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2024年中考物理、化学、生物试题分析及2025年备考策略
(内容来自网络,以正式出版物为准。
版权归原出版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4年天水市中考物理试卷是以《九年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版)为依据命制的,试题难度相比去年有所上浮;试题覆盖了初中物理课程内容中“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实验探究”四大板块的主干知识以及重点知识。考查的知识面宽,覆盖面大,减小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灵活性较强;图文阅读量较大,能从我们身边的生活现象、社会热点、前沿科技提出问题。题目注重对物理概念、定律、规律的理解和应用,不再注重题目的技巧和难度;注重学生能力的考察,不再注重“细枝末叶”上的繁杂、难、偏。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考察,不再注重学生的强记、强忆;注重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不再需要学生的死搬硬套。结合图表注重考察学生读取有价值的信息、观察、思考能力,没有了繁琐的计算。试题的表述简练、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试卷结构合理、题量适中,试题注重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掌握和运用,注重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重视对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将了解、认识、理解层次的知识体现在不同的试题之中,整体体现了物理学习的应用性、综合性、探究性、时代性、人文性和教育性,从多层次、多方位融合,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融于社会生活情景和新科技背景下进行考查,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试题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基础;突出体验、关切探究,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立足基础知识,检查知识结构的全面性和完整性;试题让学生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社会间的密切联系的同时,还要有益引导教师关注平时的教学,有益于广大物理教师积极自觉的研究、理解课标要参与教学改革,积极研究教材教法,进而更好的进行教材处理,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本套试卷除了填空题第14题、实验探究题第19、20题没有从生活实际创设情景外,其余题目全部是从生活实际情景创设的。充分体现新课标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命题尤其注重利用社会热点和生产生活中的实例来创设情景,体现目前要求“创新试题形式,加强情境设计,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试题。科学设置试题难度,命题要符合相应学业质量标准,体现不同考试功能”的出题的考察理念,体现了“创设真实情境,联系实际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反映时代主题”的鲜明特征。绝大多数题目是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中捕捉试题资源,从真实情境出发选取素材,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及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提取信息、解释现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了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拉近了物理与现实生活、生产以及科学技术间的距离,让学生充分体会物理的应用价值。题型 | 选择题 | 填空题 | 识图与作图题 | 实验探究题 | 简答题 | 计算题 |
试题数 | 6 | 8 | 4 | 2 | 1 | 2 |
分值 | 18分 | 16分 | 9分 | 20分 | 4分 | 13分 |
考试内容 | 小题编号 | 分值(分) |
声现象 | 1(B)、2 | 4 |
物态变化 | 5(A)、7 | 3 |
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 | 3、17 | 5 |
质量和密度 |
|
|
机械运动、运动和力、机械和功 | 4、8、11、14、15、21、22(1、3) | 19 |
压力、压强 | 5(B、C)、19、22(2) | 13 |
浮力 |
|
|
热和能 | 1(A)、5(D)、10、13、23(3) | 7 |
电学 | 18、20、21、23 | 23 |
电与磁 | 6、12 | 5 |
能源、信息的传递 | 1(C、D) | 1 |
难度 |
| 题号 | 占总题数 | 分值 | 占总分 |
≥0.7容易题 | 容易题 | 1、2、3、4、5、10、19(3)、 20(1)、 21(1) | 27.27% | 23 | 28.75% |
0.4-0.69 | 中档题 | 6、7、8、9、12、13、15、16、19(1)、19(2)、20(3)、20(4)、 21(2)、22(1) | 42.42% | 36 | 45.00% |
﹤0.4 | 较难题 | 11、14、17、18、20(2)、22(2)、22(3)、23(1)、23(2)、23(3) | 30.30% | 21 | 26.25% |
1.基本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不准确,没有充分经历概念的建构、规律的得出过程,造成对概念的理解不透彻,只是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公式,而不理解其物理意义。2.涉及物理概念、规律、重要结论、基本物理常量等的填空表述不规范,记忆不准确,错字、别字频出。3.生活知识贫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差,不能用所学物理知识正确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物理现象。。4.审题不认真,不按题目括号内给定的选项完成填空,按照自己的想法作答。5.作图随意、不规范,光学作图、实际光线、虚实线混淆,画图随意、不用直尺。6.不认真读题、审题,用电器连接方式和控制用电器的开关连接方式判断不足。7.实验能力薄弱,不明确实验过程中各操作步骤的目的和应注意的事项,不会正确分析实验数据、实验图像,不能从实验现象、实验图像得出结论、不明确实验原理。在电学实验中,连接实物电路图以及故障判断问题较多。8.学生在做答计算题时,对物理研究对象不明、解题思路不清、物理过程分析不明,对物理公式中的符号代表的物理量不清楚,解题规范性掌握不好,有计算错误、单位漏写、步骤漏掉的现象;物理公式所涉及的物理情景理解不清、对象不明、过程混乱,造成物理量随意带入公式的。2024年天水市中考物理试卷分析—学生学业质量分析选择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平均分12.7分,错误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第6题57.78%,第4题27.56%,第3题26.44%,第1、5题24.22%,第2题16.44%。1.对物质世界和科技发展的一些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知识点包括:原子的理解、声波的传播、核能的利用、电磁波的传播,本题难度不大,得分率较高。答案:D平均分 | 最高分 | 最低分 | 零分率 | 满分率 | 难度 | 区分度 | 选择题选项占比 |
A选项 | B选项 | C选项 | D选项 | 其他 |
2.27 | 3 | 0 | 24.22 | 75.78 | 0.76 | 0.56 | 9.11% | 5.33% | 8.44% | 75.78% | 1.33% |
2.“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 。关于蝉叫声和鸟鸣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内容属于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二级主题:声和光,具体知识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声速的影响因素,本题难度不大,得分率较高。答案:B平均分 | 最高分 | 最低分 | 零分率 | 满分率 | 难度 | 区分度 | 选择题选项占比 |
A选项 | B选项 | C选项 | D选项 | 其他 |
2.51 | 3 | 0 | 16.44 | 83.56 | 0.84 | 0.44 | 4.67% | 83.56% | 3.78% | 6.67% | 1.33% |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内容属于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二级主题:声和光,具体知识点包括: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的理解,考查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本题难度不大,得分率较高。答案:C平均分 | 最高分 | 最低分 | 零分率 | 满分率 | 难度 | 区分度 | 选择题选项占比 |
A选项 | B选项 | C选项 | D选项 | 其他 |
2.21 | 3 | 0 | 26.44 | 73.56 | 0.74 | 0.35 | 4.67% | 11.56% | 73.56% | 8.89% | 1.33% |
4.适量运动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下列日常运动情景中说法正确的是( ) B.篮球离手后能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C.离开蹦床后人还能继续上升,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考点分析:本题考查内容包含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中的二级主题:机械运动和力,一级主题:能量中的二级主题机械能,具体知识点包括:力、惯性、平衡力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难度较小,得分率较高。答案:A平均分 | 最高分 | 最低分 | 零分率 | 满分率 | 难度 | 区分度 | 选择题选项占比 |
A选项 | B选项 | C选项 | D选项 | 其他 |
2.17 | 3 | 0 | 27.56 | 72.44 | 0.72 | 0.55 | 72.44% | 18% | 3.33% | 4.89% | 1.33% |
5.在“生活处处有物理”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观察了厨房的一些设备和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用煤气灶煲汤,在沸腾时调小火焰能使汤的温度升高B.用高压锅炖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水的沸点会随气体压强增大而降低C.切菜的刀磨得很锋利,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式增大压强D.刚出锅的馒头入嘴时很烫,是因为馒头含有的热量很高考点分析:本题考查内容包含一级主题:物质中的二级主题:物质的形态和变化,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中的二级主题:机械运动和力,一级主题:能量中的二级主题内能,具体知识点包括:影响沸点的因素、液体沸腾特点、压强以及热量相关知识。属于热学基础题,难度不大,得分率较高。答案:C平均分 | 最高分 | 最低分 | 零分率 | 满分率 | 难度 | 区分度 | 选择题选项占比 |
A选项 | B选项 | C选项 | D选项 | 其他 |
2.27 | 3 | 0 | 24.22 | 75.78 | 0.76 | 0.57 | 2% | 10.89% | 75.78% | 9.56% | 1.78% |
6.兰州马拉松已成为兰州的一张名片。比赛计时采用感应芯片,运动员佩戴感应芯片通过起 点和终点磁场地带时,芯片里的线圈就会产生电流,激发芯片发送编码信息,系统自动获取 信息并计时。下列器件中与此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内容包含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中的二级主题:电和磁,具体知识点包括:电磁感应、电动机、电流的磁效应等知识,本题难度较大,得分率不高。学生对电磁感应、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流的磁效应理解不透彻,易混淆,本题错选B的学生较多,答案:A平均分 | 最高分 | 最低分 | 零分率 | 满分率 | 难度 | 区分度 | 选择题选项占比 |
A选项 | B选项 | C选项 | D选项 | 其他 |
1.27 | 3 | 0 | 57.78 | 42.22 | 0.42 | 0.61 | 42.22% | 41.11% | 2.67% | 12.22% | 1.78% |
