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民族团结“大平台”
共建思政教育“大课堂”
示范课:美美与共 共话团结
福建省泉州一中王锦荔老师的《促进民族团结》从福建省最大少数民族的畲族出发,贴近省情,通过重走总书记当年的扶贫路,分析我国促进民族团结的原因,以及国家和公民如何促进民族团结,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利用本土的思政资源,融入地方特色,增强学生对本课的熟悉感;利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回顾总书记当年的扶贫路,讲述福建民族爱国故事,激发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来自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学代表被帮扶校(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罗山中学)授课的邵晏老师,《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新时代解读》为题向大家展示了自己对“大思政”课堂独到的理解和娴熟的驾驭能力。作为福建省政治学科带头人,正高级教师,邵晏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念先进。他从高三二轮时政热点专题复习导入新课,总结时政考查的逻辑,即大背景(主题)——中情景(话题)——小切口(问题)的路径和方式,引入本次四省五地多校大思政课堂研讨活动的主题“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带领学生由浅入深地展开“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议学探究。从思政学科角度,邵老师注重价值引领,强调必备知识的构建,关注学科能力的培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从单一的学科知识向学科内模块知识的融合贯通,处处体现着知行合一的学科素养追求;从学科思政方面,邵老师坚持立德树人,巧妙地利用思政学科素材,为语文、历史、地理学科提供情景和载体,实现了思政元素在其他学科的自然渗透和及时的融合。整堂课讲议评结合,时政与学科知识结合自然,既有对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理性诠释和准确表达,也有对援宁援疆援藏真情实感的流露和感悟,体现了大思政视域下对大学科、大视野、大格局的学科追求,很好地展示了大思政课应有的元素和示范效应。
新疆昌吉市第九中学李玉聪老师的《尊重他人》从“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角度出发,秉持“教育公平,因材施教”的理念,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用团结友爱的态度对待每一名学生,努力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为边疆孩子带来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为建立平等团结、和谐互助的民族关系做出贡献。
宁夏吴忠市盐池中学黄亚梅老师的《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为切入点,探究我国民族格局特点,随后又以宁夏回族自治区75年取得辉煌成就为例,分析我国各民族和谐发展的原因,引出新型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结合材料,分析阐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使学生认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树立制度自信,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交流会:铸牢意识 全员育人
课后,泉州一中陈志伟、罗山中学刘霞、昌吉九中周国雄、盐池中学余红燕等老师代表各自学校在视频会议上畅所欲言,交流教学感悟、分享帮扶经验、共绘发展蓝图,思维碰撞火花四溅,为大思政教育创新注入活力。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同者,不以东西为距。此次研讨活动,是跨地域思政教育智慧的交融盛宴。其成果将化作我校思政学科和学科思政教学的基石,不断筑牢思政教育根基;同心谱写东西部合作的新华章;也必将激励莘莘学子为民族团结、为祖国复兴而努力拼搏,为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而不懈奋斗。
编辑:教科研室
审核:黑 红
二审:邵 晏
签发:陈 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