陈轸校长的引领下,罗山中学各教研组积极提高认知,加强实践,知行合一,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充分调动资源,拓宽“大思政”课堂路径,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在思政学科育人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政治组刘霞老师向与会学校分享了罗中的大思政工作经验:
1.对标新课程,开齐开足开发开好思政课程。“大思政课”要有大课程观——教务处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思政课程;教科研室利用“台柱子工程”和“课堂视导”确保每位教师都能深刻领悟“教什么”和“怎么教”,积极培养思政课教育的“大先生”。
2.聚焦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挖掘课程思政和学科德育资源。“大思政课”要有大规划——学校搭建“罗山名师讲堂”,邀请高考命题名师面对面指导非思政学科教师理解和运用本学科的思政资源;积极挖掘红寺堡思政元素,加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打造教学和社团思政新模式。
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教师技能大赛。“大思政课”要有大先生——学校以各种思政主题教学竞赛为抓手,引导广大教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准讲深、讲活讲透;定期开展四课比赛、教学观摩等活动,着力构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中小学思政一体化教育教学体系。
4.落实东西部协作“闽宁模式”,共绘育人同心圆。“大思政课”要有大视野——结合全国“纪念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五周年”活动,罗山中学2024年4月成功举办了以“重温思政课指示批示 巩固传承闽宁山海情”为主题的闽宁两省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教学教研活动。在全市乃至全区率先实现跨省跨校跨学段的思政课一体教学教研联动,促进了闽宁两省教育部门、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5.践行“行走的思政课”, 积极探索思政教育新形式。“大思政课”要有大实践——2024年8月30日,学校组织高一新生徒步行进29公里,实现了“从罗山中学到罗山,再回到罗山中学的”壮举。学校通过类似系列活动,将思政课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感悟,在行动中成长,真正实现了思政教育的入脑入心。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同者,不以东西为距。此次研讨活动,是跨地域思政教育智慧的交融盛宴。其成果将化作我校思政学科和学科思政教学的基石,不断筑牢思政教育根基;同心谱写东西部合作的新华章;也必将激励莘莘学子为民族团结、为祖国复兴而努力拼搏,为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而不懈奋斗。



  编辑:教科研室

  审核:黑      红

  二审:邵      晏

  签发:陈      轸



吴忠市红寺堡区罗山中学
红寺堡区罗山中学坐落于红寺堡丹霞路西侧、人民街北侧清云湖畔。2020年10月成立,原为红寺堡区高级中学,2022年3月更名为红寺堡区罗山中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