填空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6分,平均分12.7分,错误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第6题57.78%,第4题27.56%,第3题26.44%,第1、5题24.22%,第2题16.44%。7.夏天,打开电冰箱门时,常会看到冰箱门附近有一股“白气” ,打开热水瓶时也会看见这种现象。“白气”都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小水滴,前者是 的水蒸气形成的 (选填“冰箱内”或“冰箱外)考点分析:本题考查内容包含一级主题:物质中的二级主题:物质的形态和变化,具体知识点包括:物态变化,本题难度不大,得分率不是太高,主要是学生对液化是个放热过程,只有高温侧水蒸气预冷放热才会液化没有理解。答案:液化 冰箱外平均分 | 最高分 | 最低分 | 零分率 | 满分率 | 难度 | 区分度 |
1.16 | 2 | 0 | 22.00 | 38.00 | 0.58 | 0.59 |
8.我国高铁总里程居世界第一,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小红和父母外出旅游,她们乘坐的 高铁正以 300km/h的速度在水平轨道上向南匀速直线行驶,旁边平行铁轨上一列普通列车 以120km/h的速度也向南行驶,以普通列车为参照物,小红向 (选填“南”或“北”) 运动;小红看到水平桌面上的茶杯静止不动,则茶杯 (选填“不受摩擦力” 、 “受 静摩擦力”或“受滑动摩擦力”)。考点分析:本题考查内容包含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中的二级主题: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和机械运动和力,具体知识点包括:参照物、机械运动的相对性、力和运动的关系,本题难度较大,得分率不高,错误原因是部分学生没有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不能通过运动状态判断分析受力情况。答案:南 不受摩擦力平均分 | 最高分 | 最低分 | 零分率 | 满分率 | 难度 | 区分度 |
0.87 | 2 | 0 | 26.00 | 13.11 | 0.44 | 0.17 |
9.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时,发现梳子会吸引头发,这是因为梳子与头发摩擦带了 ;越梳头发越蓬松,这是因为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内容包含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中的二级主题:电和磁,具体知识点包括: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本题难度不大,得分率较高,属于电学基础题。答案:电(电荷)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平均分 | 最高分 | 最低分 | 零分率 | 满分率 | 难度 | 区分度 |
1.22 | 2 | 0 | 12.89 | 35.33 | 0.61 | 0.46 |
10.今年,我省天水的麻辣烫火遍全国。在锅里煮食材是通过 的方式增大食材的 内能,麻辣烫香气四溢,这是 现象。考点分析:本题考查内容包含一级主题:能量中的二级主题:内能,本题以天水麻辣烫为素材,体现了物理与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具体知识点包括:扩散现象和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本题难度不大,得分率较高,属于热学基础题。答案:热传递 扩散平均分 | 最高分 | 最低分 | 零分率 | 满分率 | 难度 | 区分度 |
1.55 | 2 | 0 | 11.56 | 66.89 | 0.78 | 0.56 |
11.“无人机”送快递是低空经济的一种重要形式。无人机起飞时,吹向下方的风量增加,使无 人机上升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若无人机下方用一根绳子悬挂快递,不考虑空气阻 力,则在无人机斜向右上方匀速直线飞行过程中,悬挂重物的绳子 (选填“会”或 “不会”)偏离竖直方向。考点分析:本题考查内容包含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中的二级主题:机械运动和力,具体知识点包括:力和二力平衡,本题难度较大,得分率较低,学生对无人机上升的施力物体判断和平衡状态与平衡力的关系都存在较大的困难。答案:空气 不会平均分 | 最高分 | 最低分 | 零分率 | 满分率 | 难度 | 区分度 |
0.72 | 2 | 0 | 38.22 | 10.00 | 0.36 | 0.36 |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内容包含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中的二级主题:电和磁,具体知识点包括:地磁场、电磁铁,本题难度适中,属于中档题,但学生得分率不高,主要是不能熟练使用安培定则。答案:S 负平均分 | 最高分 | 最低分 | 零分率 | 满分率 | 难度 | 区分度 |
0.97 | 2 | 0 | 26.89 | 24.00 | 0.49 | 0.29 |
13.国产新型电动汽车具有各种“超能力”,其中“能量回收装置”是在踩下制动踏板时,通过对电路的控制,使驱动电动机变为发电机,以发电机发电产生的阻力来制动,此时,将 能转化为电能,再将电能转化为 能储存在蓄电池里。考点分析:本题考查内容包含一级主题:能量中的二级主题: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本题以新型电动汽车为素材,体现了物理与科技发展紧密相关,培养学生为可持续发展做贡献,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具体知识点包括:能量的转化,本题难度适中,属于中档基础题。答案:机械能 化学能平均分 | 最高分 | 最低分 | 零分率 | 满分率 | 难度 | 区分度 |
0.99 | 2 | 0 | 32.00 | 31.33 | 0.5 | 0.63 |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内容包含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中的二级主题:机械运动和力,具体知识点包括:摩擦力、滑轮组相关知识,本题难度很大,得分率最低,是整套试卷平均分最低、区分度最大的题目,学生在物体受力分析和滑轮组相关知识理解上存在很大的困难。答案:20 40平均分 | 最高分 | 最低分 | 零分率 | 满分率 | 难度 | 区分度 |
0.11 | 2 | 0 | 90.89 | 2.22 | 0.06 | 0.14 |
识图、作图题共4小题,共9分,平均分3.39分,错误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第18题80.89%,第17题57.11%,第16题30.67%,第15题21.56%。15.(2分)用如图所示的扳手拧螺丝时,一只手稳住扳手的十字交叉部位,另一只手用同样大 小和方向的力在 点(选填“ A ”“ B ”或“ C ”)更容易拧动螺丝,原因是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内容包含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中的二级主题:机械运动和力,具体知识点包括:力的作用点以及杠杆平衡条件相关知识,本题难度适中,第二空学生用词不准确,得分不高。答案:C 力臂更大试题序号 | 平均分 | 最高分 | 最低分 | 零分率 | 满分率 | 难度 | 区分度 |
15 | 1.12 | 2 | 0 | 21.56 | 33.78 | 0.56 | 0.59 |
16.(2分)如图所示,电能表的读数为 度;该电路中能接入的用电器总功率最大为 W。考点分析:本题考查内容包含一级主题:能量中的二级主题:电磁能,具体知识点包括:电能表的读数、重要参数,本题难度适中,部分学生电能表不会读数,由于没有理解参数含义,导致不会计算最大总功率。答案:213.9 4400试题序号 | 平均分 | 最高分 | 最低分 | 零分率 | 满分率 | 难度 | 区分度 |
16 | 1 | 2 | 0 | 30.67 | 31.11 | 0.5 | 0.77 |
17.(2分)如图所示是小强在纸杯上蒙上一层塑料膜做小孔成像实验的情景,请在图中作出 烛焰(用 AB表示)在塑料膜上成的像(用箭头 A′B′表示)及光路图。考点分析:本题考查内容包含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中的二级主题:声和光,具体知识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本题难度适中,但学生得分率较低,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作图练习较少,没有很好掌握。试题序号 | 平均分 | 最高分 | 最低分 | 零分率 | 满分率 | 难度 | 区分度 |
17 | 0.71 | 2 | 0 | 57.11 | 28.22 | 0.36 | 0.74 |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内容包含一级主题:能量中的二级主题:电磁能,具体知识点包括:串并联电路的连接,本题难度较大,学生得分率很低,主要问题在于学生没有很好理解干路开关和支路开关的作用,对电路的设计存在一定的困难。
试题序号 | 平均分 | 最高分 | 最低分 | 零分率 | 满分率 | 难度 | 区分度 |
18 | 0.56 | 3 | 0 | 80.89 | 18.22 | 0.19 | 0.54 |
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平均分11.14分,零分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第20题(2)71.78%,第19题(2)42.44%,第19题(3)26.44%,第20题(1)24.89%,第19题(1)24.22%,第20题(4)23.11%,第20题(3)12.00%,从学生答题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普遍不强,教学中应强化实验教学,对课表要求的9个测量类学生必做实验和12个探究类学生必做实验,应做到开全开齐,通过增加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考点分析:本题考查内容属于一级主题:实验探究中的二级主题:探究类学生必做实验,具体知识点包括: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等知识,题目难度适中,平均分:5.49分,其中第2小问得分率不高,原因是部分学生对液体内部压强特点不熟悉,对控制变量这种实验方法理解不透彻。答案:(1)微小压强计的 U 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 B(2)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没有控制深度相等试题序号 | 平均分 | 最高分 | 最低分 | 零分率 | 满分率 | 难度 | 区分度 |
19-1 | 2.35 | 4 | 0 | 24.22 | 38.00 | 0.59 | 0.73 |
19-2 | 1.67 | 4 | 0 | 42.44 | 25.11 | 0.42 | 0.82 |
19-3 | 1.47 | 2 | 0 | 26.44 | 73.33 | 0.73 | 0.5 |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内容属于一级主题:实验探究中的二级主题:探究类学生必做实验,第4小题穿插了测量类学生必做实验,具体知识点包括:实物电路连接电路故障分析、I-R图像分析、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等知识,题目整体难度适中,属于中档题,平均分:5.65分,其中第2小题得分率很低,原因是大部分学生没有掌握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判断电路故障,第3小题R两端电压和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至少是多少两空错误率较高。答案:(1)略 (2)A (3)2 左 50 电压 反比 (4)0.3 5试题序号 | 平均分 | 最高分 | 最低分 | 零分率 | 满分率 | 实测难度 | 区分度 |
20-1 | 1.45 | 2 | 0 | 24.89 | 69.78 | 0.72 | 0.61 |
20-2 | 0.28 | 1 | 0 | 71.78 | 28.22 | 0.28 | 0.24 |
20-3 | 2.56 | 5 | 0 | 12.00 | 7.78 | 0.51 | 0.61 |
20-4 | 1.36 | 2 | 0 | 23.11 | 58.89 | 0.68 | 0.76 |
简答与计算题共3小题,21题简答题4分,22题6分,23题7分,共17分,平均分6.53分,零分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第22题(3)66.89%,第23题(1)62.67%,第23题(2)58.44%,第22题(2)、第23题(3)58.00%,第22题(1)52.89%,第21题(2)12.67%,第21题(1)10.67%。21.(4分)小宇看到妈妈打不开玻璃罐的盖子,于是他用物理课学到的知识给妈妈教了两种方法。方法一:如图甲所示,将一块毛巾包在玻璃罐的盖子上面,再用手拧盖子,玻璃罐就打开了。方法二:如图乙所示,用一个较硬的钢勺轻撬瓶盖边缘,有空气进去后瓶盖变平, 再用手拧盖子,玻璃罐就打开了。请你用物理知识分别解释这两种方式容易打开玻璃罐盖子的原因。方法一: (选填“增大”或“减小”)了毛 巾对盖子的摩擦力;原因是 ;方法二: (选填“增大”或“减小”)了盖子与瓶口的摩擦力;原因是 。考点分析:本题属于简答题考查内容包含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中的二级主题:机械运动和力,具体知识点包括: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本题平均分2.56分,难度适中,属于中档题,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不能很好的将物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方法二易失分。答案:方法一:增大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方法二:减小 空气进入瓶中,瓶盖对瓶口的压力减小,减小摩擦力试题序号 | 平均分 | 最高分 | 最低分 | 零分率 | 满分率 | 难度 | 区分度 |
