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考生请注意~
我市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于11月21日开始报名
以下事项,大家需要了解
Q1 我市中考的报名时间是?
Q2 我市中考报名的条件是?社会考生报名对户籍有没有要求?
Q3 外市就读的本市户籍初三应届毕业生(符合报名条件要求),如想回到中山参加中考,那地理、生物学学业水平考试(会考)成绩如何处理?且是否要回中山考体育?
答:应届考生在外市初中阶段学校读书期间参加由市级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初中地理、生物学学业水平考试并取得成绩的,可申请办理成绩转移手续,并按相应流程进行认定,具体认定方式详见《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关于中山市初中地理、生物学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转移和认定办法的通知》(中教体通〔2023〕195号)。
如考生对八年级期间取得的地理、生物学成绩不满意或对转移认定的等级不满意,可申请在九年级补考。其中补考生物学的,须同时参加笔试和实验考试。
考生在中山参加中考的,必须于中考当年参加我市中考体育考试。中考体育考试由考生报名所在考区统一组织。
Q4 小孩是中山市的初中学校在校生,但家长和小孩都是外省户籍,可以在中山参加中考吗?
Q5 我的小孩是中山的应届毕业生,如果我把小孩的户口迁到中山,最晚时间要求是什么?到时候我的小孩可以享受中山户籍生待遇吗?
Q6 报名的流程是什么?
答:按以下流程进行报名:
(1)各学校(报名点)审核考生报名资格;
(2)身份信息采集、相片采集;
(3)考生登录中考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上报名及确认;
(4)报名点审核考生报考资格并通过系统派发准考证号;
Q7 今年是否继续采用网上报名方式?
答:是的,今年将继续使用网上报名的方式进行。
考生可通过网址:https://61.142.114.234:8004/进入系统;除此之外,考生在学校报名,还可通过教育系统城域网https://10.25.1.66:8004/进入系统。
Q8 考生网上报名时的具体流程?
答:考生网上报名流程为:
(1)报名时,考生需登录中考信息管理系统,账号为考生的身份证号码或全国学籍号,初始密码为考生出生年月日8位数(例如考生2010年5月1日出生,密码为:20100501)。登录成功后首先按系统提示要求把初始登录密码修改为保密性强、自己容易记忆的新密码,考生必须妥善保管好自己修改的登录密码,填报志愿将用到该账号和密码。
(2)进入报名页面确认本人基本信息(身份信息、学籍信息),确认无误后,录入个人的补充信息,含简历信息、社会关系、联系方式(必须填写用于接收考试和录取信息的手机号码)、初中阶段获奖情况、体育报考项目、地理生物学补考科目等。
(3)考生暂存报名信息,暂存信息后仍可修改信息。
(4)检查报名信息无误后,考生确认报名信息。
Q9 网上报名时是否一定要录入联系手机号码,有什么作用?
答:由于考生成绩和录取结果等信息主要采用短信方式进行公布,考生填报志愿时将使用手机接收短信验证码进行志愿确认,所以考生填报个人信息时必须要准确填写家长手机号码,而且建议在高中学校招生录取结束前不要更换手机号码。
中考结束后,考生在登录系统填报志愿时,也会要求考生再次确认联系手机号码。
Q10 我在网上报名时输错了本人的报名信息,我可以修改吗?
Q11 报名考试费用是多少?
Q12 我的户口还在转移办理过程中,届时户籍信息如何更改?
Q13 香港、澳门、台湾籍的学生报名时需提供什么身份证明材料?
Q14 家庭困难学生如何申请免交考试费?
Q15 我是应届考生,初二期间(2024年)在外市参加了地理生物学考试,但是我的生物学科目只参加了笔试,笔试考了98分,但未参加实验考试,我可以申请成绩的转移认定吗?如何认定呢?
Q16 我在2024年参加了初二地生考试,但是我对自己的生物学笔试科目成绩不满意,我可以只补报生物学笔试科目吗?
Q17 我是初三应届考生,想补考地生,两次考试成绩怎么认定?如果我报名后不参加考试,会影响原来的成绩吗?
Q18 我是往届生,打算报名2025年中山市中考,我要重新考地生吗?我以前在中山取得的地生成绩还有效吗?
Q1 报名系统页面一直在加载,或者页面显示缓慢,报名系统登录不上怎么办?
Q2 系统登录时,提示“用户名/密码错误”怎么办?
Q3 用户名、密码、验证码都没错,但是系统仍然提示“输入的验证码错误或验证码超时”怎么办?
Q4 是否可以使用手机或平板进行网络报名?
Q5 点击报名链接,也成功登录了,但是页面空白,没有可以填写报名信息的地方,是什么原因?
Q6 密码忘记了怎么办?
Q7 班级信息错误怎么办?
Q8 学籍建立时间有误,应如何修改?
Q9 个人身份信息有误怎么修改?
Q10 简历信息从什么时候开始填写?
Q11 报名提交时,显示“系统校验当前登录用户信息失败(操作超时),请重新登录!”是什么原因?
Q12 报名页面的“暂存”和“报名确认”有何区别?
大涌发布编辑部 编辑 李泽凯、熊梵希 责编 戴炳辉、李 仁 编审 郭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