21-1 | 1.42 | 2 | 0 | 10.67 | 52.67 | 0.71 | 0.5 |
21-2 | 1.14 | 2 | 0 | 12.67 | 27.11 | 0.57 | 0.43 |
22.(6分 )如图所示,电动独轮平衡车深受年轻人的青睐。爸爸给小东也买了一辆平衡车做礼物,平衡车的一些参数如表格所示。小东在广场上的水平路面上以最高速度匀速骑行了3min。若小东的质量为45kg,求:(2)小东在水平路面上骑行时,车对地面的压强;(g=10N/kg,车对地面的压力等于人和 车受到的总重力)(3)若骑行平衡车时所受阻力为人和车总重的 0.1倍,则小东在水平路面上以最高速度匀速骑行时,平衡车的功率。
考点分析:本题属于计算题,1、2问考查内容属于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中的二级主题:机械运动和力,第3问考查内容属于一级主题:能量中的二级主题:机械能,具体知识点包括:速度、压强、功率等,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平均分:2.05分,失分主要集中在带入公式计算时没有进行单位换算或者换算错误,以及不注意答题规范,解题时没有公式或不带单位,粗心导致计算结果错误等。试题序号 | 平均分 | 最高分 | 最低分 | 零分率 | 满分率 | 难度 | 区分度 |
22-1 | 0.88 | 2 | 0 | 52.89 | 45.11 | 0.44 | 0.9 |
22-2 | 0.66 | 2 | 0 | 58.00 | 24.44 | 0.33 | 0.82 |
22-3 | 0.51 | 2 | 0 | 66.89 | 17.56 | 0.25 | 0.73 |
答案及评分标准:
考点分析:本题是近年来省卷热门考点,考查内容属于一级主题:能量中的二级主题:电磁能和内能,具体知识点包括:多档位电功率计算、热量计算和加热效率计算,难度较大,平均分:1.92分,得分率很低,主要原因是学生不能正确的分析档位,导致个档位下的电路结构不清楚,加之本题出现了3个电阻,学生在平时练习过程中很少见到,感觉无从下手,究其原因,还是没有理解透彻档位分析方法。试题序号 | 平均分 | 最高分 | 最低分 | 零分率 | 满分率 | 难度 | 区分度 |
23-1 | 0.52 | 2 | 0 | 62.67 | 14.22 | 0.26 | 0.65 |
23-2 | 0.68 | 2 | 0 | 58.44 | 26.22 | 0.34 | 0.82 |
23-3 | 0.72 | 3 | 0 | 58.00 | 13.56 | 0.24 | 0.61 |
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5年中考物理备考策略
市一中麦积分校 王小娣
一年一度的中考关系了千家万户孩子的命运,为了让孩子们在中考尽量取得满意的成绩,以下就我们学校的中考备考经验进行分享,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今天的主题是“减负增效,科学备考”,在“双减”政策和新课程标准变化的双重改革下,“减负增效”的“效”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第一重理解就是效果,教学结果和目标的达成度,如果教学结果和目标达成度越高,那效果就越好;第二重理解效就是指效率,效果与时间、资源的关系。如果效果相同,那占用时间和资源越少,课堂效率就越高;第三重理解就是指效益,整体的教学成效。那么用什么样的措施能够把肩负增效落到实处,这也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科学备考”指根据我们的教学目标,针对当下学情,采取的有效方法,组织的有效教学,制定符合客观规律(如遗忘规律、教学规律、心理规律等)的备考教学活动。当然“科学备考”并无严格的定义,但是有一些关键的环节可衡量,包括精确的教学目标,研究诊断学情,有效教学方法和有效教学过程,制定符合客观规律备考活动。今天的分享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备课组的前期准备工作;第二部分,明确复习备考的指导思想;第三部分,寻求探讨有效的复习方法;第四部分,探索中考视野下的日常教学。首先第一部分,备课组的前期准备工作:我们又准备工作分了三步,第一步研究课标,以“课标”为抓手,掌握中考新变化。新的课程标准方案已经出台,作为一线老师,我们认真研读《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版)》的变化特点。第二步,仔细解读中考试题以及中考指导。以中考题为突破点,找准方向,备课组研究近三年的天水市中考真题,分析试题考点分布,明确重点、难点以及热点题型。第三步,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好复习计划。制定好较为详细的复习计划。(时间安排、章节安排、考试安排)首先我们的第一步,研究课标,新课改的当下,我们的课标出现了一些变化,一眼就能在课本上看到的大的方面的变化,章节上增加了《学业质量》,内容上增加了“教学指导”,课程内容主题上增加了“跨学科实践”进一步落实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那课标的隐性变化在哪?我们现在的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都潜藏在哪些地方,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课标了,关于新课标的其他变化就不展开再讲,我只讲课标中实验教学的一些变化。第一点新课标把实验教学摆在了很重要的位置,实验探究作为一级主题进入课程内容,之前的一级主题就前三个,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这次把实验探究,跨学科实践加入了一级主题,同时实验探究对应的二级主题,分为测量类必做和探究类必做的实验,这些实验都有变化,我们也要做到心中有数,这也是我们实验教学的风向标。第二点,新课标加强了实验教学的现代性,比如尝试用力传感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或杠杆的平衡条件,把现代技术融入到物理实验,虽然目前我们的条件不是很发达。我们可能能用到的现代技术比如,利用传感器探究力或者速度,手机的phyphox探究声波,重力加速度,希沃白板,几何画板等,但是我们应尽量利用手边的能够用的教学技术,让学生能够体验和参与。第三点,加强了实验操作的可行性,教材中设计的实验,看似简单,操作起来并不那么容易,甚至看不到应有的现象,我们的老师,可能都碰到过这样的尴尬,比如我曾经在做电荷的时候,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摩擦了半天,摩擦完就是连一个碎纸屑都吸引不起来,后来研究了一下,玻璃棒可能是塑料棒,所以有时不管哪种原因所致,做了还看不到现象,这也导致部分老师不做实验,用视频代替实验,甚至做假实验。所以我们的新课标加强了实验操作的可行性。在实验教学上的一点建议,注重科学探究,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比如启发式教学,实验教学、案例教学、做中学的实验!用中学能用的器材!注重科学探究,突出问题导向,强调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本领和科学思维能力,发展核心素养。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教材呈现的内容不变但隐含的暗线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物理方法的掌握方面还是有变化的。备课组的前期准备工作的第二步,仔细解读中考试题以及中考指导。认真解读《天水市初中毕业与升学学业考试(中考)复习指导》、解读中考理化实验考试说明,以及近三年的中考分值和考点分布。第三步,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好复习计划。3月初到4月底第一轮复习,4月初到4月底第二轮复习,5月初到考前第三轮复习。与此同时,我们也做了物理实验操作计划,时间穿插在一轮复习1、备课组老师集体认真研究考试说明 并进行实际操作,总结经验 2、印制试题分发给学生 3、积极与实验室联系,和实验室教师布置标准化考场、标准化操作4、实验室第一次实验演练、学生分组实验,熟悉仪器的使用,班级总结出现的问题、备课组总结问题。5、再安排实验室第二次实验演练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实验、班级总结出现的问题。6实验室第三次实验演练 班级教室总结出现的问题,备课组教研。7、实验室第四次实验演练 考前细节梳理、心理辅导。第二部分,明确复习备考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我用三原则,五步骤,五为主总结。三原则:自主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在复习中要体现知识让学生梳理,规律让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判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针对性原则,复习必须突出重点,针对性强,注重实效性。在复习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全班学生的薄弱环节,二是要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复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系统性原则,对所有的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知识点。是学生所学的分散知识系统化。五步骤:忆、疏、练、测、析。忆,通过复习,回忆并记住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公式。疏,疏理各知识点。练,紧扣章节,跟进训练,测,分章节或专题进行测试,以便反馈复习效果,做到心中有数,便于下一阶段的复习安排。析,分析复习中的薄弱环节,分析训练及测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落实查漏补缺的具体措施。五为主:以学生为主,以课本为主,以课内为主,以训练为主,以能力为主。第三部分:寻求有效的复习方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一轮复习,系统复习,夯实基础。第二阶段,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强化培优。第三阶段三轮复习,综合训练,查漏补缺。第一轮复习,在以往的调查中发现。学生们对复习课充满期待,而且很希望老师能帮助梳理知识。但是实际上由于对知识已经没有了新奇感,并且复习课本身具有重复性、容量大、节奏快等特点,概念复习课学生并不容易专注,不容易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特别是一旦形成教师在课堂上 “独舞”,那课堂效率就比较差。所以一轮复习,有四点复习建议,建议一:“三步曲”:第一步是学生课前预习;第二步是课堂建立知识结构,答疑解惑;第三步是巩固练习。整个过程重教材的“清”,体系“明”,练习“精”,讲评“透”。不同的单元有不同的难点去克服,所以设计每个侧重点不同的教学设计师关键。建议二:重反思:学生反思,总结对这章学习的感受,在专门的本子上记录下自己依然理解不是很清楚的地方,放到后期再巩固理解。教师反思,分析学生复习效果,总结易错、典型问题以便后期复习时关注。交流课堂教学的感受,分享教学亮点或有效的学习方法。建议三、重视实验在复习课上的作用:比如分组实验:例如凸透镜成像及视力的矫正、电路综合实验。演示实验:例如浮力、平面镜成像。实物展示:例如密度的测量 建议四:熟练应用数理方法,重视数理方法在中考中的应用。二轮复习:这个阶段的专题复习主要是对物理知识体系做各个专题的分类归纳,让学生从分类专题找共性,寻规律、明确解题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专题训练的习题要具有代表性,要以《课程标准》和《天水市初中毕业与升学学业考试(中考)复习指导》中圈定的知识点为着眼点,以近几年的试卷为载体,围绕考点,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特别是中考分值较大的必考内容一定要重点关照,要狠下功夫,要舍得投入精力和时间。如:近几年电学多档位功率计算题,力学计算题,综合性强,考查难度较大,应引起注意并重点训练。三轮复习:这个阶段的复习形式就是模拟中考的综合拉练,查漏补缺,考情练兵,初三教师要集体研究历年的中考考题,正确预测中考试题走向,精心精编几套有代表性的模拟,进行中考模拟训练,通过科学模拟测试,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位中考所需的能力,以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并通过练、评、反思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主要措施:1、整合近三年的天水市中考卷,集中训练,让学生了解中考。2、根据近几年天水市的中考物理试题,精编几套中考模拟题,让学生中考,熟悉中考。3、根据前期练习及测试情况,及时查漏补缺。4、集中培优补差。5、考前答疑,心理疏导。6、注重时政热点,营造浓厚学习氛围。近几年各地中考物理试卷中,有不少是以社会热点问题作为命题的载体。如:自然灾害、能源问题、环境保护、温室效应、航天、体育等,考察其中包含的有关物理原理和知识。7、专项训练和综合模拟题一定要精选精练,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易、中、难题的比例,总体难度的控制等都要贴近中考。8、试卷批阅要及时,同时评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错了的题尽量不得分,让苛刻的评分教育学生,既然会就不要失分。9、让学生注意相关的考试细节,并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考试技巧。第四部分,探索中考视野下的日常教学。按照课程标准来开展教学工作,不因考试内容少就不重视。在教学中重视物理与生活、科技的关联。引导学生养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总而言之,我们探究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授课方式,创新教师观念,创新教学行为。为的是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让学生们在研究中找到了学习的快乐,提升了学习兴趣,满足了学习期望,深入到学习研究之中。同时,对有效落实“双减”政策,切实减负提质增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2024年中考化学试题分析与评价
天水市逸夫实验中学 陈亚丽
一、试题总体评价
2024年天水市初中毕业与升学学业考试(中考)化学试题的命制,是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2024年天水市初中毕业及升学学业考试范围、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的要求,结合我市九年级化学教学中选用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科教版)的实际,体现试题具有“初中毕业水平考试、高中阶段学校选拔新生的升学考试”二考合一的功能。同时也注重考查了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全面关注、考查了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考试题委托甘肃省教科院命制,试题达到了较全面、科学、准确测试学生化学水平的要求,整套中考试题难度适中,区分度较好,试卷效度合格,信度好。
二、试题结构、内容、特点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试卷为理化合卷,合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其中化学试卷部分满分为70分,共四个大题,17个小题。
(一)试题结构及各题型
(二)试卷内容与考纲规定的内容比较(细目表)
注:主客观题栏目下括号内为分值,括号外为试题题号。不带分值的题号为题目考查所涉及到的知识点。15.1(1)指第15题第1小题占1分,涉及常见仪器的识别和使用。1.试卷和题型的设置形式遵循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和《天水市初中毕业及升学学业考试范围、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的规定。同时,在保持结构稳定的基础上,通过对题型、知识点考查和与实际生活联系等方面的调整和变化,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与上年相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挑战性。试题中呈现原创题,流程图题,无偏题、怪题。 试题涵盖了化学学科的多个重要领域,包括化学变化、物质分类、营养素、环境保护、化学元素与健康、安全常识、实验操作、分子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元素周期表、溶解度曲线、金属回收利用、实验室制取气体、物质鉴别、化学计算等知识点。这种广泛的知识点覆盖能够全面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确保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具备扎实的基础。 试题紧密结合实际生活情境,如天水麻辣烫的食材与营养素、地震后的水源净化和安置房建设等,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通过将化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题在试题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包括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物质的鉴别与性质实验等。这些实验题不仅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操作步骤的熟悉程度,还注重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推理。试题中设置了许多需要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的问题,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变化、对实验方案的评价等。这些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试题的难度设置较为合理,既有基础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来区分学生的层次。这种难度适中的设计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用流程图题(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相关的工艺流程题)替换了2023年的推断题。流程图题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对工艺流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读懂流程图,判断物质的转化和分离过程,并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更加注重对元素周期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应用等知识点的考查。例如,在元素周期表部分,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信息的含义,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原子的得失电子情况等。在化学方程式的考查方面,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还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和应用。实验题在实验方案的评价和改进方面考查更加深入,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要求更高。例如,在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中,要求学生能够指出实验装置的错误,并提出改进方案;在物质鉴别与性质实验中,要求学生能够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来验证猜想。试题与实际生活联系的情境更加具体和多样化,如天水麻辣烫、地震灾后的相关问题等。这些情境的引入使试题更加贴近生活,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试题的综合性更强,许多题目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进行分析和解答。例如,在金属的回收利用相关的题目中,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化学方程式、实验操作、物质性质等知识来解决问题。这种综合性的考查方式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1.标准差表示学生成绩的离散趋势,即各个分数与平均分的偏离程度。标准差越大,表示分数之间的差距越大。2.难度表示试卷的难易程度,难度介于0~1之间,值越大表示试题越简单,难度在0.7~0.8间,有利于反映学生真实水平,难度小于0.4属于偏难,无法有效区分学生水平;中考难度比例为:7:2:1。3.区分度表示试题对考生能力的区分程度,值越大,表明试题区分度不同能力考生的效果越好。在0.4以上表明此题的区分度很好,0.3~0.3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较好,0.2~0.2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太好。从表一中数据获知,450份抽样试卷平均分为35.81分,按照满分70分计算,得分率为51.2%,平均分、得分率略低。按照42分为合格分数线(通过100分合格线为60分折算得出),不合格率为60.44%,反映不及格人数超1/2。按照49分为良好分数线(通过100分良好线为70分折算得出),全市化学中考优良率为26.44%,较去年有所上升。从难度数据分析,试题的难度系数是0.51,介于0.4到0.69之间,但略偏向于0.4,反映出该年度的化学试题呈现中等偏难试题水平。整套试卷区分度是0.61、区分度为优,区分优秀学生和差生作用较大。通过分析标准差17.35,可以说明化学考试成绩的离散程度较大,考生的差距较大。从表一到表三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成绩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从高分到低分,人数逐渐增加。这表明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处于中等或偏下水平,而高分学生相对较少。题型统计数据分析,选择题满分20分,平均分为13分,得分率为64.98%,部分学生失分较多,零分率35.02%,满分率为64.98%。填空与简答题满分24分,平均分10.75分,得分率45.96%,零分率54.02%,满分率为40.16%,(2023年平均分11.55分,得分率48.13%,零分率6.88%,满分率为6.88%,)。实验探究题满分20分,平均分11.06分,得分率为58.91%,零分率38.49%,满分率为37.00%,(2023年平均分10.08分,得分率为50.40%,零分率6.04%,满分率为5%,)通过这两道大题可以看出,该部分题有个别知识点考察的较难,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得分困难,相较于去年学生两级分化严重。计算题满分6分,平均分1.03分,得分率为17.15%,零分率82.85%,满分率16.74%将近多一半的学生对这次考试的计算题不会解答。计算题继去年仍是难度与区分度都高的“硬骨头”。注:1.难度数值越大,题越简单,难度值≧0.7为容易题,难度值在0.4~0.7为中档题,难度值≦0.4为难题;中考难度比例为:7:2:1。2.区分度表示试题对考生能力的区分程度,值越大,表明试题区分度不同能力考生的效果越好。在0.4以上表明此题的区分度很好,0.3~0.3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较好,0.2~0.2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太好。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平均正确率为60.56%,整体答题情况有待提高。第1题正确率为74.22%,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化学变化,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概念理解不清晰。第2题正确率较低,仅为36.22%,说明学生对小苏打的分类存在较大困惑。第3题正确率为79.11%,学生对常见食材中富含的营养素掌握较好。第4题正确率较高,达到93.78%,说明学生对环保主题的相关做法有较好的理解。第5题正确率为78%,大部分学生能够知道引起甲状腺肿大的元素。第6题正确率为67.78%,学生在安全知识方面有一定的了解,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误区。第7题正确率为75.33%,学生对实验操作的规范有较好的掌握,但仍需注意细节。第8题正确率为54.44%,学生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第9题正确率为59.11%,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分析和理解还有待提高。第10题正确率为31.78%,是正确率最低的一题,说明学生在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判断方面存在较大困难。第2题中,很多学生错选B,可能是对碱的概念理解有误,将小苏打误认为是碱。第8题中,较多学生错选D,对分子的性质理解不够准确。第10题中,各选项错选率较为均衡,说明学生对该题的知识点掌握不扎实,需要全面复习和巩固。 综上所述,学生在化学知识的掌握上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实验操作的规范以及对化学反应的分析能力的培养。同时,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需要进行重点讲解和练习。第1小题中,学生对元素周期表中数字的含义理解不准确,导致无法正确回答图A中数字200.6的含义。第2小题中,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微粒的符号会写错,说明学生对原子结构和离子的形成掌握不扎实。第3小题中,汞元素的化合价判断出现错误,这是由于对化合价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第4小题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出现问题,比如化学式错误、未配平等,反映出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和书写能力有待提高。第1小题中,净化水的步骤顺序混淆,对水的酸碱度检测方法不熟悉。第2小题中,铁制品锈蚀的原因和防止生锈的措施回答不完整或不准确,说明学生对铁生锈的原理和防护方法掌握不够。第3小题中,对活性炭的作用理解不清晰,导致回答错误。第1小题中,判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物质时出现错误,表明学生对溶解度曲线的理解不够准确。第2小题中,交点C的含义解释不清楚,说明学生对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含义掌握不牢固。第3小题中,将乙溶液由B点变为A点的方法想不出来或回答错误,反映出学生对溶解度与溶液状态的关系理解不足。第4小题中,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出现错误,包括计算错误或对溶解度的理解不准确导致溶液是否饱和判断错误。第1小题中,气体A的判断和滤液A的溶质化学式会写错,说明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不足。第2小题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出现问题,如反应物、生成物判断错误或配平错误。第3小题中,操作名称和所用玻璃仪器回答不准确,体现学生对实验基本操作的掌握不够熟练。第4小题中,滤液B与物质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不出来,反映出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综合应用能力较弱。仪器的名称会写错,说明学生对实验仪器的熟悉程度不够。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错误找不出来,或者对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不熟悉。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三种溶液的理由回答不完整或不准确,说明学生对酸碱指示剂的作用理解不够深入。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准确,导致无法正确判断溶液的种类。在探究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猜想不合理,实验结论出现错误,这反映出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分析和推理能力有待提高。第1小题中,m的数值计算出现错误,说明学生对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不足。第2小题中,计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数据的代入或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反映出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对化学方程式的应用能力需要加强。第3小题中,判断生铁是否合格时,对含碳量的计算方法理解不准确,或者计算出现错误。总体难度比例相较于中考难易比例7:2:1发生了一定的差异,容易题比例20.00%,相较于中考难易比列中的基础题比例(70%)明显偏低。这可能是因为化学学科的特点导致即使是基础题也需要一定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因此部分原本属于基础题的题目在学生实际答题中被归为了中等题。中档题比例48.57%和较难题比例31.43%,都远高于中考难易比列中的20%和10%,这进一步印证了上述分析,即化学学科中的中等题涵盖了更广泛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无论难度比例如何变化,整体上该试卷都体现了对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实验技能、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全面考察。这是中考化学试题的一贯特点,旨在通过多样化的题型和难度设置,全面评估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综上所述,试题总体难度比例与中考难易比列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这并不影响试卷对学生化学学习水平的全面考察。实际上,这种差异可能更加符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体现了目前国家教育改革的方向,试题更加开放灵动,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非单纯的知识记忆和应试能力,同时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化学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教育领域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传统的教育方式逐渐向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化学学科因其特殊性,需要借助大数据的分析方法,以更好地理解学生学情、掌握知识点分布,为中考化学教学与备考提供更加科学、公平的命题依据。 大数据的运用可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度,以便更好地把握教学节奏,提高教学质量。可优化资源配置:大数据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资源需求,以便更好地配置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也可实现个性化学习: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辅导计划,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目的说明本次研讨会旨在探讨大数据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中考化学教学与备考,为中考化学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大数据分析历年中考化学试题,揭示命题规律、热点及变化趋势,并基于大数据分析预测未来命题趋势,提出针对性的备考策略。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历年中考化学试题的难度分布和变化趋势。难度较低的题目占比较大,而难度较高的题目占比较小。历年试题分析2.知识点分布:化学知识点在中考中分布广泛,但侧重点不同。通过分析历年试题,可以发现一些常见的命题规律,如化学方程式、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类型等。 大数据分析可以识别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易错点,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的分类方法等,为教师提供重要的参考。 对于化学学习中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识别并解析这些难点,如化学反应速率的控制、物质的量等。 基于大数据分析,可以预测未来中考化学命题的热点和趋势,如环境保护、能源利用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重要的参考。 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在化学学习上的难点和易错点。手工批阅只能是粗略的印象,不能精准到每个学生通过学生的测试成绩,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在化学学习上的重点和难点。可得到较精准的学情分析,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的数据,可以识别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例如,可以分析学生在各个知识点上的得分情况,以便了解学生在哪些方面有缺陷。针对学生数据的分析结果,可以制定针对性的复习计划。例如,对于得分较低的学生,可以针对其不擅长的地方进行辅导和训练;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差异化的复习方案。例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提高学习成绩;根据学生的数据,可以为学生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制定不同的辅导方案,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的学习情况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因此,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学习计划。1.新教材注重实验创新,使用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各项数据,如温度、压力、流量等,以确保实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通过摄像头可以记录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以便后续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2.对实验进行优化,基于大数据分析结果,可以优化实验设计,提高实验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实时监控和记录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数据,可以对实验过程进行优化,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识别出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对资源的占用情况,以便更好地优化配置实验资源。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对学生的化学学习进行更全面的评价,包括知识掌握情况、实际应用能力、实验操作等。利用大数据进行实时跟踪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和教师的教学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通过大数据的分析结果,可以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教育大数据的应用可以为中考化学试题分析提供更深层次的洞察。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成绩数据等,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风格、学习进展,从而为学生提供更精准的个性化教学支持。大数据视角下的中考化学试题分析不仅关注试题本身,还关注试题背后的教学理念、学生能力培养以及教育大数据的应用,这些都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当我们进入九年级的第一天,就已经进入了备考状态,在这一年中如何备考,就我个人的一点想法和各位老师一起探讨。一、研读《新课标》、《新课程方案》和《新教材》、明确方向。2022年4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体现了新时代国家对义务教育的新精神,提出了学业质量标准。2022年版课标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各课程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化学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2022年版课标倡导跨学科学习观。为进一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课程设计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跨学科学习是发展学生的批判意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条件。2022年版课标提倡改变单一讲授式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等,探索大单元教学。改变过于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体现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的关联。2022年版课标"学业水平考试"对命题提出了要求。命题原则中提出"依据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学业量命题,认真开展必做实验和实践活动的考查;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积极探索与核心素养立意原则相匹配的试题设计,围绕学习主题和大概念,创设真实情境,适当提高应用性、探究性和综合性试题的比例,实现对核心素养导向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学业质量的全面考查。1.命题方向:一是提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比例;二是积极探索跨学科命题;三是增强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典型性和适切性,提高试题情境设计水平;四是拓宽试题材料选择范围,丰富材料类型,确保材料的权威性,杜绝政治性和科学性错误。2.命题趋势:一是创设真实情景以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注重创新实验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三是加大开放探究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意识;四是提倡数字化实验;五是立足实践创新,促进跨学科实践;六是项目式学习。3.新课程(2022年版)到底新在哪?我认为有“五大四新”。五“大”是大单元、大概念、大思路、大进阶、大任务;四“新”是新理念、新目标、新内容、新学案、新板书。课程理念:重视开展核心素养导向的化学教学。“基于大概念的建构,整体设计和合理实施单元教学”。课程性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具有分子的层次认识物质及通过化学变化创造物质的特征;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物质科学的基础,在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及应对重大挑战,如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起了很大作用。初中化学的价值在于基础性和实践性,以落实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也使学生形成化学观念,发展科学思维、创新与实践,养成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课程目标的目标要求可以从四个方面理解,分别是:1.形成化学观念,解决实际问题;2.发展科学思维,强化创新意识; 3.质疑能力创新意识,科学探究能力;4.养成科学态度,具有责任担当。其中,第四个方面主要包括:化学与生活需要、社会发展; 安全意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科学自然观和绿色发展观。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可以从四个方面理解,分别是: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研究各地和本省近年来中考试题,可总结出教学和复习备考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化学用语的书写与实验探究的能力;重视信息处理,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力;淡化单纯的计算,强调计算的基础性和实用性等。近几年中考化学试题特点:一是创设真实情景,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育人功能。在试题中出现了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的考查,也有新兴科学技术,新型材料,其他材料的考查。二是重视实验考查,增强实践能力。三是借助手持传感技术,考察数据分析能力。精心设计好每一堂复习课,既然老师们都认为复习课是最难上的课,那就应当在教学设计方面多花时间,力求向课堂要质量。(一)提升化学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基于新课标的要求,要突出化学知识的趣味性。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的学习,在一定难度的为基础上会与现实生活更加贴近,因此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要注意提升化学的趣味性,让学生能透过现实生活的面纱总结背后的化学规律,最终在回到化学的运用上去,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深度。(二)重视实验教学。在中考试题中,化学实验题基本上是两种题型,一种是考察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基本知识,一种是是综合实验,重要考察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化学实验考核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难点,得分率不高。在进行这种题型训练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必须从题目中找出实验目的是什么,分析达成实验目的要应用的原理是什么,学过的哪些原理能够达成这个目的,同时,还要挖掘题目中给的信息,这些信息涉及文字信息和题目中给出的某些化学方程式以及提示的某些信息等,要特别关注试题中给的装置图,核心是要分析装置图给了什么信息,还要灵活排除某些干扰信息。总的来说,就是要想方设法从题目中挖掘答案,力求获得高分。(三)精讲多练。安排布署教学内容时,要从学生所需、所求为基本出发点,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对的解决好讲与练的关系,做到讲练结合,多练、精练、巧练。教师的讲应当做到:(1)讲得要精。按考试阐明的规定,突出重点、难点,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好最基本的知识。(2)讲得恰到好处。对于学生通过自己的思想和练习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要包办替代。(3)要指出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多练,指练的数量而言;精练,指练的质量而言,练的题目要精选,要有成效,做过的题要真正弄懂,练的内容逐步扩展和深化,在层次上逐步提高;巧练,就是要练习从不同角度解题,学会知识迁移,举一反三。采用题海战术是没有效果的,由于题目的可变性很大,不可能猜到题,压到题。因此要让学生准备个习题本,对错题、例题、典型习题进行整顿,进行解题后的再思考是非常必要的。“温故而知新”在学习上永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办法。(一)做好时间的统筹安排。各阶段和各部分内容的复习,一开始就要在时间上做好周密的安排,切忌头松尾紧,或像踩西瓜皮那样踩到哪里滑到哪里。普通状况下,在初三上学期新课基本上结束了,到了初三下学期,就开始转入全方面复习,大致上安排三轮复习。第一轮复习,重要是复习课本,抓章节过关;第二轮复习,重要是分类划片复习,也就是专项复习,形成知识体系;第三轮复习,重要是综合训练,提高能力。(二)合理使用好资料。对学生的复习资料要精心选择,合理使用,达成最佳效果,对每一轮的复习,精心选择配套资料和练习,侧重对重、难点知识及学生易错题型的训练。(三)理顺以下几条主线,构建化学知识体系:1.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2.文字表达式→符号表达式→化学方程式。 3.分子→原子→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离子符号←→化合价←→化学式。4.酸碱盐概念→酸碱盐性质用途。5.必须掌握的几种物质的性质用途。6.点←→面之间的关系,如金属、酸、碱、盐性质时,是先点后面,还是先面后点,必须要重点思考。7.物质认识的结构→性质→用途→制法的顺序。总之,由于新教材实施模块教学,编写体系上凸显学生能力及基本化学素养,淡化了学科知识体系,使本就繁琐的化学知识更加零乱,所以在我们的平时教学中及复习中要多引导学生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横向归纳,纵向对比,前瞻后连地统摄整理,使其零乱的知识“点”梳理成知识“线”进而编成知识网,建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考试时检索与应用。复习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化学基本概念和核心知识,包括元素周期表、离子符号的书写、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等。熟练运用化学方程式计算能力是中考化学的重要内容。中考化学考察的不仅仅是知识点,更注重学生对化学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要善于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做好题型训练和模拟考试,中考化学试卷的题型多样,要进行相关的题型训练和模拟考试,这样可以提高对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中考是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作为初三的化学教师,要想发挥出自己高超的教学水平,就要有责任感、急迫感和危机感。要在复习中转变观念,更新传统的复习办法,研究中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特点,理解中考命题趋势,才会获得较好的复习效果,才能在中考中获得优秀的成绩。 天水市2024年中考学业质量分析及生物试题评估
龙园中学 蒲小莉
天水一中麦积校区 陈振刚
生物中考,一是作为初中生物学科学业质量水平的监测考试,二是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招生考试。
本次抽样分析聚焦2024年天水市初中生物学中考的全面质量评估,旨在通过对考试成绩的多维度分析,揭示学生学业成绩的现状及其背后的多种影响因素。
通过对中考生物试题的评估,可以了解命题的趋势和方向;对初中毕业生学业质量的分析,有助于了解学生在生物学科上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同时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明确的指引。还可以发现现有教学资源的优势和不足,利于学校和教育部门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如调整教辅材料选用、优化实验室设备、加强师资培训等,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中考生物试题评估及学业质量分析是教育质量监测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入研究,能及时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有助于提升整个地区的教育质量,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抽样试卷分析
1.平均分:通过随机抽样450名同学的试卷,重新阅卷并汇总分析,得出平均分占总分(50分)的比例为66.72%,表明学生在本次生物学考试中的整体表现处于中等水平,大部分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生物学知识,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及格率:为70.89%,表明大部分学生达到了合格水平,但仍有近30%的学生未能及格。这显示成绩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整体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从积极方面看,超过七成的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达到了毕业要求的最低标准;从另一方面看,有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存在困难或知识掌握不牢固的情况。反映出教学中基础内容的覆盖程度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待提高。
3.优秀率:为21.78%,表明有五分之一的学生在生物学科上表现出色,但比例相对不高,说明生物学科的教学在培养尖子生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4.低分率:12.89%的低分率意味着超过十分之一的学生在生物学科的考试中表现不佳。这会对整体成绩分布产生影响,拉低平均分,也反映出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没有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需要我们今后多多关注和想办法解决。
5.最高分与最低分:最高分49分,最低分0分,学生成绩的两极表现,也反映出学生个体差异较大。
6.成绩分布特点:整体来看,成绩呈正态分布,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和多样性。及格率相对较高,说明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生物学知识,达到了课程的基本要求。良好率和优秀率也有一定比例,显示出部分学生在生物学科上有较好的表现。同时,低分率不算高,表明只有少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较大困难。
第6题错误率最高,达到74%,可能有以下原因:
①学生对排泄概念理解不准确:对排泄的定义认识模糊,学生可能没有准确理解排泄是指人体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排泄主要通过肾脏形成尿液排出大部分水、尿素、无机盐等;通过肺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水;通过皮肤排出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而对于肛门,其主要功能是排出食物残渣,食物残渣是未被消化吸收的物质,不属于代谢废物,不属于排泄过程。
②学生对肺这个器官的功能掌握,或者说对呼出气体这一生理功能的目的和意义没有准确理解,导致学生以为肺只是呼吸的主要器官,与排泄没有关系。
第4题出错率达51.56%,可能的原因有:
①对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交换的原理认识不清:学生可能没有完全理解人体呼吸时,氧气和二氧化碳在组织细胞与血液、血液与肺泡之间的交换过程。呼出的二氧化碳是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代谢废物,经血液循环运输到肺部,再通过呼气排出体外。如果学生对这个过程理解不透彻,就容易产生错误的判断。
②对各选项所涉及的结构在呼吸中的作用混淆:比如肺泡主要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负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但学生可能错误地认为二氧化碳是在肺泡中产生的;血浆主要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等物质,但不是二氧化碳的主要产生地;呼吸道主要起到气体进出的通道作用,也不产生二氧化碳。由于对这些结构的功能认识模糊,导致在选择时出现错误。
第14和16题得分率相对较高,可能有以下原因:
①知识点明确且基础: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都是初中生物学中较为基础和重要的内容。例如,鱼类的呼吸器官、身体形态与功能的关系,鸟类的体表特征,哺乳动物的繁殖特征以及动物分类中的亲缘关系判断等,这些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点掌握的内容。
②与教材联系紧密:这些知识点在教材中有明确的阐述和讲解,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对这些内容比较熟悉。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通过举例、图片展示等方式强化这些知识点,使学生印象深刻。
③题目设置方面:问题指向清晰,每个小问题都明确指向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学生能够快速理解问题的要求,准确地回忆和提取相关知识进行回答。例如,第一小问直接问祁连裸鲤的呼吸器官和身体形态的作用,学生可以很容易地想到鱼类用鳃呼吸以及身体呈流线型减少游泳阻力的知识点。
④难度适中:题目难度不大,没有设置过多的陷阱或复杂的逻辑推理。只要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有基本的掌握,就能够正确回答问题。例如,关于哺乳动物繁殖特征和动物亲缘关系的问题,都是比较直接的考查,学生容易作答。
⑤第14题出错较多的是第(1)小题第一空 “鳃”仍然有写为“腮”的情况,大概有10%左右。第二空,正确应为流线型,错误答案流线形出现较多,还有个别学生写成流线行和流线性;第(2)小题有30%左右学生写成毛或被毛;第(3)小题正确应为胎生、哺乳,有近一半学生只写了胎生。
⑥第16题错误最多的是第(1)小题第1空,错误答案有:病源体、传染源、抗体、抗原等。第(1)小题的第2空,错误答案有:人体、人体和动物体、细胞等。第(2)小题的错误答案有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第(3)小题第1空的错误答案有:抗原,第2空错误答案有:能。
二、试题内容与结构
1.知识覆盖全面
本次中考试题涵盖了初中生物学的各个重要单元,包括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生物和生物圈、健康的生活、现代生物技术等。从微观的细胞结构到宏观的生态系统,试题全面地考查了学生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的掌握程度。
2.试题难度适中
试题整体难度适中,既保证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有一定的区分度。基础题所占比例较大,能够让大部分学生获得一定的分数。同时,中等难度和较难题目的设置,也能够选拔出具有较高生物学素养的学生。
例如,一些基础题是直接考查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记忆,如第1题“人的造血干细胞能产生不同类型的血细胞,这一过程称为?” 茎加粗的原理等,而中等难度的题目则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和应用,如遗传规律相关的问题和生物进化的历程等,难题则可能需要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和推理,如“分析说明题第12题”。
3.题型
试卷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分析说明题,单项选择题可以快速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判断能力;分析说明题则要求学生准确记忆和填写生物学概念和专业术语,具备对问题进行准确分析和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生对知识的关联性,融会贯通的能力等。
三、试题创新性
1.情境创设新颖
试题中创设了许多新颖的情境,将生物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社会热点问题紧密结合。这样的设计不仅增加了试题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还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1)紧跟时事:分析说明题第11题以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为背景,体现了生物学与社会热点的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政策和生态环境问题
(2)注重传统文化:分析说明题第12题,生物知识应用于农业实践,考察了农业播种条件、小麦生长特性、及农作物水分吸收部位、呼吸作用原理等知识点,并结合农业生产的情境,体现了生物知识的应用价值。同时体现了与传统的文化融合,以二十四节气这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为背景,将传统文化与生物学知识巧妙结合,既考查了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弘扬了传统文化,增加了题目的文化内涵和趣味性。
(3)贴近生活实际:分析说明题第13题,以天水麻辣烫火爆出圈这一热门现象为背景,将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增加了题目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使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分析说明题第16题,以常见的流行性感冒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传染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4)以模式生物果蝇为载体关联高中生物学: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贯穿于初高中生物学。分析说明题第15题通过果蝇的遗传图解和体细胞染色体示意图,考查学生对遗传规律、性别决定以及环境对性状影响等重要遗传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5)以特定生态区域为背景:分析说明题第14题以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背景,展现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使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同时考查学生对不同动物特征的掌握。
2.综合性强
几乎每道分析题说明题都展现出强大的综合性,它如同一张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把植物生理结构、动物形态结构、人体结构与功能等不同方面的内容紧密编织在一起,考验着学生的整体思维和知识整合能力,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1)分析说明题第11题涵盖了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水污染问题以及环保建议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考查了学生对不同生物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理解能力。
(2)分析说明题第12题知识点全面,涵盖了种子萌发的条件、植物组织、种子的结构、根尖的功能以及种子的呼吸作用等多个重要的初中生物学知识点,综合性较强。
(3)分析说明题13题,涵盖了生态因素、反射的结构基础、呼吸运动以及消化系统中淀粉的消化等多个知识点,考查了学生对不同生物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4)分析说明题第15题,涵盖了显性和隐性性状判断、基因组成分析、性别决定判断以及环境与性状的关系等多个知识点,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5)分析说明题第14题,涵盖了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不同种类动物的呼吸器官、形态结构、体表特征、繁殖特征以及动物分类等多个知识点,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6)分析说明题第16题,涵盖了病原体的概念、病毒的生活方式、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以及特异性免疫等重要知识点,题目重点突出,综合性强。
四、试题中蕴含的核心素养
1.生命观念
(1)分析说明题第11题中,提到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合成有机物,实现“降碳”。这一过程体现了植物在生态系统中进行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的作用。绿色植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同时调节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反映了物质与能量在生物体内和生态系统中的动态变化,体现了物质与能量观。
(2)分析说明题第12题中,小麦茎内有起支撑作用的组织使其能够“挺立”,同样体现了植物结构与功能的对应关系。茎的支撑组织保证了小麦植株的直立生长,以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
(3)分析说明题第14题中,祁连山裸鲤生活在河流中,身体呈特定形状可减少游泳阻力,体现了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鱼的身体流线型结构是为了更好地在水中游动,这反映出结构决定功能的生命观念。
社会责任
(1)分析说明题第11题中,强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等社会问题,体现了社会责任。
(2)分析说明题第16题中,关于流行性感冒的传播和预防,让学生了解传染病防控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在公共卫生方面的社会责任感。
五、抽样试题中反映的问题
(一)学生层面
1.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
(1)学生在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重要知识点上存在理解不深入或记忆不准确的问题。例如,细胞结构与功能、遗传变异、生态系统等关键内容没有掌握好。
(2)对于一些重要的生物学专业术语记忆不准确。例如“鳃”被写成“腮”,说明学生对鱼类的呼吸器官这个关键知识点没有牢固掌握,在记忆过程中出现了混淆。“流线型”的错误写法也反映出学生对该概念的记忆不清晰,没有准确把握其正确的表述形式。
(3)知识体系不完善。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各个知识点之间缺乏联系。学生可能只是孤立地记忆知识点,而不知道如何将不同章节、不同主题的知识整合起来。比如,在分析生态问题时,不能同时考虑生物因素(如物种关系)和非生物因素(如气候、土壤)的综合影响。
2.对概念的理解存在偏差
如在回答蓑羽鹤体表特征时,写成“毛”或“被毛”,说明学生没有准确理解鸟类体表被覆羽毛这一特定特征。可能是在学习过程中对不同动物类群的体表特征区分不够明确,导致概念模糊,出现错误答案
3.综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1)逻辑思维能力不够,在综合分析问题时,不能进行有条理的推理和判断。例如,不能根据题目中的条件进行合理的假设、推导结论,或者在分析过程中出现逻辑混乱,导致答案错误。
(2)批判性思维不足,不能对题目中的信息进行批判性思考,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比如,在分析实验结果时,不能质疑实验设计的合理性,或者不能排除其他可能的干扰因素。
(3)创新思维欠缺,面对新情境、新问题时,难以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或观点。学生可能习惯于按照固定的模式答题,缺乏灵活运用知识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习习惯和态度问题
(1)书写不规范反映出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严谨的态度。对专业术语的错误书写可能是由于平时学习中不注重细节,没有养成认真书写和准确记忆的习惯。
(2)答题不完整可能也与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关,在复习过程中没有对重要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和深入理解,只是机械地记忆部分内容,导致在考试中出现遗漏。
5.学习方法不当
可能没有找到适合生物学科的学习方法,如不会做笔记、不善于总结归纳、缺乏复习计划等。
(1)死记硬背:过度依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而不是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应用。这样在遇到需要综合分析的题目时,就无法灵活调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2)缺乏总结归纳:没有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将相似的知识点进行归类和对比,也不能从做过的题目中提取通用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6.有效练习不足
缺乏对综合分析题目的有效专项练习,没有足够的机会锻炼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平时只做一些简单的知识点考查题目,一旦遇到复杂的综合题就感到束手无策。平时的练习中可能对某些知识点相应题目练习较少,缺乏对这一知识点的巩固和强化,在考试中容易出现错误,如涉及肛门是否为排泄器官等。
(二)教师层面
1.教学方法有待更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例如,采用灌输式教学,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或者没有提供足够的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的机会。
2.教学内容缺乏有效整合
教学内容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和拓展,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教师可能只是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没有引导学生进行跨章节、跨主题的学习和思考。
3.评价方式单一
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方式,过于注重对知识点的考查,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评价。这样会导致学生只关注记忆知识点,而不注重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与实际生活、传统文化的结合方面训练不足。没有充分的引导学生将生物学知识与二十四节气等传统文化元素联系起来,导致学生在面对这类题目时缺乏解题思路
5.在复习阶段,对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辨析和强化训练不够, 如不同植物组织的功能、种子的结构等,使得学生在答题时容易出现错误。
六、对教学的导向作用
1.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试题中涵盖了细胞分化、形成层、无土栽培营养液成分、人体血液细胞特点、排泄器官、种子萌发条件、植物组织、哺乳动物繁殖特征、传染病知识等多个基础知识点。这提醒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巩固,确保学生扎实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例如,人的造血干细胞能产生不同类型血细胞的过程是细胞分化这一题目,强调了细胞分化这一重要概念,教师在教学中应重点讲解细胞分化的概念、过程和意义,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一基础知识。
2.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
试题涉及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考查,要求学生能够将不同章节的知识进行整合和运用。例如,分析说明题第11题既考查了环境问题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又涉及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等知识;分析说明题第12题将二十四节气与种子萌发、植物组织、农作物吸收水分等知识点结合起来。
这提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种子萌发时,可以联系二十四节气中适宜播种的节气,以及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和环境因素等。
3.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试题中有不少题目需要学生运用科学思维进行分析和推理。如分析说明题第15题中果蝇翅型的遗传图解分析,要求学生运用演绎与推理的思维判断显性性状和子代基因组成;选择题第9题中根据孔子鸟化石特征推断鸟类祖先,培养学生的归纳与概括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例如,在遗传学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遗传图谱,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4.关注实际生活和社会热点
试题中多处结合实际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如青少年近视问题、克隆技术、流行性感冒、美食发酵中的微生物、生态环境保护等。这表明教学应紧密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引入更多生活中的实例,如讲解传染病预防时结合当前的流感疫情防控措施;在讲解生态环境保护时,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5.强化实验探究与实践能力
虽然试题中没有直接的实验探究题目,但部分题目如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动物的分析、种子萌发条件的考查等,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思考。例如,对于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操作、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将生物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实践活动,如无土栽培实践等。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考作为中学阶段的重要考试,其命题趋势也在不断调整与更新。几年中考试卷的分析显示,传统的偏难怪语法题目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从整体上看,今年中考生物学试题命制趋势已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逐步向素养立意方向靠拢。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考试命题的新方向,也对日常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次研讨会旨在探讨中考命题的新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以适应新课标下的教学需求。以下我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分享:2021-2024年天水市初中毕业与升学学业考试(生物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学是以《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命题依据,全面理解和把握生物学学科课程目标和内容要求,依据课程目标制定考查目标,依据课程内容确定考查范围。根据要考查的核心素养,选择考查内容载体并设计生物学问题或任务,依据问题或任务遴选典型情境素材,确保考查内容不超出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内容范围,试题情境、任务设计及难度要求等能准确体现学业质量标准的要求,确保各领域课程内容分值占比合理,保证命题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教师在复习时,以课标为据、以教材为基,精读教材,熟悉教材的核心概念表述,留意教材的重要图示和主干知识,并将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对比和深化,总结易错易混淆的知识,从而提高备考的效率。抗原与抗体、病原体与传染源、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胎盘与胎盘、动脉与动脉血、生态因素与生态系统、自养与异养、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血浆与血清、应激性与反射、(消化腺、消化酶与消化液)、导管与筛管、芽孢与孢子、中枢神经与神经中枢、排泄与排遗、子房与子宫、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呼吸与呼吸运动、花药与花粉、子叶与叶、外骨骼与骨、辐射对称与两侧对称、生长与发育、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性状与相对性状等等。从生物学研究的内容来看,无论是微小的细胞,还是复杂的生命个体,乃至庞大的生物圈,都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因此,在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抓主干,对教材进行提炼加工,将那些最重要的核心概念、规律、原理等基础知识进行落实。同时,还要注重对知识的梳理,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可见,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学试题综合度很高,建议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利用概念图的形式,构建科学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使学生真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识图题在近年生物学结业考试中屡见不鲜,有些直接源于教材的插图,有些则是经过变形的图形、表格、曲线。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在识记教材中一些重要插图的同时,更要注重理解相关知识。教师可对教材插图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也可对插图适当变形,提高学生对插图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近年生物学结业考试试卷,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与社会生产生活、科技发展等紧密联系,涉及环境保护、人体健康、生物学原理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生物科学领域取得的一些新进展等社会热点问题。事实上,联系社会实际,关注热点问题是提升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对学生社会责任的教育和引领。这类问题的显著特点是“题在书外,理在书内”,解题的基础仍是熟练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均体现了社会热点问题。因此,教师在复习教学中,应多联系实际,关注生活中与生物科学相关的新闻事件、乡土资源等素材,及时渗透生物科学前沿知识,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2023年试题彰显了良好的命题区分度,与2022年相比,2023年生物试题中部分题型加大了试题的开放性。试题设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培育考生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对于开放性试题来说没有固定答案,重在考查学生的学以致用、知识迁移的能力。由上述中考命题方向的改变进行预测,2025年中考复习备考不应该只满足于死记硬背,并避免填鸭式的教学,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在知识整合能力、审题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图表能力、精准书写表达能力、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进而提升其生物学科素养。探究实践是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之一,也是生物学结业考试必考的核心素养。考查形式不仅涉及设计对照实验,控制实验变量,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还要求考生能从所得的实验数据或图表提供的信息中,准确分析并表述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这类题型综合性强,题目较为新颖。在备考复习教学中,可以以专题的形式进行重点复习,如选取教材中部分探究和实验内容,精讲精练,同时辅以适当练习,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总体来说,2024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学试题完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据课程标准,着意关联教材,深化基础考查,创新情境形式,有效服务于“双减改革”。
免责声明: 本号致力于好文推送,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用,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文章综合来源网络,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若涉及版权请联系后台。